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303465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九单元备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 液【单元教材概览】1.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但是,究其实质,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

2、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2.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新课标内容安排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其基本要求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溶液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3. 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 了解结晶现象。6.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7.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 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2.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

3、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3. 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的油污等洗去。3.本单元的内容与老教材的比较 增加的内容:乳化现象、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减少的内容:关于溶解度的计算、体积分数的内容、溶液的浓与稀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关系。4.本单元的各课题间的关系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

4、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5.本单元内容的特点(1).溶液是

5、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2).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而展开。(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知识结构透视】 悬浊液溶质饱和溶液结晶 精品.溶液溶解过程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乳浊液不饱和溶液乳化现象组 成 对 比 定性

6、分析和定量 定量分析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单元目标聚焦】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5).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6).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7).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综合计算。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

7、析实验现象。(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5).通过溶质质量分数以及其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

8、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重点、难点扫描】本单元教学的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本单元教学的难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

9、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单元学情分析】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互动。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则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再者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精品.3.在本单元

10、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学生在计算方面又因为繁琐而懒与动手,因而,针对于此,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即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例举生理盐水的配制计算。家庭洗衣服时,在衣

11、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实验与活动分析】本单元包括7个实验,2个活动与探究,3个家庭小实验和1个调查与研究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课题一: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单元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

12、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家庭小实验该实验很简单,学生可能早已有实践经验,做这个实验,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

13、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促进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让化学走向生活。课题二:活动与探究一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活动探究,来得出溶解度的概念,应该了解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活动与探究二绘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涵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家庭小实验本课题的家庭小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但是也不要强求学生。课题三:实验9-5由于硫酸铜在水

14、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实验9-7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图9-22表示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很多错误操作,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单元课时分配】课 题1 二课时 课 题2 一课时 课 题3 二课时 拓展性课题 一课时 复 习 课 三课时【单元教学建议】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

15、“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平时喝的糖水、医用生理盐水、医用葡萄糖溶液等)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在教授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

16、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课题二 溶解度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活动探究一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就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

17、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精品.课题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

18、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在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的常见事物入手,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出这些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并通过设问指出这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而有时需要具体的表示溶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三类: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2.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计算关键是能准确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所以在练习中重点应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

19、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总结并归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配制。拓展性课题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所以在本课题中只是简单提一下,本课题中主要介绍悬浊液的特点,建议由学生实验导入,通过配制三种不同的溶液,让学生观察三种混合物的特点,即复习了溶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又归纳了悬浊液的概念,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及其特点的理解。本课题还着重叙述了乳浊液、悬浊液的应用,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单元评价建议】(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20、: 第九单元的综合检测题以及每一节课的课堂反馈练习,记入成绩(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1、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分为:参与合作程度、操作技能技巧、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有无创造性等方面,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定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优秀、良好、一般的等第,并给出评语,评语提倡诚信,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有伤害性的词语,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2、作业完成情况,分为:按时独立完成、书写认真、作业的质量、订正及错误分析四个方面,采用老师评定的方法,给出优秀、良好、一般的等第。尽量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3、课堂活动表现,分为:善于倾听、记录下自己认为的重点、敢于质疑、大胆发言四个方面,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优秀、良好、一般的等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1.上完课的感受、未解决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几方面,采用老师及时反馈,对有意义的重点点评,给出评语 ,对于极个别的现象,要给予单独辅导。2.对于家庭小实验以及调查与研究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这一条不容易控制,提倡诚信的原则。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