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15829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29热往哪里传》粤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2. 科学探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学习科学的观察、 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3. 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二、 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 1 热在水中的传递通过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活动 2 热在铁棒中的传递通过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实验,知道热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实验、观察、分析、解释2. 活动指 引水好烫呀

2、!热量去哪了?这样热水很快就凉了。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喝热水时, 波波不小心被热水烫了:“水好烫呀!怎么喝呢?”彬彬机 智地把装有热水的杯子放入一盆冷 水中“这样热水很快就凉了。”琪琪表示疑惑热水的“热量去哪了?”产生问题:“喝热水时想让热水凉得快一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但在生活中,多数学生仅止步于“水凉了”的结果,很少认真思考过“热水的热量去哪了?”。因此,本课用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任务: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活动 1 热在水中的传递本活动在组织步骤上可以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请学生猜一猜, 把一杯热水放在装有冷水的水槽中, 杯中热水和水槽中冷水的温度分别会发

3、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第二部分: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三部分: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把一杯热水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先分别测量杯 中热水和水槽中冷水的初始温度,5 分钟后再测量一次, 比较杯中热水和水槽中冷水的温度变化。 (图片说明:图片中,水槽内装有适量冷水,烧杯内装有适量热水。利用铁架台将两支水温计悬挂起来,使两支水温计的玻璃泡恰好浸入水槽的冷水和烧杯的热水中(不要触碰容器的底和壁),方便学生读数。在该图中,水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因为当水温计玻璃泡浸入水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 )要同时读出两个温度计的读数。把一杯热水放在水槽里的冷水中,5 分钟

4、后分别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温度。第四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本活动围绕科学探究活动的 “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 这一逻辑主线而展开,是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又一次亲身经历和实践。 合理的猜想是实验验证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杯热水和装有冷 水的水槽,提出问题, 假如把这杯热水放入水槽中, 杯中的热水和水槽里的冷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学生做出猜想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说明理由和依据,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探究活动中的科学猜想与生活中的

5、“乱猜”是不同的。在实验验证开始前, 教师应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 明确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关键信息以及应当如何记录这些信息, 设计好实验记录表, 培养学生合理、有效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在实验验证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要先分别测量杯中热水和水槽里冷水的初始温度。测量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由两位学生同时读出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测量水温的实验规范操作。来源 :Zxxk.Com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描述和发表实验的结果是必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或借助 实物投影展示图表等不同形式。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也能

6、在相互交 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信息,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科学规律不是偶然的,而是可重复、可检验的。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较低, 而课堂时间有限, 教科书仅要求学生 5 分钟后再测量一次即可。 对于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每隔 3 分钟测量一次,连续测量和记录 15 分钟,这样有利于发现和比较水温变化的趋势,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具备条件的, 建议由教师进行每隔 3 分钟的水温连续测量和记录, 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学生实验记录的有力补充。学生通过水温变化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烧杯里热水和水槽里冷水的温度变化过程和趋势, 通过观察和比较, 更容易得出结论:

7、热可以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到温度较低的 地方。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建议在实际操作时用500 毫升的烧杯代替水槽装冷水, 用 100 毫升的烧杯装热水。 下面是一位教师用上述实验仪器做的一组实验数据,供参考:冷水量: 150毫升 热水量: 100 毫升 室温 :33 时间 / 分 036 9 12 15 182124冷水3340414140.5403938.538来源: 学科网 ZXXK 来源:学科网 热水865548464442414039注:所用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来源: 学科网 ZXXK 来源:Z 。xx。 k.Com活动 2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工具与材料:铁架台、铁棒、蜡烛、牙签、火柴、凡士林

8、温度高了,牙签就会掉下来。哪一侧的牙签先掉呢?不应用手触碰加热后的铁棒。(图片说明:图片中,用凡士林把牙签均匀地粘在铁棒上,铁棒的一端用铁架台加以固定, 另一端用蜡烛进行加热。 铁棒略高于蜡烛的高度, 使蜡烛的外焰恰好接触铁棒。 )本活动包括一个有趣的 “热在铁棒中的传递” 探究实验,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实验开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凡士林会融化,牙签就会掉下来, 因此,可以根据牙签的掉落情况推断铁棒不同位置的升温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预测和讨论,如“哪一侧的牙签先掉下来呢?”“最终两侧的牙签是否都会掉下来?” “你的理由是什么?”等。由于实验前应用凡士林将牙签均匀地粘在铁棒上,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认真、仔细、有耐心。实验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意识。实验结束后, 学生应对实验现象做出描述和分析, 并展开组内和组间的充分讨论,最终在全班形成 “热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共识。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实验时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碰加热后的铁棒,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为学生配备防烫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