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1850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6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均分人教新课标.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 平均分人教新课标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 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 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所以我在教学时, 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 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

2、,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 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 在分的过程中, 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 而是

3、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 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 、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 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 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 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 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 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 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 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5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