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3185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有效提问,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 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堂才是成功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思考, 怎能期望有所收获呢?涉世未深, 社会阅历和理论不甚丰厚的小学生来说,期望在短时间内阅读教材、感受文本,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收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精当的、 富有启发性、 探索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指导,来点燃学生思想火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有效性还远远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大部分教师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1、提问过于简单, 没有思考价值。 有些老师喜欢问 “是不是” 、“好不好” 、“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有的教师上课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 “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不可能回答如此难的问题。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要求学生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对象

3、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学习困难生。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 都是不科学的, 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 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那么,如何设计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把握原则,注意方法1、提问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提问设计要富有启发性, 能够激发学生去调动自己的生活实际, 集中注意力去积极思索, 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能够促使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对知识融会贯通, 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 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

4、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2、提问难易要适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避免两种趋势: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谁也回答不了;这样的提问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第二种是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便能对答如流, 提不起学生兴致, 无助于学生的思维锻炼。 阅读教学中较好的提问其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苏霍姆林斯说过: “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教师阅读教学

5、问题设计时提问过多, 有人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根本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不停地启发、暗示,然而,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这个等待的时间虽长,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最为有效的时刻。4、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 “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 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根据难易及重要

6、程度提问 13 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 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 使大多数学生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二、善于质疑、掌握技巧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删烦就简,深入浅出,选择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2、疑于无疑,平中出奇在教学中,有些内容看似平平, 处于没有疑问的境地,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疑问,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讨课文的微言大意

7、,体会作者独特的匠心运用。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使他们的阅读讨论学更加深入、有效。3、利用矛盾,激发疑问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容易因起读者的思考。 教学中若能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之处,或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地进行争辩,让他们在你来我往中说出自己的独到的观点, 说明自己品味语言的思路,这样的矛盾如果得到解决,学生就能真正体验到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哲理,从而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文本中的内容, 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 把“空白”补出来,并有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比如在执教鞋匠的儿子

8、的一文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师:面对参议员们羞辱,林肯生气了吗?生 1:没有,还说谢谢呢?师:是呀!面对他人的侮辱,林肯不但不生气,反而要感谢他,你能感悟出点什么?生 1(沉思):林肯不记仇恨!生 2:林肯心胸宽广生 3:林肯宽容大度根据文本的内在线索, 抓住参议员们与林肯之间截然相反的表现, 创设出一对“矛盾点”别人羞辱,林肯反而要感谢,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正好能表现出他宽容、大度的高贵品质。这样就很容易把教学的难点突破了!4、化难为易,深提浅问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做好铺垫,化难为易,深提浅问,确保中等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回

9、答出来,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也不会一筹莫展, 优等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拓展的空间,抒发自己独到的观点。三、精心设计,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围绕学习目标合作探究时会生发许多奇思妙问, 产生许多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 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对文本的美词、佳句、精段,结构、技巧、手法,含义、主题、情感等进行深入探究,重组课堂生成性资源,走进文本深处,发掘阅读课堂实效,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有效阅读。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不落俗套,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这样的处理:师: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地邀请过诸葛亮,

10、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出山。 面对这一状况, 刘备为了不重蹈前人覆辙,他该想些什么?做好哪些思想准备?生 1:“别人都没有请到诸葛亮,刘备一定要比他们更诚心。”生 2:“刘备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有可能会碰一鼻子灰。”生 3:“如果我是刘备,我就先去调查,看看他们为什么会失败,然后吸取教训。”师:“光调查那些曾经邀请过诸葛亮的人够吗?”生 4:“还要调查诸葛亮。”师:“调查他什么?”生 5:“调查他为什么不愿出山。”师(顺水推舟): “我们假设刘备真的做了调查,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刘备得出了什么结论?”生 6:“别人都不诚心。”师反问:“难道他们都不是诚心诚意去邀请诸葛亮的吗?”生:“诚心是诚

11、心的, 但还不够。 ”(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学生立即改口)师:“要怎样才算够?”生 6:“要能打动诸葛亮。”师强调了一遍学生的话: “是要能打动那么多人的诚心诚意都没有被打动的诸葛亮。” :“那么就 我 去看看刘 究竟是何等的 心 意。”教 在教学 程中 要指 学生 美 、佳句、精段 行 ,追求“声情 一”,把声音形式 一到自我理解与感悟上,体味文本的 言特点,才能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 高效 。 之, 堂提 是 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 开启学生心智、 促 学生思 、增 学生的主 参与意 的基本控制手段。只有以学生的 中心,依托教材, 一些精当的、富有启 性、探索性的提 ,教 精心地指 、点 , 学 的 极性与主 性,才能切 提高 堂教学效率,学生的 文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