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记录表;.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339886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记录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健康教育记录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健康教育记录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健康教育记录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健康教育记录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记录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记录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 间4月28日地 点教 室活动主题怎样预防传染病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活动内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

2、,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使师生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强身健体的意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 间5月23日地 点教 室活动主题胃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活动内容 胃肠道传染病指病原体由口腔进入并能从粪便排出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等。此类疾病的传染性在流行病学当中最有意义,一般染病者即为传染源,水、食物、手、苍蝇、蟑螂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故此类传染病多为粪口传播。预防胃肠道传染病有很多措施。 一是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食不洁食物等。

3、二是注重环境卫生(水源、粪便)。水源或食物被污染时易出现暴发性流行病,虫媒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苍蝇、蟑螂等都是传播胃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当定期灭虫并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三是及早发现、隔离病人。患病者为重要的传染源,及早发现、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是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食物中毒及胃肠道传染病虽然严重影响健康,但只要能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前预防,提高警惕,便可以最大幅度的减少其危害。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使师生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讲究卫生的意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 间6月24日地 点教 室活动主题合理安排饮食参加人员全体师生活动内容1、教育学生懂得吃饭要按时

4、定量,讲究饮食卫生。2、使学生养成科学进食的习惯。3、一日三餐好处多:一日三餐是人体活动的需要,因为白天是人活动、学习的集中时间,人体需要大量的热能供其需要。通常情况下,胃排空食物约34小时,也就是说进食后不到4个小时,肚子就会饿了,就又该进食了。如果到时你不吃饭的话,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头昏眼花。4、科学安排一日三餐进餐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每个人的胃所能容纳的食物量四有一定限度的。暴食会引起急性胃扩张,使胃损伤,吃得太少又会引起饥饿,使胃部空磨,引起疼痛。因此定时定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5、一日三餐有规律,身体强健发育好:早餐:吃得好牛奶(豆浆)、鸡蛋、面包中餐:吃得饱鱼、豆、肉、米饭晚餐:精而少青菜、炒肉丝、鸡蛋汤、稀饭活动效果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明白了吃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自己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相互间提醒和帮助,使得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