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302891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月牙泉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 1 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

2、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 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

3、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 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 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 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第 1页共9页【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

4、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板书】 1、生物循环【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 对其作出回答?【学生回答】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

5、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2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活动读图 5 2,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板书】 3 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

6、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 而地面湿润、 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 ,由于落差较大, 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 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

7、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转折】我们都知道 10 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第 2页共9页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8、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学生回答】 1 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板书】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教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

9、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请大家阅读教材 P94 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学生讨论回答】略。(可参考教参)【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10、【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转折】不仅

11、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板书】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第 3页共9页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96案例 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97活动【课堂小结】略

12、。【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生物循环2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3 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3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 比较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 和案例探究、

13、资料阅读 等方法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奠定基础。3通过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差异性的学习,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正确观念。【教学重点】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 】1.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时安排 】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第 4页共9页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

14、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介绍引导】我们每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我国炎热的南方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我们这里和上节课一样来完成一个小游戏。【教师安排】(和上节课一样)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

15、的纬度。【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2)相同要素构成的整体,其特点为什么不同?(因为位置不同导致水热不同气候不同相应的土壤、植被等)(3)怎么能够最直观地看出各地的差异?(观察植被状况:因为植被对地理环境有明显指示作用)(4)你能想出你生活的地区的植被类型吗?(提问几位不同区域的同学)(5)总结一下区域差异的分布特点?(答:大致呈带状)这种特点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介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板书】一、空间尺度划分:【教师介绍】其中,我们熟知的

16、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板书】 1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过渡】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这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板书】二、自然带1 概念【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分析了自己所在区的植被类型,自然带名称就是植被名称加上带字。【板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提问】为什么自然带用植物

17、命名?请同学们读图并分析讨论。【板图】注:号码代表自然带类型【讨论问题】(1)请将板图中符号与你所在的自然带“对号入座”(提问几位同学)。(2)哪些属于温带森林?哪些属于热带森林?(3)南半球缺少哪些自然带?第 5页共9页(4)气候类型相同而自然带不同的是哪种气候类型,哪些自然带?(5)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哪种自然带,哪些气候类型?(6)两组同学“通道”之间所处的是什么自然带?(答:过渡带,说明自然带没有严格界线,整个自然界是非常和谐地过渡、相互联系结成的有机整体)。【放录像片】各自然带景观,看一段录像增加感性认识(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编辑的录像资料)。【学生讨论】阅读课本P98“世界陆地

18、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的基本分布情况:【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 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 35 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5 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 60之间的大陆西部)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 70之间)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板书】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第 6页共9页【课堂小结】略。【课后作业】熟练记忆

19、自然带的分布。【课后思考】世界上的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呢?板书设计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课时)一、空间尺度划分:1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带1、概念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 56)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自然带分布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板书】第二课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因为我国南北

20、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介绍】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启发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读图, 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 这

21、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

22、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第 7页共9页【学生回答】 (学生甲答)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东部地区离海近,受海洋上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大,所以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不到,所以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学生乙补充)降水多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降水丰富的地方会生长森林,降水较少的地方形成了草原,降水很少的地方便形成了荒漠。【教师归纳】这两位同学肯动脑子,分析得很好。由于各地降水量多少不一样,便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这种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大致与经线方向平行的

23、地域分异规律, 称为经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师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 5.9 、图 5.10 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转折】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讨论回答】越向山上走感觉越凉,越潮湿,需要穿大衣。【教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

24、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讲解】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的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 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 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启发讨论】完成 P101活动题(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

25、5.11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珠穆朗玛峰由于海拔高度大( 8848.13 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95 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教师总结】【板书】地带性分布规律:分布规律概念及特点成因举例水由赤道到两极的非洲沿东经 200 从各自然带与纬线纬度高低引起的平地域分异规律热量差异,水分亦赤道自南向北的自大致平行伸展呈地(高纬和

26、低纬地有影响然带的变化条带状带区表现明显)第 8页共9页性由沿海向内陆的各自然带与经线距海远近引起的北美大陆部从大陆地域分异规律大体平行伸呈条水分差异,也受一滨海地区向内陆方(中纬地区表现带状定的温度影响向自然带的更替明显)各自然带从山麓海拔高度引起的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到山顶的垂直分水热状况的垂直规律自然带布差异【总结】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 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 保护全球环境, 人人有责。【课后作业】阅读教材 P101材料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 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