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中国.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3322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中国.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 中国 特征码 kguxZikeVboSzndLIweU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征文:矢志复兴 圆梦中国 涓涓细流,终汇辽阔大海,犹如平凡的脚步,终能达至成功的 彼岸。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故事,也是大国崛起的辉煌记录。 中国这艘巨轮,在浩荡的历史潮流中平稳前行,悠悠华夏,五 千载朝代变迁,五千载历史著述,五千载日月兴衰,五千载春 秋遗梦。涛涛江河,硝烟茫茫;巍巍高山,战火郁郁。寻常巷 陌、殿堂楼宇,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风尘。 直面历史,总有一些人与事令人感佩与景仰,透过五千年的华 夏文明,让我们骄傲与自豪。自近代以

2、降,国力衰弱、政治黑 暗,饱受列强欺凌,日益疲敝的政局激发诸多志士仁人希冀变 法自强以求救国图存,唤醒中国这头“睡狮”让“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 2 页 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自建功 革命之日起便成为最璀璨的星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未来指引 着前进的方向。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同时,也结束了封建帝王江山轮坐的历史悖论,开创了一个以 民主共和为本的政治新纪元。 翻开中国历史的书页,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画卷跃然纸上:秦始 皇威武雄霸横扫六国,整饬军队,严明法制,归一文字,大统 中国,国泰民安;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平定中原,治内务,明 奖

3、惩,减赋税,敌外患,安黎民;汉景二帝雄才大略固守江山, 继承法度,完善体制,兼容文化,繁荣经济,帮交友善,稳固 民心,坐拥天下;唐二宗武则天海纳百川天下归一,稳体制, 举人才,兴科举,重农业,促发展,睦帮交“雨过幽庭长 绿苔,东风时为扫尘埃。无人曾见春来处,门外桃花只自开。 ” 一个个封建王朝,创新着中国的政治文明,不断用政治智慧浇 筑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根基,推动着历史的演进。 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不曾忘记。 当公元 1840 年帝国舰炮无情驶来的那一刻,皆已物是人非,往 昔的“东亚巨狮”已流落为列强口中的“东亚病夫” ,一次次战 火硝烟,一次次伤痕累累,一次次动荡不安。割地赔款,丧权 第

4、3 页 辱国, “民族”之所愿,安在?山河飘摇,法治不昭彰, “民权” 安在?生民涂炭,经济凋敝, “民生”之所愿,安在?难道历史 之辉煌不会再现? 什么是真正的有血性的中国人?铁骨铮铮,至死不渝;同心协 力,众志成城。历史虽已悄然逝去,但其精神不朽不败。凭借 着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国人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为 复兴中华而努力,为太平盛世而勠力同心。历史是如此的相似,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而这个时代赋予英雄的责 任也更沉重。 孙中山,生于 1866 年的晚清,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 仙,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 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有很大的志向和抱负

5、,励志有所作为,并为 天下苍生而奔波。为此,他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为此 而操劳一生。 13 岁那年,他随母亲来到美国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 山先后在美国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 的近代教育。当然这种西式的教育无疑拓宽了他的知识面和眼 界。17 岁的孙中山回到国内后,也恰巧是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斗志昂扬。面对清政府的卖国求荣,专制 第 4 页 腐败,怎能甘于心平气和,安然处之,因为受西方先进体制意 识的影响,反抗清政府,改造中国的念头从此一直烙在他的心 头。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他开始结交有志之士,诸如早期的 改良者之一何启、郑观应等,因为受到他们

6、的影响,不断发表 反清言论。26 岁,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一面行医, 救死扶伤;一面为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努力着。他暗地里接纳反 清的秘密组织,打算创办革命团体。随后,孙中山上书向清政 府提出改革,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其流” 。但即使是这些无关封建制度的小小的革新,也遭到了李 鸿章等大臣的反对。但 28 岁的孙中山早已思想成熟,稳重,待 人处事都有自己成熟的见地。面对清政府的无理回绝,他深刻 地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无疑是以卵击石,毫无用处,创 办革命团体看来是势在必行了。于是,在 1894 年 11 月,孙中 山从上海来到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取名

7、“兴中会” , 以表达他振兴中华之宏伟志向。与此同时,他又在香港等地建 立兴中会分支。革命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奈何清政府实力庞大, 在广州的起义被扼杀在摇篮里,星星之火也没有了燎原之势。 能屈能伸,大丈夫是也。随后,孙中山便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 路,此间,他也没有闲着,他到处搜集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 况,研究各派学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萌生了“三民主义” 的理论。之后的他继续结交各国仁人志士,不断发动起义。另 外,他还对光绪帝抱有一丝希望,上书光绪帝并要求变法。但 第 5 页 变法主张被清廷内部顽固派反对,也基本被扼杀在摇篮里, “百 日维新”成了昙花一现。然而时间虽短,但是在政治、经济、 文化

8、等各方面对民众也是有影响的。 面对种种无奈与挫败,中山先生并没有为此而放弃。而是大声 说道:“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他的精 神可歌可泣,被志同道合的能人所赞赏。靠着自己独到的政治 思想、坚实的经济基础;博学志坚、虚怀若谷的个人魅力奔走 于南洋。此时此刻,他已不是孑然一身,孤军奋战了;而是形 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八方拥护的革命盛景。中山先生曾经说 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虽然有雄 心壮志,但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暗杀、酷刑等各种危险,随 时都有可能发生,随时都会性命不保。但英雄毕竟是英雄,当 国之危亡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为此奋不顾身,浴血抗争。当 时

9、的孙中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谋求万世之业, 为中华之振兴而努力,为久违悠长的“中国梦”而殊死拼搏。 公元 1905 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兴中会与在比利时、法国、德 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后建立的革命团体建立联系。同年在 这些革命团体的基础之上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会 中国同盟会,他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 第 6 页 领。同盟会机关也开始正式发行民报 ,宣传三民主义思想。 在发刊词中,孙中山也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此时的革命焰火已越烧越烈。同盟会的成立让世界各国的团体 有了主心骨,明确了奋斗目标

10、。中华大地,革命组织不断涌起, 革命思想已被众人所接受和认可,如同火炬般不断传递着共同 的梦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革命经费非常紧缺之际,社 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此所谓,天下归一,势不可 挡。随后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起义风起云涌,镇南关起义,黄 花岗起义等虽然由于组织等原因未能彻底打败清政府,但在全 国引起了了巨大的震动,也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给全国人 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革命注定是要流血的,但哪怕每一次小 小的成功,也都能够激励成千上万人为复兴中华而奋不顾身。 公元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了。所有的不满,所有的屈辱在这 里一并燃烧;所有的志气,所有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辛亥 革

11、命结束君主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扫除中国人走向独 立和解放道路的障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袁世凯 称帝亦或张勋复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也不是一个政党故步自封实现的。它 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世世代代的坚守,它是各个政党和各种 意识形态的相辅相成。1922 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 ,国民 党改组势在必行。孙中山在共产党新理论体系的指导和新鲜血 第 7 页 液的协助下,于 1924 年 1 月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自此,孙中山先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和工人、农民一起 “促国民革

12、命运动之进行” ,唤醒中国革命新的活力,走向“中 国梦”的事业顶峰。 立千秋新制,创万世基业,革命事业如火如荼。然而,1925 年 先生久病成疾,在北京与世长辞。他在临终的时候说道:“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 总理遗训所体现的至死不渝的 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扬。孙中山先生走了,可他的新三 民主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 积淀、强烈的时代特征,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神激励作用,而 且在当下,这些内容也为世人所拍手称贺,铭记于心。为了中 国梦,为了人民幸福,还有千千万万个孙中山为此献出了自己 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需要铭记历史,需要缅怀先烈,更需 要继承和发扬先烈

13、们的精神与“中国梦”的伟大夙愿。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历史功绩,使中山先生的事迹彪炳 于史册,复兴中华的“中国梦” ,是中山先生毕其一生未竟的事 业,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共和政体的建立,使中国 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也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独 立解放事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建立何种政治制度,符合最广 第 8 页 大人民的利益,不仅是中山先生的夙愿,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使 命,只有制度,才能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决定全体国民的 未来。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 诚的继承者、最彻底的实现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 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三民主

14、义的思想仍然引领 着人民调整心态,改变陋习,健全人格,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意 识,积极投身于革命或事业,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 人民幸福。每一次历史性巨变,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他们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发展和传承着孙 中山先生的中国梦。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 代领导集体,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赢得实 现中国梦的政治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现阶段,在习总书记 的带领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成为连接 海峡两岸、海外华侨和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 百年天地转,地覆天翻慨而慷。实

15、现先生遗志,弘扬中山精神, 复兴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合作和统一, 构建全球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是复兴中 华的精神要义,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目标。世界潮流,浩浩 第 9 页 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中国梦”有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 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期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具有 顽强的坚不可催的生命力和爆发力。了解“中国梦”的历史与 当代,深刻铭记苦难与屈辱,才能使我们更加踏实地从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有信心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 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当代中 国民族复兴理想的最新宣示,它不仅是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奋 斗目标和几代中国人夙愿的凝结,也是对振兴中华当代价值的 新诠释,是引领中国前进的航标, “人类进化,世界大同。 ” 继承和发扬载之身先士卒,为圆梦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铭记历史,终究会走出一条大道如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