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修改版.ppt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349510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瘤修改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动脉瘤修改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动脉瘤修改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动脉瘤修改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动脉瘤修改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脉瘤修改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瘤修改版.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交通动脉瘤,1、概述 (Willis环) 2、病因 3、分类 4、临床表现 5、诊断 6、治疗,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突起。 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性脑出血,位居第三,常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前部,特别是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此处与动脉中层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大有关。,后交通动脉瘤指发生于颈内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处的动脉瘤。据国外资料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4,仅次于前交通动脉瘤而居第二位,但国内资料统计其发生率占第一位。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有4种:长颈瓶形,最易于

2、夹闭;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瘤颈甚短;宽颈形,瘤颈与瘤体的直径大小相近;圆顶形,瘤颈是动脉瘤最膨大处。,9颈内动脉末端,疾病危险性,动脉瘤一旦发生出血,部分病人在短期内还会发生在再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最主要的风险为再破裂出血。,病因,先天性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创伤:真性,假性,混合性,壁间 其他:少见,如肿瘤 共同因素:血流动力学的冲击因素,动脉壁,1、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 2、中膜:大动脉弹性膜(40-70) 中动脉平滑肌(10-40) 小动脉平滑肌(3-10) 3、外膜:结缔组织,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电镜

3、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 瘤顶部更为薄弱,大部分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 Willis环动脉分叉处先天性缺乏平滑肌,按直径大小分类,小动脉瘤 0.5cm 0.5cm一般动脉瘤1.5cm 1.5cm大型动脉瘤2.5cm 2.5cm巨型动脉瘤,按形态分类,囊性动脉瘤:95%,( 球形、葫芦形、漏斗形)常位于较大动脉的分叉处 梭性动脉瘤:4%,大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故多见于较大的动脉主干上,如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 壁间动脉瘤,临床分级(Hunt及Hess分级),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轻度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等颅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

4、障碍(嗜睡、模糊),躁动不安和轻微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四级:木僵,中至重度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临床表现,出血症状 局灶症状 缺血症状,出血症状,动脉瘤破裂可有或无诱因 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凡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都能引起动脉瘤破裂 出血方式: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SAH,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 漓、面色苍白、体温升高、有或无意识障碍 体征:脑膜刺激症 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骨疝,呼吸骤停。,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破裂3周内易再出血(通常以纤维素网为主形成新壁,多为层状,较稀疏,缺乏韧性) 3周后,动

5、脉瘤附近软膜中的纤维组织逐渐长入新壁,再出血显著减少 其中再出血高峰期为第一次出血后37天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是永久的,局灶症状,原因: 1.由于瘤体和血肿对局部神经结构的压迫 2.出血对神经结构的破坏 3.血管痉挛缺血造成局部神经营养障碍 后果: 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各异。,局灶症状,多与动脉瘤的体积和部位有关 颅神经症状,最常见,以动眼神经,三叉,滑车及展神经最常受累 视觉症状,压迫视觉通路引起 偏头痛,多为突然发生,局灶症状,(1)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常引起患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外斜,甚至视力下降。 (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尤见于出血时

6、,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表现。,(3)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有时引起癫痫、轻偏瘫。 (4)椎基底动脉瘤:可出现肢体不对称的瘫痪,锥体束征,甚至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缺血症状,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痉挛所致 原因:1.化学因素,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的红细胞及血小板破坏产生大量的血管收缩物质 2.物理因素,如脑血管造影、手术器械接触脑动脉均可刺激脑动脉痉挛 脑血管痉挛好发时期:动脉瘤破裂后315天,第8天为最高峰,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加重 局灶性体征出现或加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持续发热 周围血象白细胞持续增多。,部位:主要在Willis动脉环及其周围

7、分枝 后果: 1.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2.严重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梗塞,可出现梗塞区域的神经功能障碍,辅助检查,确诊:脑血管造影(DSA) 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在无创条件下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可初步筛选动脉瘤。 CT配合应用是诊断巨大型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头颅MRI(磁共振成像) 但MRI仍不能取代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可显示脑血管结构而不被脑或脑脊液所掩盖 不需注射造影剂,可用来观察动脉瘤的增大或缩小 脑脊液检查:可呈均匀血性,压力偏高,较少用。,手术治疗,基本原则:应尽快诊断,尽早治疗 首选: 动脉瘤夹闭术 若已发生破裂出血,在等待手术期间

8、应实施非手术治疗措施。,适应症,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适用于: 1.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较轻,属于Hunt和Hess分级级者,可在3天内进行手术。 2.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较重,属于级者,待病情稳定或有改善时进行手术。 3.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发生威胁生命的颅内血肿者,应立即进行手术。 4.偶然发现的未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禁忌症,1.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病情危重,处于濒死状态(级)者。 2.动脉瘤破裂后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者,手术可延期进行。 3.病人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肺部疾病等,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非手术治疗,目的 防止出血或再出血以及控制动脉痉挛。 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 使用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痉挛。 使用氨基己酸,抑制纤溶酶的形成,预防再次出血。,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 颅内感染 脑水肿 脑血管痉挛 脑积水 癫痫发作,复习,再出血高峰期 脑血管痉挛好发时期 动脉瘤破裂诱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