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273310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电子产品使用对儿童眼部的影响论文一、问题提出学龄前幼儿眼球发育逐渐成熟,属于视力快速提升和养护的关键时期,但近年来随着各种视力问题、眼部不适情况越来越低龄化、普遍化,不少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备受视力问题困扰。本研究拟通过幼儿视力筛查、父母视力情况调查等了解幼儿近视等视力问题的主要成因,同时拟通过发放幼儿家庭用眼调查问卷、保护视力宣传活动、两次视力筛查对比等方式,揭示当前学龄前儿童用眼习,贯尤其是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 与其眼部不适症状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用眼建议,由此改善当前学龄前幼儿的用眼习惯,从小保护其视力。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

2、上海市闸北区某示范性幼儿园两所分园共计约 524 名 3-6 岁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在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见表 1。( 二) 视力筛查在两所分园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完成了样本儿童基本信息登记,并现场对小班、中班、大班共524 名幼儿在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进行了两次视力筛查,包括屈光度数、 Snellen 视力表度数、色盲、立体视等方而的筛查,得出了基本数据。针对筛查中有视力问题的幼儿发放医院就诊单,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视力检查,并将确诊数据收集统计。( 三) 问卷调查问卷一:向所有幼儿家长发放自编学龄前儿童家庭用眼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长的近视情况、幼儿家庭用眼情况主要涉及电子产品接

3、触频率、时长、距离、周围环境及书本阅读情况等 ) 、幼儿眼部不适情况等。问卷二:向问卷一中反映幼儿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家长再次发放自编学龄前儿童眼部不适与用眼习惯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幼儿眼部不适频率、具体不适症状、就医诊断结果、恢复情况等。问卷三:一个学期的干预结束后,向家长发放自编学龄前儿童用眼指导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幼儿护眼宣传的理解与重视程度、干预后幼儿家庭用眼情况尤其是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 ) 、干预后幼儿眼部不适症状及频率等。( 四) 干预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是: 1. 护眼宣传。通过组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知识,宣传内容来源于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眼视光专业

4、视力保健课程内容,频率为每学期一次,同时向参加的家长发放护眼指导手册。 2. 护眼主题活动。向班级教师提供幼儿护眼活动教案和课件,每月进行一次以幼儿护眼爱眼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对于保护视力的主动性。 3. 家庭用眼情况统计。每月向每位幼儿家长发放一次幼儿家庭用眼情况表,主要统计幼儿在家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时长等,每月回收一次,督促家长在家运用儿童视力保健知识,引导孩子正确用眼。最后,对干预效果进行了评定,只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或时长至少有一项降低,或幼儿眼部不适症状有所改善,即视为干预有效果。( 五)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应用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5、P40,期望计数小于 5 大于 1 , X2=21.681,P=0.01 ,说明视力正常幼儿接触电子产品频率与其眼部不适频率高度相关 ( 见表 3) 。对视力正常幼儿眼睛不适频率与其接触电子产品时长数据进行交叉表卡方检验, N=51 40,期望计数小于 5 大于 1, X2 =18.432,P=0.03 ,说明这部分幼儿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长与其眼部不适频率也存在高度相关 ( 见表 4) 。( 三)干预后幼儿眼部不适情况分析干预结束后,我们向家长发放了自编幼儿用眼指导情况调查问卷,然后对幼儿电子产品接触频率“幼儿电子产品接触时长”及“幼儿眼部不适频率”三个项目进行了配对样本验,结果如表5 所示,

6、干预前后幼儿使用电子产品频率与时长有T 检极其显著差异 (P=0.0000.001) ,干预后幼儿显著减少了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与时长,同时干预后幼儿的眼部不适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四、讨论与建议( 一) 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的特殊性从幼儿视力初步筛查以及医院确诊的情况来看,学龄前幼儿由于其眼部仍处于发育状态,因此导致其视力问题比较复杂,尚不能单纯判断哪种眼病是由于用眼习惯直接导致的。同时,在咨询新华医院眼科医生后,我们也了解到学龄前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大部分幼儿眼病是由于先天、遗传、发育滞后等原因引起,部分眼病会随着幼儿视神经和眼球发育逐渐康复,另一部分则可能成为日后常见眼病的成因,因此要判断学龄前儿

7、童的视力问题,还需要综合考量遗传、发育、环境以及用眼习惯等因素。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近视并没有像在青少年或成人中那样占所有眼病的大部分,幼儿近视的人数和弱势、散光的人数几乎差不多,且即便是近视,由于幼儿眼部尚未发育完全,也基本属于假性近视。但值得重视的是,幼儿近视近年来有低龄化趋势,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长期观察研究,才能真正摸清其诱发原因。( 二) 学龄前儿童用眼习惯堪忧尽管本研究没有直接数据指出学龄前儿童近视与用眼习惯相关,但是通过问卷我们还是发现当前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过度用眼、用眼不当等问题,且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本研究显示,大部分幼儿都有接触电子产品的经历,且近

8、一半的幼儿每天都有接触且有超时的问题。虽然家长也认为这么做有问题,但是由于无暇陪伴幼儿,能用电子产品解决问题,无奈之下他们其实又是默许这样的做法的。可见,要纠正当前幼儿用眼习惯不良的问题,首先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以及观念上的改变。本研究发现幼儿当前的用眼问题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对电子产品过于依赖并不仅仅是发生在幼儿身上的现象,成年人在此方而更为严重,但这一代儿童可谓是我国第一批从小就被大量电子产品包围的人。青少年及成年人视力问题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但是对于视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其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日后何种后果和影响,目前还不得而

9、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l6 就本研究数据来看,幼儿在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后,的确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可见过度视觉刺激定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幼儿视力发育的负而效果将会逐渐显现。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尽管当幼儿在视力筛查中出现问题或者平时出现眼部不适情况时,80%以上的家长会带幼儿去医院就诊,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家长对幼儿视力就有足够的重视,家长往往更倾向于在出现问题后表示关切,而在初期用眼过程中,许多家长是对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放任自流,这正是导致幼儿眼部不适的主要外因,可见家长对幼儿视力保护和预防的意识还不够强。

10、 mo本研究在干预阶段向家长进行了儿童眼部保健方而的宣传和指导,有部分家长开始重视平时对幼儿用眼习惯的引导,尤其是对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给予了一些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幼儿的眼部不适症状。( 三) 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用眼习惯的干预和引导当前我国各教育行政部门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治非常重视,早在 1991 年国家教委就下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以保障各级各类部门将学生视力问题纳入常规教育工作中。但是对于学龄前幼儿,这方而的防护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也是幼儿眼病防治的源头问题,致使很多幼儿园、医疗机构、权威媒体都没有对幼儿视力保护给予足够重视,也是导致家长对幼儿近视预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指导的根源。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幼儿不仅不可能不接触电子产品,他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只会越来越早,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同时保护幼儿视力、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与用眼卫生,是急需所有教育机构、家长、社会三方合作的。如幼儿园应向家长提供一些亲子互动游戏或建议,让孩子有更多休闲娱乐的方式,从而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与频率 ; 社会应向家庭开放更多的亲子娱乐资源,家长则应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幼儿、与幼儿一起活动,可以想见在游戏活动和电子产品之间,孩子会更多地选择游戏而不是电子产品,这都将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对待和使用电子产品的态度与习惯,增强主动爱眼护眼的意识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