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赏析.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300274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春望》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杜甫《春望》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杜甫《春望》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春望》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春望》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春望写作背景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 “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 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天宝十四年( 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 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

2、禁。至德二年春, 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主题归纳春望 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

3、 由远及近, 感情由弱到强, 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 以致家里音信全无, 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 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 ,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 ,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 。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 ,搔

4、“白头” ),情中有景。意境深沉:“国破”然而“山河在” , “城春”可是“草木深” ;花鸟本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郁勃而顿挫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 、“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翻译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光明媚,只有荒草丛生。感慨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禁掉泪。怅恨离别,听到鸟叫都难免心惊。战火连绵,已达三月,一封家信贵抵万金。搔头之间,顿觉白发稀疏,几乎难以插簪。;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

5、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 ,虽然山河依旧 ,可是乱草遍地 ,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 ,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一个“深”字 ,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 ,明无余物矣; 草木深 ,明无人矣 .”(温公续诗话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实为抒感 ,寄情于物 ,托感于景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此联对仗工巧 ,圆熟自然 ,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 ,两意相反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 ,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 ,意思相反 ,出人意表;“城春”原当

6、为明媚之景 ,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 ,先后相悖 ,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 “对偶未尝不精 ,而纵横变幻 ,尽越陈规 ,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 ,但因感时恨别 ,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 ,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 ,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 ,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 ,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诗的这前四句 ,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 ,视线由近而远 ,又由远而近 ,视野从城到山河 , 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 ,由弱而强 ,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 ,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 ,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 ,“烽火苦教乡信断”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 “万金” 啊 !“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 ,很自然地使人共鸣 , 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