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2643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 特征码 NxtQPCROMYSAtBUhLBEw * 试谈考评结果运用与正确政绩观树立 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工作部门,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 政绩观,除加强思想教育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评价标准、 考核方法、政绩认定和结果运用在内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努 力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使凭实绩用干部、用实绩 突出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在政绩评价标准的确定上,要注重科学性和全面性 实践、群众、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坚持以实践、 群众和历史的标准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体现。一是

2、要坚持实践的标准。实践的 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政绩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来评价。 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干出来的政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靠沽 名钓誉、浮夸作假造出来的所谓政绩,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二是要坚持群众的标准。正确的政绩观, 理应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是 第 2 页 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是 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用群众的标准评价政 绩,就是要衡量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是否以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忠实履行全心全

3、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说到底就是看人民群众对于其政绩 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三是要 坚持历史的标准。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用历史的 标准评价政绩,就是要用发展观点来衡量,不仅看政绩给眼前 带来的变化,而且要看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影响,能否经得起历 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防止出现“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 包袱”的现象。 二、在政绩考核方法的把握上,要注重民主性和开放性 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 必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广大干部工作和生 活在群众之中,政绩大小、真伪、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楚,也 最有发言权。因此,考核领导干部政绩

4、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请 群众当裁判,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 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民主 开放的群众评议政绩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制度。 规定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每年年终都要向全社会集中“亮相” 政绩,将政绩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完成结果等方面情况向广 大群众公示,落实人民群众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干部政 第 3 页 绩的知情权。二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制度。通过公开 评议、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最大范围地组织知情群众, 公开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认 可度和满意度,测定政绩的“含金量”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政绩

5、 审核把关制度。在依靠群众、扩大民主的同时,充分发挥相关 职能部门的作用。对于一些反映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数据,在 领导干部自报的基础上,由审计、统计、财税等职能部门认真 进行审核,既防止隐瞒不报、留有余地,又要剔除虚报浮夸, 蓄意注水的现象,增强领导干部政绩界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四是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对领导干 部的政绩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实行有报必查,有查 必果,从而落实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监督权。 三、在领导干部政绩的认定上,要注重客观性和准确性 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工程,要 客观而又准确地认定领导干部政绩,必须坚持做到“六个正确

6、对待”:一是正确对待领导干部政绩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领 导干部政绩都是主观能动和客观辅助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干 部政绩,既要分析干部内在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能力、 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对政绩的取得所 起的直接作用,又要分析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政策、教 育科技等社会环境对政绩所产生的综合作用。二是正确对待领 导干部政绩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运动的、连续 第 4 页 的,一个单位部门工作也是这样,而具体到领导干部在一地任 职却是有阶段性的。接任的起点和基础不同,干部在创业过程 中付出的辛劳程度和最终绩效肯定有差异。有的前任留下的基 础条件好,稍加“修整”便成“

7、正果” ;有的基础条件差,殚精 竭虑方能扭“亏”为“盈” 。考察认定现任干部政绩时,应在充 分考虑其原有工作基础和起点的前提下,合理评定现任干部的 阶段性政绩。三是正确对待领导干部政绩中主与次的关系。一 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领导班子政绩的取得,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领导干部个人在其中应占多大比例,要视其在成就各项事业的 群体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而定。要看是方案的提出者、 决策者,还是执行者,是主角,还是配角,避免“肥皂水大家 洒” ,主次不分。四是正确对待领导干部政绩中劳民和利民的关 系。在现实中,有部分领导干部动用民力创造的工程却无利于 民,造成“政绩”越多,老百姓负担越重、怨声越高的现象。

8、因此,应一分为二地认定政绩的“为民办实事” ,既要看为民办 实事是否真实,又要看为民办实事是否惠民。五是正确对待领 导干部政绩中效益和手段的关系。在考察干部任职期间经济社 会效益的同时,还要分析取得政绩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合理合法, 凡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 定的都合法,凡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客观条件的都合理。而那 些靠违规乱纪、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手段和方法, 虽能得到一时之“政绩” ,却后患无穷。六是正确对领导干部政 第 5 页 绩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考察领导干部政绩,不仅要考察 GDP 增长、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实绩,而且要考核社会风 气、干部作风

9、、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等精神文明方面工作,促 使领导干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四、在政绩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要注重导向性和激励性 政绩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有着直接导向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组织上使用怎样政绩的 干部,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实践证明, 用了干实事、出实效的干部,就会引导大家积极进取,求真务 实,埋头苦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反之,一旦搞虚 假政绩的干部被重用,就会对干部政绩观的树立形成误导。在 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 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旗帜鲜明 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要褒奖和重用那些勤政为民、真抓实 干、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 作假的干部,加以批评和惩戒;对在政绩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直至绳之以 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引导和激励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去创造实实在 在的、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政绩。 第 6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