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03166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教学目的:1 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2 熟练运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3 理解点 P 分有向线段 P1 P2 所成比的含义;4 明确点 P 的位置及范围的关系教学重点: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解题时区分0 还是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a3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a +b ) + c = a + (b

2、 + c )4向量的减法向量a 加上的 b 相反向量, 叫做 a 与 b的差 即: ab = a + ( b)5差向量的意义:OA = a,OB = b, 则 BA = ab即 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 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6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1) | a |=| | a | ;( 2) 0时 a 与 a 方向相同; 0(内分 )(外分 ) 0 ( -1)( 外分 ) 0(-1 0)2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 点P (x1,y1), (x2,y2) , 为 实 数 , 且 P1 P PP2, 则 点 P 的 坐 标 为x1x2 , y1y2(

3、11),我们称为点 P 分 P1 P2 所成的比设 P1 P = PP2点 P1, P, P2 坐标为 (x1,y1) (x,y) (x2,y2) ,由向量的坐标运算P1P =(x-x1,y-y1), PP2 =( x2-x, y2-y) P1 P = PP2 (x-x1,y-y1) = ( x2-x, y2-y)第 2页共 7页xx1x21xx1( x2x)yy1y2 yy1( y 2y)1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1)点 P 分 P2 P1所成的比与点P 分 P P所成的比是两个不同的比,要注意方向123 点 P 的位置与的范围的关系:当时,P1 P 与 PP2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 P1P2

4、 的内分点特别地,当时,有P1 P PP2 ,即点P 是线段之中点,其坐标为x1x2 , y1y2( 22)当 (1)时, P1P 与 PP2反向共线,这时称点 P 为 P1 P2 的外分点探究:若、是直线l 上的两点,点 P 是 l 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使P1 P PP2 ,叫做 P 分有向线段 P1P2 所成的比而且,当点 P 在线段上时,;当点P 在线段或 2 1 的延长线上时,对于上述内容,逆过来是否还成立呢?(1)若,则点P 为线段的内分点;(2)若,则点P 为线段的外分点一般来说, (1)是正确的,而(2)却不一定正确 这是因为,当时,定比分点的坐标公x1 x2y

5、1y2式1和 1显然都无意义,也就是说,当时,定比分点不存在由此可见,当点P 为线段的外分点时,应有且4 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设 OP, OP,12由于 P P OP OP OP, PP OP OP OP1122且有 P1 P2 PP2 ,所以 OP-a= (b- OP ) 即可得ab1bOP = 11a1这一结论在几何问题的证明过程中应注意应用三、讲解范例:第 3页共 7页例 1 已知 A(1,3),B(, ),(,)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L、M 、N 分别是 BC、CA、 AB 上的点,满足 BL BC CM CA NAAB,求 L、 M、 N 三点的坐标分

6、析:所给线段长度的比,实为相应向量模的比,故可转换所给比值为点 L、M 、 N 分向量 BC 、 CA 、 AB 所成的比,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三个点的坐标另外,要求L、 M、 N 的坐标,即求OL 、 OM 、 ON 的坐标 (这里 O 为坐标原点 ),为此,我们可借用定比分点的向量形式下面给出第二种解法解:(,) ,(,) ,(,) , OA(,) , OB (,) , OC (,)又可得: L 分 CB , M 分 AC , N 分 BA 所成的比均为111221 OL 1OC 1OB 3(,)3( -2,0 )=( - 3, 3)11255OM = 1OA +1OC= 3(1,3)+

7、3(,)( 3 , 3 )112ON 1OB 1OA 3 (,)3(,)(,)2155( 3 , 3 )、( 3 , 3 )、(,)为所求上述两种解题思路,各有特色,各有侧重,望同学们比较选择,灵活应用例 2 已知三点 A(0, 8), B(, ),(,) ,点内分 AB 的比为,E 点在 BC 边上,且使 BDE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求DE中点的坐标分析:要求 DE 中点的坐标,只要求得点D、 E 的坐标即可,又由于点 E 在 BC 上, BDE 与 ABC有公共顶点B,所以它们的面积表达式选定一公用角可建立比例关系求解DB14AB 3解:由已知有 AD 3 DB ,则得S又 SBD

8、EABC112 ,而2 DB BE sinDBE,第 4页共 7页12 AB BC sin ABC,且 DBE ABCDBBE1BE2ABBC2BC3,即得:BE2BC,点 E 分 BC 成比又点 E 在边 BC 上,所以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有xE42521202(3)2yE12,即(,) ,又由01(4)3xD1113yD86113,有 D(,)记线段 DE 的中点为 M(x,y), 则2(1)1x222621y2,即 M( 2 ,)为所求四、课堂练习:1已知点 A(, - ),点(,) ,延长 AB 到 P,使 AP PB ,求点 P的坐标解:因为点 P 在 AB 上的延长线上, P 为 A

9、B 的外分点,所以,AP PB ,又根据 AP PB ,可知,由分点坐标公式易得P 点的坐标为(,) 12已知两点P(,),(,) ,求点 P( 2 , )分 P1 P2 所成的比及的值第 5页共 7页解:由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13 (8)52117y2349y1,解得22五、小结六、课后作业:1 已知点 A 分有向线段 BC 的比为2,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1A 点 C 分 AB 的比是 - 3B 点 C 分 BA 的比是 -32C 点 C 分 AC 的比是 - 3D 点 A 分 CB 的比是 27P1 P2 所成的2 已知两点 P(,) 、(,) ,点 P( 3 ,)分有向线段比为

10、,则、的值为()1111A 4 ,B4 ,C 4 ,D , 83 ABC的两个顶点 A(3,7)和 B(-2,5),若 AC 的中点在 x 轴上, BC的中点在 y 轴上,则顶点 C 的坐标是()A (2, -7)B (-7, 2)C (-3, -5)D (-5, -3)4已知点 A(x,2),B(5,1),C(-4,2x)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x=5 ABC的顶点 A(2, 3), B(-4, -2)和重心 G(2, -1),则 C 点坐标为6 已知 M 为1ABC 边 AB 上的一点,且8 ,则M 分 AB 所成的比为7 已知点 A(-1,-4) 、B(5,2),线段 AB 上的三等分点依次为P、,求、点的坐标以及 A、 B 分 P1P2 所成的比y2 x88 过 P(,)、(,)的直线与一次函数55 的图象交于点P,求 P分 P P 所成的比值129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一个顶点坐标为A(-2,1),一组对边 AB、CD 的中点分别为M(3 ,0)、N(-1, -2) ,求平行四边形的各个顶点坐标71参考答案: 1 D 2C 3 A 4 2 或 25 (8,-4) 67第 6页共 7页17P1(1,-2),P2(3,0),A、 B 分 p1 p2 所成的比1、 2 分别为 - 2 ,-25812 9 (,) ,(,) ,(,)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第 7页共 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