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29857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教学目标:1、 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 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4、 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 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袁宏道 (1568 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2、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生性直爽, 喜游山水。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等名篇。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传世的有诗歌 1700 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 600 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袁中道( 1570 1623),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纪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3、关于高梁桥: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 是北京西郊历史上

3、一座名桥, 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和义门 (今西直门 )外所建石桥。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 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 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 故这里热闹非凡。 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4、高梁桥的得名: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建于辽代。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19

4、82 年在长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直门暗渠工程中, 清代高梁桥又做了一次改建。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 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 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 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 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 高亮怕皇帝怪罪, 跳入长河。 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第 1 页共 3 页5、 前 , 加点的字注音: 鬣( li ) 窈窕( yotio) 几席( j) ( jn shn)趺坐( f) 痴禅者( chn) 筵中人( yn) 烟霾( mi) 喧 怒

5、( xi o gu) 了不相属( zh) ( ln) 侑( yu)茗(mng) 羸 ( li) 微泮( pn) (bi o) 舛( chu n) 邸( d) ( l l)6、 重点字 :1) 春盛:春意正 。2)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 色以 游人:在坐席 望 的西山,早晚色彩 幻 人 心悦目。3) 士大夫:就是指官吏或郊游声望、地位的知 分子。4) 以 具:当作演出( ) 。5) :面 。6) 夫( fu): ,放在句首,表示将 。7) 然 : 那么,此 “既然 ,那么”7、 需掌握的虚 :乃急 (于是,就)乃百苦乃得至邸(才)朝夕 色以 游人( ,表目的的 接)茗 以 酒(介 ,以 此 “

6、以之 ” “把当作”)浪 影以 侑(同上)以 人物之往来,以 具(同上)皆相 以 笑( ,而)着重裘以 之(用来)予以 予(因此) 之沉水者( 构助 ,主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西山之在几席者(同上)与 之 沉(助 ,的)人物之往来(同上)忽而下,与之 (代 ,代人)之 中目塞口,嚼之有声(代 ,代指人)何京 之苦之此(助 ,的)着重裘以 之(代 ,代指寒冷)舍水石花 之 (助 ,的)而奔走烟霾沙 之 (同上) 之所以志予之嗜 而无耻(同上)京 最盛之地也(句末 气 ,表 明)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同上)于 何有也( 气 ,表确 )也 吾 其舛也( 气 ,表 明)8、 文章主旨:第一篇:作者仕途 ,心情愉快, 京 盛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 ,最后 着留恋之情游完“极 寺”而返。 ( 重写景)第二篇: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 , 京 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 北京第 2 页共 3 页春日的杀风景, 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 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侧重议论)9、 写法归纳:第一篇:1) 采取白描的手法。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而是极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2) 语句精炼,用词贴切。第二篇:借景抒情第 3 页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