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31699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人教版新课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 文案例反思 -网 境下研究性学 的探索人教版新 当代信息技 致我 方式也 生了 革: 从 文字 展到多媒体 子 ,从抽象化的文字 展 片、声音、 画、影片, 就是信息 代“超媒体” 。在制作莫高窟网 教材中,我通 采集、 制作了“莫高窟彩塑”、“莫高窟壁画”、“莫高窟藏 洞”等影片,生 的画面、 美的音 ,把学生 真 的生活 景。 我 搜集了大量的莫高窟有关的 片, 学生 照 片 文,感受 文,理解 文。另外,在网 教材中,我整理了大量的文字 料,有著名学者的精美散文,有莫高窟的 史、 、典故等人文景 ,有莫高窟周 的自然景 种“超媒体”的 方式,使 与感受、体 合在一起,将 的触角伸向

2、更广袤的空 ,便于学生去探索解决 。 了便于教 的教、学生的学,我在莫高窟网 教材中 立了“学 目 ”、“自学天地”、“精 品味”、“研究天地”、“敦煌在 ”几个 目。“学 目 ” 从知 能力、 情感 度、 程方法三个 度提出本 学 要达到的目 。“自学天地” 学生 造一个自主学 的空 , 造一个提出 的情境。“精 品味”将 文内容与相关的 片、影片、文字 料 行 接, 学生提供一个体 品 的 所。 “研究天地”指 学生在品 文的基 上, 自己提出的 一步研究,学写研究 告, 学生提供研究的策略和展示的平台。 “敦煌在 ”将“百年敦煌”、“敦煌 ”、“敦煌故事”、“名作 ”、“神秘西部”、“敦

3、煌旅游”等内容以 片、影片、文字等“超媒体”形式表 出来, 学生 一步了解、研究敦煌提供一个广 的天地。一、 情境,自学体 1、激情 入, 情境:(打开网 教材)敦煌莫高窟, 桑,几度盛衰,步履 跚地走 了漫 的 程, 悠久的 史孕育出敦煌 的文化。 那精美的石窟 , 那遍地的文物 迹, 那浩瀚的典籍文献, 那神秘的高山异水使 座古城流光溢彩。敦煌莫高窟像一 璀璨的明珠 嵌在祖国西北的大漠上。今天, 我 通 网 境去品 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 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2、激学 思,指 自学:学 莫高窟 篇 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根据网 教材“自学天地”的提示自学 文。3、读后检查,整体感知

4、: (1)用一两句话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设计点评:莫高窟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贴近莫高窟艺术。 然后通过网络环境, 再加上教师的激情导入,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情境,唤起学生了解、感受、研究莫高窟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通过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源,自主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为进一步探讨研究打下基础。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2、学生汇报,

5、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4、我们不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影片、图片进行品读。设计点评:问题是研究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它更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把握和理解。作为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去创设一个基于问题的情境。 学生通过网络教材的阅读, 能够在脑海中再现莫高窟的真实场景, 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通过网络技术联系起来, 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

6、境。在莫高窟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初读课文,在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三、精读品味,点拨提高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2、品读“彩塑”一段。(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

7、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是哪一句?为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欣赏图片)(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5)美读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

8、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6、品读“藏经洞”一段。(1)你读懂了什么?(2)观看关于藏经洞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影片。(3)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4)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课文。7、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学生通过“超媒体”阅读,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网络教材的人文熏陶,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在这个时候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味,在精读品味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

9、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生的言语感悟, 采取这样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 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再加上精妙的设计,如: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再如: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了解到藏经洞文

10、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穿透 “语表层”、“内蕴层”,出入“物境”、“意境”、“情境”,体验课文的意蕴,与课文产生共鸣,和课文一起心跳。四、确定主题,探索研究1、通过品读课文,我们感慨万分,情绪高涨,激情飞扬。面对这些问题,仿佛有满肚子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研究。2、网络教材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该怎么做呢?(1)围绕研究的问题, 学会浏览性阅读, 搜集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2)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确定哪些资料是需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需要的。(3)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创造性阅读,对搜集的资

11、料进行加工、组合,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3、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分工、合作研究。设计点评:在莫高窟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便于研究的场所, 通过网络教室、 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一个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初步感受并学会怎样选择目标、

12、收集资料、分析整合、自主建构。五、总结发表,意义建构1、汇报研究的成果,举行“敦煌研究报告会”。2、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设计点评: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与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说” 认为 “自我实现” 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与自我理想实现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学生架设一个展示的平台, 用网络教室、 教学网络、 网络教材、互联网等设施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的天地, 让学生品尝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在莫高窟教学中,通过虚拟“敦煌研究报告厅”的场景,鼓励学生像专家一样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将

13、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六、总结谈话,自我评价1、最后,我想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畅谈: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2、课后,请同学们进入“学习目标”的“学习评价”中,对自己在这节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一次综合评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找出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足,有待于进一

14、步提高。设计总评:综上所述,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是以任务来驱动,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 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 提出各种问提并形成主题任务, 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是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提,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成为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学生成为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 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的意义建构者。全体师生参与到探索、研究、创造的活动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网络互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造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信息时代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如:浏览的技能,获取、过滤、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交流、沟通的技能,信息发布的技能和网络参与的技能。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