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作业.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52787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景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叶景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景作业.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观他人的课,改自己的课通过继续教育平台,观摩了合肥六中的徐小松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深有感触,引发反思。 本课徐老师的设计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知识回顾,情境感知,实验抽象,判定定理,定理应用。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很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而且整个课堂是轻松的,愉快的,在快乐中学习,完全体现了新课改对课堂和教学的要求,以生为本,启发式教学,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学会学习,这些教学方法手段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但是,本节课如果是我设计的话,可能会与徐老师在某些细节上会有不同,下面我给出我的不同想法。情境感知中第一个实例我会改为两个问题:工人师傅在砌墙的时候

2、怎样才能保证所砌墙面与地面垂直?为什么利用铅垂线就能保证所砌墙面和地面垂直?经过两个问题之后提出猜想: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再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比如门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门都会与地面垂直等,从而引出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对于平面与平面的判定方法要想成为定理来使用,必须要经过证明,对于证明的方法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推荐代表来描述证明方法,我会适时引导。可以对课本中的例3,可以拓展,让学生进行探究:此四面体的四个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直线和平面式垂直的?任意两个面所形成的二面角如何进行计算?等问题,如果引进了上述问题可能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最后,我还是想说徐老师让我学习的很多很多,是我所不能及,上述想法只是个人不成熟的想法,有待商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