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249033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 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 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 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理论知识,是学习地理知识,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指导。本节主要是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一节分析差异性。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

2、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并要求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教材通过大量事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征。使学生明白,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整体,又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能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现象、阅读资料、分析电脑动画演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验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学会

3、使用案例分析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自然环境的一些实际案例解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受自然地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时内容看起来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但是要想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透彻单从课本提供的知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很难做到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还会感觉单调乏味。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1、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前布置实验、搜集资料等;课始用实验结果导人 I 课中学生的

4、合作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穿插;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等等。让学生度过一个紧张、有趣、充实的地理课堂。2、通过案例进行教学。 选用生物这一要素来学习某一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让学生能深入浅出的理解所学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第61页共9页4、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电脑动画,演示生物循环的过程,演示湖泊演变陆地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森林的变化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

5、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 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 ,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三、课堂教学实录【刨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将一盒放置三星期、罩上黑布、不浇水放在冰箱里(0的环境 )的花,当场打开让学生观察结果。探究分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结果:生 1:花已经枯萎,死亡。生 2:花已经冻死了,因为水箱里面太冷了,不适宜它的生长a生 3。花因为没有水分吸收了,所以枯死了。生 4:花应该放在

6、大自然中,那样才能生长。点拨升华:对 !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自然环境固为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那么,自然环境还有哪些地理要素呢 ?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如何 ?这就是我们今天来研究的问题。【多维互动学习新课】设疑自学: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及“生物循环”部分。通过阅读来获取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资料和知识。分组探究: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姐,推出组长然后再在一起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求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教室内探究的气氛高涨起来,学生之间正在激烈的讨论并且小组内有学生在不停地记录,教师悄悄地走向一个小组和学生一起在探究)五分钟后,教师微笑着走

7、向讲台。小组讨论结束。教师挥手示意各小组展示小组探究成果。组 1:我们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组 3:请问这些地理要素是怎样进行联系的呢?(话音刚落, 组 1 的一名同学马上站起来,大声的应答 );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组 2:我们了解到生物循环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组 4:那盘,请问生物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组 2:生物循环通过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 转化从而把它们联系

8、起来。 (组 2 的一名同学接着站起来补充 )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62页共9页师:说的太棒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请大家认真观察。动画演示:这时,老师演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精质交换过程 (参照课本图 52设计 )激发引导:通过认真观察,请各小组注意以下问题:问题 l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问题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问题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教师没有让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而是在提示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个过程怎样体现出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导自学:阅读课本中案例 1,分小组讨论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

9、的作用,要求尽量用简练的语言精确叙述。组 1:改造大气、水的成分;组 2:促使物质迁移、能量转化;组 3:参与岩石形成;同时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组 4:改造、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同学们能不能探究出水、大气等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呢 ?有兴趣吗 ?你们可以组织几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进一步研究。 如果同学们需要我的帮助, 我一定尽我所能, 倾我所学,为您服务 ( 绅士般地把手一伸 )。(学生大笑,气氛活跃,师生之间距离进一步拉近)过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但是各个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

10、的演化。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动画演示: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各小组认真观察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过程,注意在演化过程中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活动安排:各小组认真讨论后,选出中心发言人表达本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选出最优秀的一组上台来给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过程配音解说。(学生表演:大屏幕上动画演示,台下三名学生对着动画过程配音分析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配音实况: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土壤受到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下降;同时,我们看到在土壤受到侵性的同时,地表也已

11、经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慢慢的,慢慢的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变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我们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等自然植被,植被覆盖率起来越小,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这时,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而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塞,河流改道,造成了黄河泛滥,也形成了泛滥平原。由此可知,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谢谢走家!( 教室内一片掌声)活动延伸:1、动画演示湖泊演化过程,让学生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湖泊演变为陆地第63页共9页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进一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12、。2、学生分组探究我国某些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是如何统一演化的,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并形成文字资料来说明。(教师参与了多个小组的讨论,并作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小组探究笔记摘录: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由于距海远 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且多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河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承转: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井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

13、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知识联系合作探究】老师提出本次活动目的是探究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方法: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平常知道的一些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对照教材内客和案例 3,分组研究讨论,最后展示本小组活动的成果。成果展示:小组 1:东北林区大规模采伐森林面积锐减 (1) 水土流失,腐殖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2)森林面积下降森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降水时洪水,无降水时断流地面沟谷纵横,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小组 2: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太气成分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失调。小组3:人类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地壳中碳元素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保温效应增强全

14、球变暖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小组 4:植树绿化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加调节局部小气候保持水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学生总结感受收获】师:今天我们又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节课,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能不能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生 l :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 2:我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生 3:人类活动备对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生 4:我学会了运用案例法去分析问题。生 5: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生 6:我今天和别人合作取得了一个我意想不到的成功。生 7:我发现学习地理知识就是在认识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生 8:我今天的发言感觉比以前大胆了,而且讲话也更加流

15、利了。【教师小结 提炼升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就像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集中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的班集体一样。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应该从班集体利益出发,树立集体观念,时第64页共9页刻不要忘记你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集体的一员,你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班集体,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学校的形象。同学们,大自然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正等待我们去更深入地探究。希望大家现在努力学好各门知识,以后去更好地分析总结走自然的规律,然后为我们人类的更好发展做贡献,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是21 世纪最棒的。【布置作业】l.有兴趣的同学可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立课题继续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进行研究。2.可上网登录有关地理网站,

16、如: www.pep.corn cn 或 www.cfe21.corn 了解更多的知识。四、教学案例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国家课改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和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教育方式上,教师把自己放在了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主角换成了学生,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给学生以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较多的活动时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而没有一味地注重结果;注重了小组的成果,而不是归功于个人的能力;而且多鼓励性评价;这样就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课堂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和

17、小组合作的时间要做到能放也能收,要尽量控制好时间。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教学内容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前面几章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主要讲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两部分内容。本节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部分。教材首先指出地理环境普遍存在地域差异,然后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旅行中就能感受到地域差异。 紧接着, 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图,分三个方面讲述地域差异的表现: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差异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其中纬度地带性的表现是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呈有规律的变化,它是地域分异中最基本的分异

18、规律,教材运用热带雨林和苔原的景观图片,分析对比此种分异规律。教材最后还在阅读材料中以我国为例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从而说明了地域分异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它最终影响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三维课程且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了解陆地环境下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景观图说明地理环境差异的规律及成因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旅游经历体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能运用所学的第65页共9页知识和地理景观图对地理环境差异的规律及成因进行整理、分析;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

19、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域环境差异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课内容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尤其是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还把握不好。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课外给予学生适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不再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学生来探究、分析、定论;给学生创

20、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 ,让学生拥有更多时同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方法等。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实际随时调整能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读图训练。教材中图表丰富,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获取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如:山地垂直带的情况可参考课本插图,注意珠穆朗玛峰随海拔高度不同所出现的垂直自然带,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初中所学的自然带知识。 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掌握由赤道向两极以及由沿

21、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分析产生地域分化的主导原因。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4、利用计算机教学。制作电脑动画,演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地区代表性的动植物。演示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前分好学习小组,课始用学生的调查访问成果展示导入;课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等等。让学生对地理课堂感到有趣、生动充实。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课前准备】学生:调查访问自己

22、身边的亲属在出外旅游时所看到的不同地区的景观,然后对比它们有什么差异;搜集旅游时拍摄的不同地区的景观照片。教师: Flash 动画课件;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切入生活导入新课】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同学们肯定有不小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有请部分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大家欢迎!( 话音刚落,一名男生大步流星地走向台前)生 l :我爸爸今年冬天去广州,发现那里的树叶竟然没有落,大家请看,这是当时拍摄的照片。通过调查,我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景观有明显的不同。第66页共9页生 2:我叔叔去年去泰山旅游,看到山下的树木与山顶的树木有明显的不同。大家看这是在山下拍到的照片,从上面可以看出树

23、木高大,树叶宽;这是山上的松树,树叶成了竹叶,树也矮了。我的调查结论是山上与山下的景现明显不同。生 3:今年夏天,我们全家去了乌鲁木齐,坐在火车上我看到了沿途的景观差异,并把它们拍了照片。景观的变化非常的大。那时,在我们这里树木郁郁葱葱,向西走了一段时间,树木就明显地少了,草地多了,后来又出现了大片的荒漠,有时很长一段时间也看不到村庄。我的结论是我国的东部和西部景观有明显地不同。至于为什么我还想进行进一步探究。师:同学们调查的很好,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多留心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发现各地区的自然景观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

24、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地区差异呢?而且有没有规律呢?有什么样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角色扮演分组探究】现在,我们班被国际组织选为全球探险考察团,要求我们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地区差异进行考察。为了更好地研究,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具体任务如下:1、组由赤道出发,沿经线方向赤道向两极进行考察。2、组由沿海出发,沿纬线方向沿海向内陆进行考察。3、组由山麓出发,向山顶方向进行考察。各小组注意观察沿途的自然景观差异,并探究其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探究结束后,各小组作好总结,介绍探究结果,探究时间为十五分钟。动画演示:演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示意图,沿着纬线和经线两个方向

25、演示,不同自然带闪烁不同颜色同时放大各个自然带,配上自然带内的地表景观并动态演示,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和发现规律。演示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雪山的自然景观,让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学生探究:学生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及课本景观插图,联系教材提供的资料和前面学过的地理知识,分组讨论,探究分布规律。学生汇报探究结果:1、组 1 同学汇报组 l :我们组经过探究发现,陆地环境异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请同学 1 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分布特点。生 1:这种分异规律在非洲大陆表现非常明显,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从全球来看,横穿

26、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阁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组 1:刚才我们分析的是地域分异的规律,下面我们有请同学2 给我们讲一下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生 2:这种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第67页共9页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做有规律的更替。特剐提醒的是,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组 l :大家有

27、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我们解释吗?欢迎提问。组 2:为什么中纬度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而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组 l :因为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这个地区的植被, 以常绿灌木为主, 叶质坚硬 叶面有蜡质, 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而大陆东岸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所以植被为常绿阔叶林。2、组 2 同学汇报组 2:我们小组经过细致的探究发现,陆地环境具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先请同学 3 来给我们大家分析一下分布的规律。生 3:这种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通过刚才一小组的同学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纬度地区东岸

28、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而大陆内部为亚热带、温带荒漠带或热带、温带草原带。由上可以看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受化。组 2:刚才我们分析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面我们有请同学4给我们分析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生 4:经过我们探究发现,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的不同,从沿海向内陆, 干湿状况差异很大,近海地区降水多,湿度大,植被为森林,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湿度就越小,植被也就变成了草原,最后成了荒漠。所以说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

29、基础的。组 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需要我们来解释吗?欢迎同学们提问。组 3: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圈上我发现南美洲南端的东岸是温带荒漠带,如果按照你们的解释,这个地方靠近海洋降水多,湿度大,应该为温带阔叶林带。请你们解释一下。(小组发言人把目光投向了小组的同学,纽内同学正在积极地讨论如何解释)生 l :因为这里降水少。问:为什么降水少呢 ?生 2:可能是因为这里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降水少。生 3:不对,这里应处于西风带,应该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生 4:这里虽然处于西风带,但是由于受到了高大的安第斯山的阻挡,正好处于背风坡,所以降水少。植被也就成了荒漠了。生 5:这

30、不与我们探究的规律矛盾了吗?(这时,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把求知的目光投向了老师)老师介入:同学们刚才分析的很精彩,这种现象叫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自然地理环境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这也正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同学们可第68页共9页以课外探究以下还有哪些地区出现了这种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把它写出小论文,我们再一起认真分析讨论。下面我们听一听三小组同学的汇报。3、组 3 同学的汇报 (略 )【教师评价激励提高】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且具有了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小组

31、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最可贵的是在表达、交流探究成果时,能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说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质量越来越高了。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探究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合作意识、意志毅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总结感受收获】师:我想这节课同学们肯定有不少收获和感触吧?能不能谈一谈你们有哪些收获感触 ?生 1:我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地区差异。生 2:我知道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生 3:通过学习,我还了解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不但有规律性,而且还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生 4:我学会了运用课本插图来

32、分析问题。生 5: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生 6:我今天和同学们合作的非常愉快。生 7:我发现学习的地理知识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我们应多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的地理现象。生 8:我今天是第一次作为中心发言人,感觉到还有点紧张,不过后来我又调整好了,我想下一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布置作业】1、有兴趣的同学可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立课题继续对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进行研究。2、可上网登录有关地理网站,如: 或 了解更多的知识。四、教学案例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上,能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在教育方式上,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能结合角色扮演、动画演示,深入浅出地予以解决。第6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