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2115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 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疑问; 会做滑轮的实验, 并通过数据分析,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重点: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 米左

2、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7、使用滑轮有什

3、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 11 页上半部分的内容, 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4、分组实践活动: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

4、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 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布置游戏活动: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 米长的绳子。游戏目的: 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游戏人数:

5、3 4 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游戏方式: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2、组织讨论: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3、拓展研究活动: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四、课外拓展研究。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2、以小组为单

6、位制作滑轮装置。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 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他们感受、体验与内化。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学生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 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 用证据来验证。 学生们在通过实验验证 “使用定滑轮可能省力”的假设,

7、挂在重物另一端的测力计的读数指示标却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料的那样稳稳地停在一个数字上, 随着滑轮上悬挂重物位置的提升,读数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着。 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告诉他们,说“按道理应该是怎么样的”还是说“请大家把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我迟疑了片刻,还是选择了后者。 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话,实验就失去了意义。结果固然重要, 而得出结果的过程更是重要的。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当各组学生汇报完差异较大的实验数据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虽然花费了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了解更加清晰了。我想,这种付出应该是有价值的,是会有收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