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260819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人教版2014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动画导入课文学习。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轻松一下,看一个flash 。(播放课件中的 flash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生:观看课件。2、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你们知道它讲的什么意思吗?自由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3、师:这个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自相矛盾”。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根据课前预习,介绍韩非子的资料和他的论著:韩非子:(公元前280前 233)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 政治家,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4、师:你们觉得要学习古代的文言

2、文寓言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谈谈学习文言文寓言的方法。师归纳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读通课文弄懂文意反复朗读理解寓意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从同学们的表现中老师感觉到了你们学习课文的急迫心情,现在我们就去读一读“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的原文吧。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谁想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课文?生 2、3 名读课文。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能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进行评价:从朗读的流利程度、断句是否恰当、停顿是否合适、重音读出来没有进行评价。3、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师:你们觉得这篇文言文在朗读时它的停顿和重音应该怎样处理呢?自己画一画。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铅

3、笔在书上画出相应的停顿和重音。师:引导学生汇报:( 1)谁来说说读课文时你是怎么停顿的?(生自由汇报,师归纳,并出示相应的课件。)(2)这篇短文中,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哪些字的重音呢?(生自由汇报,师归纳,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师:播放朗读课件:课文的停顿和重音大家都掌握了,咱们来听听怎么读会更好。师 ; 鼓励学生读:还想读吗?你自己再好好多读两遍。三、质疑问难,重点点拨。1、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师:同学们,文章我们读过很多遍了,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的意思吗?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对课文的学习,把理解的内容和小组的同学交流。2、师引导学生汇报关于课文的理解,恰当归纳。生

4、 2、3 名回答补充: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 利,没有什么 西不能穿透的。”有人 :“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 ?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3、 引 学生朗 、感悟重点句子:(1)吾盾之 ,物莫能陷也。(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引 : 能 出他 矛和盾 的 ? 用一种什么 的 气、什么 的 ?生找出相 的句子,并模仿朗 。 板 , 件出示( 1)( 2)句,引 学生 生的朗 行点 ,并再找同学 出自己的理解。生在感悟朗 的同 , 什么要 :因 是 个楚人在夸耀自己矛和盾

5、的 ,所以 得 傲一些、夸 一点。 :同学 很好地理解了楚人吹嘘自己的矛和盾 的 ,那么如果你是街上的 者,你会如何反 他呢?生:如果我是 者,我会 :“。”( 1、 2 名学生 自己的想法。) : 中的 者是怎么反 他的呢?生 文中的句子。 板 ,出示第( 3)句 ,引 : 才 位同学把 句 的 气、 奏都 出来了,大家看看文中的插 ,猜猜他 才可能是模仿哪一位 者 的 ?生自由发表看法。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说出来的话也不会一样的,你们能试着体会朗读吗?生练习模仿不同的人物语气读,并说说的自己的见解,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4、师:很好,大家在自己的朗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读得

6、很精彩,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一齐读一遍课文。生齐读短文。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1、师;你们觉得这个人可笑吗?他可笑在哪里?帮他总结一下教训好吗?生自由交流对寓言的理解。汇报自己对寓意的理解。2、师归纳学生的理解, 点拨、明确: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板书:实事求是)3、师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内容演出来:今天我们合作很成功,同学们在课堂中也表现得很棒。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愿结组表演,同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进自己的一些其他的想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生自由组合小组,练习表演,表演时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师巡视指导。选择生 1、2 组表演。表演完毕后点评。4、师相机总结并鼓励学生多积累:这个愚蠢的楚国人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笑话,也留下了一个人生哲理,我们说话、做事可不能自相矛盾呦。像这样的的寓言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明白更多的道理,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设计:矛与刺?盾利实 事 求 是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