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26276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15语文S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设计思路 这首古诗大致按照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读通读熟。 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诗中的“孟、帆、唯”3 个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型。来源 :Zxxk.Com2、朗读诗句,背诵诗句,默写诗句。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来源 学科网 ZXXK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2、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

2、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诗意氛围。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3、教师小结:(一边讲述 ,一边板书)送孟浩然去广陵的,这是谁呀?(李白)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著名的大诗人。这一 次,孟浩然去的地方是(广陵) ,广陵也就是诗中的扬州城,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黄鹤楼的下游。说起黄鹤楼,那可是武汉的骄傲, (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谁来给大家自豪地介绍一下?(学生简单介绍黄鹤楼)二 、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一位大诗

3、人送别另一位大诗人,从江南名楼到江南名城,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送别呀?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还可以问问同学,问问老师。开始自己学习。2、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3、查读正 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教师重点提示:“西辞”、“碧空尽”、“天际流”的意思。)5、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的意思。三、重点引导,入情入境。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1)教师引导:不仅仅是两位大诗人,不仅仅是名楼名城,这场送别还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什么季节?(烟花三月)(2

4、)展开想象: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引导学生对春天美好景象进行充分的想象。 )(3)观看欣赏: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课件播放扬州风景,教师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介绍:在唐朝,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而三月,更是扬州最美的时候,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摇晃着,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4)指导朗读: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 读出诗句的美丽。)2

5、、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拓展想象: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教师引导: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 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 离他而去的是谁呀?(孟浩然)在诗中,李白称他为(故人) ,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自读自悟:在读中去感受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教师引导: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3)集体交流: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6、(教师在学生的理解中抓住“目送”重点引导:)情境体验: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孤帆远影碧空尽;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内心体验: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 里在想些什么?(4)指导朗读: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1、朗读全诗: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2、练习背诵: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地留在心中,好吗?那

7、赶快背下这首诗。3、背全诗。精彩片段(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生:孟浩然。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生:故人。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赏风景,碰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生:傍晚的时候, 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 一边欣赏明月, 对 着明月朗诵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白云端。”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8、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生: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 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

9、孟浩然一起走。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生:(齐 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 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

10、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学生读)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们一起读整首诗。生:(朗诵全诗。)点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 不仅仅停留在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 而着重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通过想象去体味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在想象中,学生似乎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 感悟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画面, 体味到李白那颗充满向往、 不舍与祝福的心。 学生身在课堂,却在想象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