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6296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在信中讲道:“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当向驰援他国的“逆行者”学习看齐,真正读懂“回信深意”,感受肩头的责任感、叩问胸膛的赤子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非凡、成就伟大,交出新征程上的闪光答卷。读懂用本色照亮“山海征途”,做“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型“答卷人”。从1963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的第一支

2、援外医疗队开始,60年的光阴里,已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心怀大爱”的境界,也看到了无数人离开熟悉的故土、离开亲密的家人,以“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决心和追求踏上了万里征途,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精神更让人敬佩,那是闻讯而动的“使命担当”、那是风雨不改的“忠诚本色”、那是贡献小我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用本色照亮“山海征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牢筑起信念的基石、都要稳稳把住理想的船舵、都要高高点亮志向的灯塔,扎根在哪里就在哪里开出“丹心向阳”的花朵,就要书写忠诚于党的动人篇章。读懂用初心赢得“炽热民心”,做“万里写入胸怀间”

3、的奉献型“答卷人”。“于危难处挺身而出,于紧急时果敢逆行”这种行为本身就让人钦佩不已,对于身处困境、心有诉求的群众来说,更是如“及时雨”一般的存在。无论是驰援他国的医疗团队,还是扎根在基层热土的党员干部,无论是大灾大难中毅然前行的英勇者,还是专注岗位办好实事好事的实干者,都能得到群众的喜爱、得到人们发自真心的赞誉。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用初心赢得“炽热民心”,既要踏步基层用双眼去看见群众的喜怒哀乐、用心灵去感知生活的冷暖,更要挽起袖子、挑起担子用奉献的襟怀去拥抱责任、用担当的力量去托举明天,真正用一点一滴的变化装扮美好的生活,用真真切切的实惠和幸福去回应期待,真正做“万里写入胸怀间”的奉献型“答卷

4、人”。读懂用奋斗创造“非凡业绩”,做“攻坚克难不却步”的拼搏型“答卷人”。对于援外医疗队来说,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选择奔赴异国他乡,既要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同时工作的地方、生活的地方还是一些物质条件相对贫瘠、环境相对艰苦的地区,克服各项外在条件的困难、克服语言交流的阻碍,他们用非凡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书写着大爱无声的篇章,将“中国故事”讲述到了世界各地。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用奋斗创造“非凡业绩”,无论面对工作上、生活上的大小困难,都要有“不气馁、不放弃、不懈怠、不推诿”的坚定态度,既要想方设法解决难题,更要千方百计取得突破,致力于攀登更高的事业之峰、闯出更广阔的天地,坚决扛起时代使命,真正做“攻

5、坚克难不却步”的拼搏型“答卷人”。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援外白衣天使们勇敢、坚守、敬业、无私的品格,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不畏艰苦是白衣天使勇敢的模样。面对受援国家气候与国内差异大、医护人员不足、医疗技术落后、物资短缺等艰苦环境,中国医疗队员知难而

6、进,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帮助当地群众解除病痛,不畏艰苦是他们勇敢的模样。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是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险阻,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政治意识摆在首位,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对我们这一代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有清醒的认识,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知难而进、冲锋在前,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甘于奉献是白衣天使坚守的模样。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请求,我国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60年来,我国向遍布全球的7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2.8万人次的医疗队员,诊治患者2.9亿人次

7、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甘于奉献是中国医疗队坚守的模样。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基层一线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中,奋战在急难险重的危难关头,从初心中凝结出坚守的力量,从使命中淬炼出奉献的执着,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敬业的模样。2月8日,在会见第32期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帮助桑给巴尔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桑给巴尔人民生命健康。这是中国援外医疗队履职尽责、恪尽职守的一个缩影,救死扶伤是天使敬业的模样。“敬业”,是社会主

8、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党员干部都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每一项工作抓好抓落地抓落实,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好干部。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大爱无疆是白衣天使无私的模样。医疗对外援助,是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长期以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增进了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民心相通、民意相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传承着爱无国界的人文情怀,大爱无疆是天使无私的模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无私的最高境界,党员干部应涵养“无我”情

9、怀,追求“无我”境界,以一切为了人民、一心为着人民的无限赤诚,始终为党尽职、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学习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勉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援外医疗工作寄予嘱托与期望,情真意切、温暖人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10、披坚执锐“砺初心”,奋楫笃行“淬品格”,念兹在兹“沾泥土”,用“崇高信仰、实干担当、枝叶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满分答卷”,成就了不起的无悔人生。披坚执锐“砺初心”,用“崇高信仰”答好坚定纯粹的“政治答卷”。“夫岂不怀,高山仰止。”6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作为党员干部,要扬起理想风帆,凝聚信念力量,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

11、造新的更大奇迹。要把理想信念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守得住“西风凋碧树”的清贫,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时刻以夙夜在公的勤奋、春风不减来时路的初心,始终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坚守岗位稳如磐,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奋楫笃行“淬品格”,用“实干担当”擘画可期可盼的“发展答卷”。大党之“大”,大国之“大”,意味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更大担当。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品格,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克敌制胜的重要经验。作为党员干部,要磨砺敢于斗争的意志品格,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以实干担当彰显忠诚于党的决心、以无私奉献展现服务人

12、民的赤诚,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不懈奋斗。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急难险重第一线、重大斗争最前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在百舸争流中勇立潮头,在千帆竞发中劈波斩浪,将党员底色亮丽到底。念兹在兹“共冷暖”,用“枝叶情怀”书写炙热厚重的“民生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历史充分证明,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作为党员干部,沉下身子、迈开步子,从“心”出发,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标尺,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踏上向着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懈奋斗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要主动脚踏泥土,投身基层,时刻抓住人民群众需求这个“牛鼻子”,在实践中砥砺坚韧之志,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一条道儿走到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