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65993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5 课时 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3132 页,练习七第 13 题。【教学目标】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 1000 千克。2.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 吨 1000 千克。【教学准备】课件、道具。【情景导入】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 1 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2.解释

2、: “限重 1 吨”是什么意思?3.关于吨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4.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进行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 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 ”作单位?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师:蓝鲸的质量要用 “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 “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

3、,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初步认识吨1.小组活动:第一小组提水,第二小组提米,第三小组背一背。师: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第一小 的提水,第二小 的提米,第三小 的背一背。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游 ,了解一袋米,一桶水,一个同学有多重。2.汇报3. :如果按每个同学25 千克 算, 4 个同学有多少千克? 40

4、 个同学有多少千克?4.加深 吨。教 借助多媒体演示:一袋大米100 千克,学生一 看一 数:100千克、200 千克、300 千克、400 千克 1000 千克。 学生感受: 10个 100 千克就是 1000 千克, 1000 千克就是 1 吨。三、吨与千克的 算教 出示:例 7:3 吨()千克6000 千克()吨学生自主学 , 果: 你是怎 想的? 部分内容 学生来 不 ,可以先 学生独立填写,再 学生 内交流,班内集体 方法。【 意 : 率学 于学生来 比 , 采取了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 的方法来 行教学, 以充分 学生学 的 极性和主 性。】【 堂作 】1.填上合适的 位名称:(1)

5、一块橡皮重约10()(2)1头猪重约 120()(3)1袋水泥重约50(),1 拖拉机水泥约重2()。2.课本 72 页“做一做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用吨来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知道了1 吨=1000千克。【课后作业】1.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 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2.练习七第 13 题。第 5 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1 吨=1000 千克3 吨=3000 千克6000 千克 =6 吨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小组讨论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注意纪律,使得小组讨论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上,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好像事不关己,在一边玩,没有做到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提高,使得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组织学生有目的、纪律的讨论,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