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06573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锋面系统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上课题目】 锋与天气【教学课时】 45 分钟【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新课标要求】1. 要求通过对义务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 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解读,本课时承载以下课标要求 : 运用有关资料,知道气团的定义,理解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和天气特点,理解冷锋暖锋以准静止锋的定义;掌握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阴晴状况、 气压状况、气温状况, 掌握我国四个主要的准静止锋的分布和锋面天气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学生会运用锋面的知识分析一些天气情况。2. 解读课标分析这两条课标,从四个动词“ 知道、理解、掌握、运用 ”把握其包含的具

2、体要求有三个 : 首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关键词语的能力,指导学生理解气团的特点以及锋的定 义;其次,掌握锋面过境三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状况, 学会结合已学知识从气温、 气压以及阴晴状况等三面多角度思 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天气现象,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求活学活用。【教材分析】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锋面系统又是本节常见天气系统 中学习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 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与人

3、们的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锋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关注天气变化。冷 锋常锋暖 锋理见论天准 静 止 锋基气础系气 旋 与 反 气 旋;.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 已具有一定的研究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高一学生还未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欠缺,而锋面过境对天气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生活中对常见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天气形势的发展了解不多, 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因此,学习本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团的概念及

4、其性质;锋的概念及其分类。(2)使学生通过锋面图学会判断锋的类型,学会分析锋面过镜的天气变化。(3)能简单判断生活中的天气现象。2.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意图的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研读案例、分组讨论等活动,归纳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系统图的方法,归纳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通过学习锋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 识图技能、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正确的理论解释一些天气现象, 树立科学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2)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教学难点】(1)锋面过境三个阶段的天气变化。(2)冷暖锋的判别方法。【课型】 综合课【教具

5、】 多媒体教学平台、板图【教法】;.作为新授课,本节内容可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深刻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贯彻精讲多练, 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本节课的内容涉及较多的地理术语, 为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本节课的相关地理概念,掌握相关的地理规律和知识。2. 直观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 认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表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把事物具体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增加

6、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果。3. 读图分析法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读图、 分析和思考, 让学生学会读图,从图中尽量多的提取信息。 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同时也在培养他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学法】学法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所在,学生的学法是否恰当和有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有效地甚至高效地学习。1. 自主学习法各种地理素材作为地理知识的 “载体” 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巧妙处理、合理运用,可以获取其蕴含的

7、各种地理信息。所以,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外, 也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善于借助各种地理素材来辅助地理学习的技能。2. 探究式学习法为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兴趣学习, 避免老师一味灌输知识,摆脱传统教学的枯燥性, 教师要妥善地组织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主动积极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3. 合作学习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能够让学生通过聆听、思考、讨论、分享、总结,自己找出答案,并学会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系统讲解深化理解总结新课形成体

8、系巩固练习加深记忆布置作业;. 掌握知识播放几张北方夏季暴雨与寒潮的图冷暖气团的特点锋的形成与分类以冷锋为例具体分析锋面过境三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特征自主探究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我国四个准静止锋冷暖锋的判别方法表格整理归纳形成知识体系联系紧密的材料分析练习题思考问题,学以致用提出问题系统讲解深化理解易于掌握巩固提高复习提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情景导入】(3 分钟)【新课点拨】一、冷暖气团的特点( 5 分钟)教学活动展示寒潮和北方暴雨给人类带来不便的图片。指出寒潮对人类的交通、电力、通讯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引出北方暴雨和寒潮是我国的常见天气的典型例子。提出问题:北方夏季暴雨和寒潮与什么天气系统密切相

9、关呢?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的学习。指导学生翻开课本 41 页,仔细阅读第二段文字,找出气团的定义。并思考冷暖气团的天气特点。【画图】 在黑板上画出表格。温度气压密度湿度天气冷气团暖气团【学生活动】 在课本中找出气团的定义并思考冷暖气团的特点。 板书 一、定义和填表格【关键词】 水平方向、性质均一、大范围空气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化抽象为具体;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集 中学 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知识迁移分析冷暖 气 团 的 特点。使学生对气团有个基本的理解认知。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承转】 气团的移动就会相遇,相遇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找出锋

10、的概念并推出锋的样子(形成)。二、锋 的 形 成与分类(5 分钟)【学生活动】 找出锋的概念,分析锋的形成及其冷暖气团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对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锋面学习的兴趣,埋下伏笔。三、以冷锋为例具体分析锋面过境的天气变化( 13 分)板书 二、 锋的定义与形成【承转】 由锋的定义推出冷锋的定义并进行详细讲解,接着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过境前、时、后三个阶段的含义。【动画演示】 PPT展示冷锋过境的过程【板图】培 养 学 生的自 主 学 习能力,增强学生的 课 堂 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梅州【模型演示】 观看动画,观察并总结冷锋过境前、时、后三个阶段的天气变化。【承转】理解了冷锋过境前、

11、时、后三个阶段的含义,接联 系 乡 土地理知识,加深学生理解,形 象 地 表 达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含义。课堂互动,;.着掌握这三个阶段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动画展示】 通过动画展示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学生活动】 分组开展小竞赛,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回答出各阶段的天气特点。【阶段小结】 通过 PPT展示过境前、时、后三阶段的天气变化情况,再用一幅气温气压图进行总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重难点。营 造 积 极的课堂气氛,让学 生 轻 松愉悦 地 动 员全身 能 量 投入到学习中。通过“看、说、指、画、比、思、辨”调 动 学 生“眼、嘴、手、脑”等感觉器官参与学

12、习,自 主构建冷锋的知识。四、自主探究暖锋的过境三个阶段的天气特点( 6 分钟)冷锋过境前气温应该比较高,过境时气温下降,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过境前较低,过境时气压上升,过境后气压升高。所以冷锋过境的气温变化是呈下降趋势,而气压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根据冷锋的特点推导出暖锋的天气特点再次观看视频动画,加深学生记忆,促使 学 生 有 效学 习 使 知 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探究学习能力。;.五、 我 国 四主要让学生掌个准静止锋握影响我国的(3 分钟)准静止锋有哪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兴趣。六、冷暖锋的活学会用,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判断冷暖锋的方法,让学判别方法生自由思考讨论,老师加以引导总

13、结:(6 分钟)1.看符号2.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3.看锋面的降水位置4.看锋面的坡度5.看锋面过境的天气变化【总结新课】( 3 分钟)加深学生理解记忆,检查学生 的 掌 握 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表格式总结,突出重难点。加强对比,以加深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对所学知识【巩固练习】进行及时地巩( 3 分钟)固,提升能力。舒缓疲劳,留时间给学生回忆、整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布置作业】容的印象。( 1 分钟)启发和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强烈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光。

14、因此,我以寒潮入侵我国的实例以及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疑导入,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满脑子疑问的进入新课学习活动。而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锋面的形成, 我采用直观演示法, 演示锋的形成以及运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将宏观、抽象的自然地理过程落实到简单的模型演示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冷锋过境三阶段的天气变化以及冷锋的雨区位置,我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解, 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授课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永远没有完美的止境。 虽然本节课精心准备了许久,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 难点分析不够透彻,今后将收集更多相关资料,注重突破难点;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 今后会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