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47620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 关注我们,请点击“经方追随者”袁红霞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方研究,认为经方立法严谨、配伍精当,药简力专,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袁师临床运用温经汤经验总结如下。1 方证释义金医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说明妇人病病因病机不外乎气血虚少,寒邪久结,气机郁(瘀)结三个方面。温经汤出自金医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主治妇人“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瘀血在少腹不去”,亦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可见本方主治冲

2、任虚寒兼有瘀之证,虚、寒、瘀为温经汤辨证要点,正合“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之意。方中桂枝、吴茱英为君,温经行血,降逆下行,配当归、川芍、芍药、丹皮化瘀,丹皮性凉兼清血中之瘀;麦冬、阿胶滋阴养血,且其润燥之性有利于去除附着之久瘀血;丹皮、芍药、麦冬三品,一可清热凉血滋阴以除“虚热”;二可助主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三能制约吴茱英、川芎、半夏、生姜、桂枝等燥热伤阴,此真乃重点突出仲景用方之巧妙。参、草益气摄血,阿胶止血补血,半夏辛散,助主药温通散结,佐以少量生姜鼓舞胃气,宣散津液。众药相伍,扶正祛邪,温补结合,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故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久滞兼寒热错杂之多种病证。现代药理表明,温

3、经汤可作用于下丘脑,具有调节性腺激素、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改善子宫及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2 病案举例案1月经后期案。李某,女,31岁,2013年3月18初诊。主诉:月经错后10天达半年余。患者月经周期正常,月经经期每次延长10d,达半年,小血块,黑褐色,量少,经期少腹隐痛喜温按,偶尔经期间出血,末次月经2013年2月23日,口干口臭,情绪可,体力一般,四肢逆冷,大便一日1 -2次,成形,量少,解之不畅,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辨为冲任虚寒,血海不充,处以温经汤温经散寒。药用:吴茱萸10 g,桂枝10 g,当归20 g,牡丹皮10 g,麦冬10 g,阿胶珠15 g,党参10g,赤芍10 g,半夏1

4、0 g,川芍10 g,炙甘草6 g,枳实10g,生白术30g。7剂。2012年4月2日二诊:患者诉因工作忙未及时来诊,续服前方7剂,月经2013年3月29日至,推迟6天,经期服药小腹自觉温热舒适,色较前红,量稍增,二便调,原方去枳术汤,14剂。2012年4月16日三诊:四肢较前温暖,体力佳。患者坚持服上方3个月,月经周期延后3d。基本正常,小腹己不疼,后随访半年米复发。按月经后期首分虚实,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至。患者月经后错,血少色褐,少腹喜温按,舌红胖,苔薄白,脉沉,

5、一派冲任虚寒,血海不充之象,故当温经散寒。案2痛经案。任某,女,23岁,2012年8月22日初诊。主诉:痛经7年余。患者经期少腹隐痛,喜温按,伴下坠感,乳房胀痛,周期28-30天,带经4天,色黯,小血块,腰酸痛,四肢不温,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辨为冲任虚寒兼气滞血瘀,治以温经汤合逍遥散,药用:吴茱萸10 g,桂枝15 g,当归15 g,川芍15 g,赤芍15 g,丹皮15 g,阿胶珠15 g,麦冬15g,党参15 g,炙甘草10 g,半夏10 g,柴胡10 g,白术15g,茯苓15 g,薄荷10 g,路路通15 g,大枣5枚,生姜4片。14剂,水煎服。2012年9月12日二诊

6、:服第一剂药,即觉腹中温热,隐痛下坠皆缓,现因其腰酸腿软,而于上方加怀牛膝20 g,杜仲15 g补肾强腰。14剂。患者自服温经汤后月经基本正常,随访1年未发。按痛经有虚实寒热之分,实证多为肝郁气滞,痰瘀阻滞于胞宫,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而致“不荣则痛”。该患者少腹隐痛下坠,色暗,小血块,乳房胀痛,腰酸痛,四肢不温,舌红,苔薄白,脉沉细为冲任虚寒,气滞血瘀之虚实夹杂证,当温经散寒,疏肝化瘀。案3闭经。万某,女,26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闭经3月余。患者闭经3月,末次月经:2012年8月27日,月经有血块,量少,色黑,偶少腹痛,双膝冰冷,畏寒,体

7、力差,口干,纳寐可,便秘2d,小便调。舌暗红胖,苔黄,脉弦缓。否认怀孕。辨为冲任虚寒兼瘀热互结,治以温补冲任,泄热化瘀,处以温经汤合桃核承气汤,药用:吴茱萸6 g,桂枝10 g,川芎15g,当归20 g,赤芍15 g,丹皮15 g,半夏15 g,麦冬10g,党参10 g,炙甘草10 g,阿胶珠15 g,桃仁20 g,熟大黄10 g,生姜4片,14剂,水煎服。2012年12月26日二诊:患者因来诊不便,按原方服药两月,初服上方,药后肠鸣,每日腹泻2一3次,后因行经未服药,色深有血块,经净后将前方熟军减至3g,现腹泻,腰酸基本痊愈,但仍畏寒。袁师辨为冲任虚寒兼肝经寒凝证,于上方去桃核承气汤加当归四

8、逆汤暖肝化瘀,加当归15 g,通草6 g,细辛6 g。 7剂。2013年1月7日三诊:患者服二诊方两月余,月经按时而来,量色可,上方加桃仁10 g,4剂,蜜丸。按袁师治疗闭经喜用经方治疗,辨分寒热虚实瘀(郁),一般闭经属冲任虚寒者用温经汤温经散寒;闭经属热瘀阻于胞宫者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久瘀者加抵挡丸或下瘀血汤;闭经属肝郁气滞者一般用柴胡类方加活血药。若为肝郁脾虚者则用逍遥散疏肝健脾。本例患者闭经,伴血块,色黑,双膝凉,畏寒显为冲任虚寒夹瘀,当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因其大便干属于瘀血内阻,袁师喜用桃核承气汤化瘀通使,可谓一举两得。上述3例,虽不同病,但病机均属冲任虚寒,瘀血凝滞,故采取异病同治

9、。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故均取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3 总结袁师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月经病大都属于虚中夹实证,不可大量应用攻伐之品,否则将使虚者更虚,认为温经汤温养结合,当归、白芍、阿胶补血养阴,有“欲通先充”、“增水行舟”之意,化源充足,经时自下,可看成温和经水的有效方剂,相当于小柴胡汤之和解少阳,故将其用于治疗妇科多种疾病,包括闭经、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几乎所有月经病,并将其作为调经基本方。本方温补结合,虽着眼于“补”字,却重用辛温以“温”通,为使温通之力得以发挥,宁愿重用养血滋阴药以制其燥,名老中医刘渡舟根据临床提出,凡用温经汤,

10、必须重用麦冬以滋养肺胃之津液,并可减少药后引起的头晕、咽干等副作用。临床使用时,要分清寒热虚实的主次,如见有热像可减辛温药吴茱萸、桂枝的剂量,重用丹皮、熟军之类,瘀热明显者合用桃核承气汤逐瘀泄热;寒重则重用吴茱萸、桂枝,减丹皮、熟军之最;肝郁气滞明显者则加逍遥散疏肝养血;癖血重则加益母草活血通经,甚则合血府逐癖汤行气化癖;血虚重则重川当归、川芎、赤芍等养血通经;经期水肿者合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经期乏力等气虚甚者则加圣愈汤补气养血;痰癖互结者可配苍附导痰丸燥湿消痰;崩漏者可加胶艾四物汤养血止血。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11期。本平台所发布的论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使用不当之处,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