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263305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综述 浅谈 目 录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安全管理体系12.1企业安全管理概述12.2对安全管理认知过程的诠释12.3关于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的构建22.4对安全管理创新导向的讨论3第三章 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53.1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53.2 国内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7第四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74.1企业全面综合管理体系74.2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整合8第五章 总结10参考文献11 第一章 引言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部分,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安全文化作为一

2、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第二章 安全管理体系2.1企业安全管理概述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为目的,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评估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和危害,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士气、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它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和承诺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2.2对安全管理认知过程的诠释2.2.1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为:以预防事故为核心,

3、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预先进行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以提高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为切入点,把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以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科学的管理,运用安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安全问题。2.2.2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是伴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安全管理的理念也伴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的理解的不同而逐渐变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使得学术界开始从企业管理的视角研究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对安全管理进行研究,这是对传统事故视角安全管理,即海因里希所提出的安

4、全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仍然属于传统视角的安全管理,如N.Mitchison等认为安全管理是决定和实施安全政策的全部管理功能,包括活动、主观行为、计划等的整个过程,它关注于技术、人和组织方面,包括组织内的所有个人的活动,这些安全管理因素往往形成了安全管理系统。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生产中蕴涵的风险越来越大。传统视角下的安全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对安全过程实施系统监控的要求日益强烈。系统安全管理的理念开始成为这些企业安全管理的主流。如 LisaA.Ronald提出了现代安全管理程序应包括的几方面:以人为本的文化、积极的安全领导/管理部门、工作设计和人

5、机设计、安全培训和激励、有力的管理和健康促进程序,认为在现代安全管理中管理和监督部门应积极持续的支持健康安全计划,鼓励员工参与实施降低伤害率的行为。这种安全管理理论提出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安全管理新思路,体现了系统安全管理的思想。2.3关于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的构建2.3.1安全管理理论的层次结构根据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认为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展了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l)事故学理论。以事故为研究对象和认识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

6、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事故学理论是安全管理研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2)风险控制理论。从危险分析与隐患控制理论从事故的因果性出发,着眼于对事故前期事件的控制,对实现超前和预期型的安全对策,提高事故预防的效果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模型化对伤亡事故致因的研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这一层次的理论在安

7、全科学理论体系上,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停留在过程化、表面化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已不能适应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3)安全科学原理。从系统的本质入手,要求具有主动、协调、综合的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主要涵括了安全科学中的哲学原理、安全系统科学原理、安全管理科学原理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安全管理科学原理包括安全经济学原理和安全管理工程原理。目前,安全科学的理论仍在不断的发展,也是学术界探索的焦点。2.3.2安全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安全管理理论研究对象理论系统方法与特征事故学理论事故1事故分类学2事故模型论3事故致因理论4事故预测理论5事故预防理论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

8、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原则;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的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危险和隐患 1系统分析理论2安全评价理论3风险分析理论4系统可靠性理论5隐患控制理论预期型管理模式;危险分析、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过程;推行安全预评价的系统安全工程;“四负责”的综合责任体制;管理中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四查工程”等科学检查制度。现代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系统1安全的哲学原理2安全系统论原理3安全控制论原理4安全信息论原理5安全法学原理6安全经济学原理7安全组织学原理.技术项目和经济发展时要遵循“三同时”和“三同步,原则;开展“三点控制

9、工程”“定置管理”“四全管理”“三治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可行性理论、故障分析、危害辨识、安全评价、风险管理、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科学方法。2.4对安全管理创新导向的讨论2.4.1关于人本安全管理创新的问题 由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不同学者结合不同学科领域探寻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安全管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企业安全系统内各部门、各流程单元、部门与流程单元相互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反馈关系将导致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对于这些复杂的反馈关系

10、,人脑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全面的认识,难以对问题进行全局的、动态的思考,这本身也是系统安全问题。实质上,人类的安全系统是由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所以,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存都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需要系统的思考。系统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系统科学和工程原理、标准及技术知识,去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性,运用工程设计、安全原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安全问题,通过分析、评价并控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可见,安全系统是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它将安全所涉及的复杂因素有机的联系起来。而安全系统的出发点与系统动力学

11、的观点紧密相联。因为,系统思考的产生、学习型组织是以系统动力学为核心的。通常一个企业的系统分析,包含着研究结构和政策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的安全系统分析,也包含着研究安全模式与安全管理策略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虽然,安全学科领域所关注的“人本安全观”仍然存在争论。这些论争包含着人们对“人本安全的理念价值”及“UNDP的人本安全界定与阐释”两个方面的分歧,它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主体在安全内涵的主观感知和价值判断上存在的差异。但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而言,人性必然存在和作用于管理之中。2.4.2关于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创新问题目前,在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内容就是组织学习

12、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这是本文进行创新研究的要旨。安全科学研究注重从事故分析中获得经验,以此改变不安全行为。这种理念与组织学习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具有相似性,而且安全科学研究领域很早就注意到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组织学习理论,其二者的结合已经成为安全管理研究方向之一。“组织学习”是近年来伴随学习型组织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目前提到学习型组织,国内很多企业或者实践者总是有一种海市唇楼的感觉,虽然远观很美好,但似乎却始终无法接近。从本质上而言,“学习型组织”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构模式和运作流程。彼得圣吉曾经指出,“学习型组织”不是一样东西,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管理思想,通过强化组织学习动力来营造整体的创造氛

13、围,形成良险的组织心态。“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间的关系,形象一点,可以把“学习型组织”看成是一种美好的景象,而组织学习则是使这个景象得以实现的桥梁。因此,本文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之系统思考,以构建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安全管理为导向,融合人本安全理念,将安全管理与组织学习联系起来,探索和创新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第三章 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3.1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在企业安全管理中,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不断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与经验,而西方安全价值取向也纷纷涌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猛烈冲击。在新旧安全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摩擦、矛盾与

14、冲突中,安全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以下变化。3.1.1管理手段的变化企业由政府机构的附属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决策。国家由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企业转为主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企业实行间接管理,通过政策信息等诱导企业行为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在安全生产中企业一改过去事后型处理为事前性预防,在认真吸取已发事故教训的同时,主要考虑从根本上消灭事故的问题。如从装备上千方百计设置本质安全型设施,在安全检查中,实行拉网式检查,力图不放过任何死角。在安全教育中,不仅是一般的安全应知应会的技能教育,而且是从思想意识上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职工做到“安全自觉”

15、等。这些都是安全管理手段的变化。3.1.2安全管理目的的变化过去的企业作为主管部门的下级,追求的是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这是考核企业领导者政绩,决定其能否升迁的重要因素,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则无人过问,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产品实行“统购经销”。现在,由于企业与政府机构脱钩而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经营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于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是控制工商事故的发生,而且和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目标融为一体,主要是在控制工伤事故的基础上,努力控制设备事故、操作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产品质量

16、事故和职业病等,因为这些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收入,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变的更为切合实际,目标值更能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因而也为广大职工实现安全管理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舞台。3.1.3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由过去的忽视物质利益变为非常重视物质利益,走到“唯物利益至上”的极端,一些企业领导者错误的认为,只要多发工资、奖金,就能激发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一时间不考虑经济效益,不严格考核安全生产业绩,滥发工资奖金的现象泛滥,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

17、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层次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低级的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各种需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彼此交叉和部分重叠的,第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就变为行为驱力,但此时,层次较低的需要并未消失,只是对活动和行为的影响作用降低了。这就完全可以说明,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仅靠物质激励是永远不够的,对激励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因为当职工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在安全生产中,尊重职工、实现职工的自我价值、发挥职工的安全工作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是激

18、励机制转变的根本所在。于是,企业安全文化应运而生,它是保护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可以说,企业安全文化的产生、发展、运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次深刻的变革。3.1.4社会关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和商业关系的大规模渗透,过去的重关系、轻是非的观念有所淡化,在“情、理、法”之间,有一种越来越向后者倾斜的趋势,当然人情关系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也就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中,带着热情抓安全和职工群众交朋友,同广大职工讲清安全生产的道理,阐明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和要求,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它的核心在于情、理、

19、法的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法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准,离开了“情、理、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1.5企业安全文化的变化从1988 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后评审报告中指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到如今不过 20 年的时间,各国在安全文化的倡导、弘扬、发展、建设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源远流长,对发展和建设安全文化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安全文化”的系统性研究和传播是 1993 年 10 月在成都召开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暨全国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会期间,中国安全科学编

20、辑部和警钟长鸣报提出合作实施计划,决定自 1994 年 1 月起在警钟长鸣报上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协办,辟出“安全文化”月末报,向公众、社会宣传“安全文化”,时至今日,已涌现出一大批安全文化研究者,写出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并出版了安全文化系列丛书,召开了诸多的 “安全文化”研讨会,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从 1993 年 10 月到现在不过十几年时间,安全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安全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确立,相信在企业安全生产领域内,“安全文化”定会发挥出巨大的推动力。3.2 国内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的安全管理没有上升到“预防性”科学管理阶段,只是口头上讲安全科学,实际未能真正运用安全

21、科学理论指导企业安全管理。要改变“生产发展、事故上升”的恶性循环,必须探索研究预防、控制事故规律和安全科学原理,形成安全学科。实施“科教兴安”战略,普及安全科学知识,让安全管理走近科学,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人的安全科学文化素质,把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到事故发生之前,从本质上超前有效预防、控制事故发生。安全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政府部门对企业安全工作的监督往往是以临时大检查方式进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企业领导对安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有些企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只关心能否生产出产品,而不关心生产过程是否安全,因为生产的产品实实在在的,而安全投入却不能直观地看到任何产出。事实上,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正相

22、关的。据安全经济学家分析,在生产中安全投入产出比为1:6,预防性效果与事故整改效果比为 1:5,在安全投入上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现实并不乐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和短期行为以及某些人的利欲熏心是造成“重效益、轻安全”的主要原因。第四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4.1企业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全面的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使生产制造企业提高和发展企业能力,这些能力将包括: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产品交付(Delivery)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激励和员工能力(Motivation and People Capabilit

23、y)上述综合管理体系简称为 QCDSM 4.2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整合 4.2.1企业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定位 4.2.2企业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实施的5各层次在综合管理体系中有 5个提高层次,即 1 级 5级。1 级代表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起点,这个层次的企业管理特别需要改进并且主要是从上至下推动的。到了 2级有一个更结构化方法来关注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管理风格也改变到支持员工有效改进以及全面改进。达到 3级标志着所有关键要素都已实施。企业管理的提高是全面的和协调同步发展的,取得了重大的 QCDSM 结果。4级是以通过组织范围和团队合作为特征的,新技术被有效用于改进提高。5级为企业在该行业

24、世界级的领导者,个人和团队都感觉到价值的增加。公司通过起始点 1级到 5 级的世界级,逐步增加价值。公司在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是灵活的并且有高度创新。所有员工有都有实现业务目标的责任,人员和团队都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增加了价值。4.2.3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安全管理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在工厂内广泛的张贴。绝大多数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针政策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工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通过强化和沟通零事故的目标和安全工作系统来证明良好 安全管理 绩效的承诺。所有 安全管理 专业人员有良好的安全管理 标准的运用和使用知识。安全管理 标准和程序通过跟踪和积极的与所有员工沟通,一线管理人员调查所有“幸免意外”事件及各种

25、事故(损失工时事故、工作限制事故、医疗救治事故、急救事故和幸免意外事故)的根本原因并做趋势分析,各部门、各团队通过分析事故发生趋势和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评估整改和预防行动。整改行动是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改正行动,预防行动则是为防止类似事故产生所采取的行动。企业将识别出的所有安全管理风险按其危险性大小进行了排序,设立了有效的不断改进计划来消除和减少最重要的危险,从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每年举办应急反应演练,保证每一个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应急演练(包括早、中、夜三班人员)。企业有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登记册,定期更新法律法规并将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相关员工进行沟通。与企业运作有关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法

26、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环境安全许可证的适用条件和 安全管理 报告的细节要求和监测要求。安全管理 管理体系的所有部分都应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内审。计划的 安全管理 检查应由经理和各级员工定期实施。在定期的安委会会议上回顾安全计划的实施情况,发现的新问题、事故调查,整改和预防行动的跟踪。4.2.4全面整合的交付系统QCDSM 综合制造管理体系是企业全球供应链核心工具、是整个企业全球业务提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他不是孤立的,他是与公司其他领域互动关系中的重要环节。这些环节包括: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商业计划、供应链需求和公司运营业绩。公司针对精确的运营业绩制定区域和分区的战略决定、再由

27、此制定区域、分区和每个企业的计划合同。支持作用和与其他功能部门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这种结合需要不断评估。第五章 总结在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企业和员工安全意识;以安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法律制度和安全文化建设。参考文献1丁洪涛.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及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x2刘铁忠,李志祥.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x(02) 3郑旭靖.浅谈企业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x(14) 4宋守信,陈明利,闻桦.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潜流文化

28、现象与应对方略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x(03) 5刘铁忠,李志祥.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x(02) 6 芦珊,刘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复杂适应系统观J.现代商业. x(26) 7李振明,赵丽丽.论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J.安全.x(06) 8黄小梅.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分析研究与改进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x 9孙纪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D.天津大学.x10严良,张富有,向继业.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执行力评价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x(10) i 11 企业目标、指标KPI 交付系统综合管理体系(15关键要素) 最佳管理样板 QCDSM 管理体系 企业生产 制造战略 公司供应链x 行动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