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56621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数学教学计划.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 学 期 教 学 进 度 表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 安 排备 注19/37认识负数29/1014多边形面积的计算39/172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49/2428认识小数510/110/5中秋、国庆长假610/812认识小数、小数加法和减法710/1519小数加法和减法810/2226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910/2911/2解决问题的策略、小数乘法和除法(一)1011/511/9 期中复习1111/121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1211/1923公顷和平方千米、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311/2630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412/37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512/1014统计1612/1721整

2、理与复习1712/2428整理与复习1812/311/4期末综合练习191/711期末综合练习201/1418期末综合练习211/2125期末综合练习、期末考试 2012 2013 学年 第 一 学期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一、认识负数 教学时间: 第1周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教学用正负数来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2、教学正数、负数的读写方法。3、教学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分别用正数、负数表示。4、教学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3、学会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树立学好数学信心。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应用负数。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19 认识负数(3课时)2、P1011 面积是多少(1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结合直观示意图讲解正负数的表示意义。3、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格子的方法。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二、多边形

4、面积的计算 教学时间: 第23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的计算他们的面积。2、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3、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4、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5、:1、P1214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2、P1518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3、P1921 梯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4、P2225 整理与练习(3课时)5、P2627 校园的绿化面积(1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做好课前准备。 2、突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梯形与平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三、认识小数 教学时间: 第46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2、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3、小数

6、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简。4、比较小数的大小。5、把数目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6、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按要求改写小数及求小数的近似数。2、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推理、概括能力。3、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改写小数。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2833

7、小数的意义和读写(2课时)2、P3438 小数点 性质和大小比较(2课时)3、P3943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求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4、P4446 整理与练习(2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有层次的组织教学内容。 2、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注意贴近生活。 3、突出小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时间: 第67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2、加法运算律的推广。3、用计算器计算。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应用

8、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的加减法。2、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4751 小数加减法(3课时)2、P5255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3、P5658 整理与练习(2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把计算学习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2、注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9、。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五、 找规律 教学时间: 第8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例1.根据规律确定某一个序号代表什么物体或图形。2、例2.计算按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的个数。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一序号代表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的个数。2、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10、:怎样根据余数判断某一序号代表是物体或图形是什么。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5962 找规律(2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注意余数的判断。 3、注意单位的书写。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时间: 第89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经历“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2、在对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好数学

11、的信心.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6367 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突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2、合理使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 3、注意有些问题需提供表格。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教学时间: 第911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教学小数乘整数。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2、,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问题。3、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的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难点: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6871 小数乘整数(2课时)2、P7277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3、P7880 整理与练习(3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相结合。 2、适当安排对比性问题。 3、注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八、公顷和平方

13、千米 教学时间: 第11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公顷的认识。2、认识平方千米。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算和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3、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会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8182 认识公顷(1课时)2、P8385 认识平方千米(

14、1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九、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学时间: 第1214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小数乘小数。 4、一个数除以小数。2、积的近似值。 5、商的近似值。3、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

15、循环小数。3、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率进行小数的简便计。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难点:理解算理。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8689 小数乘小数(2课时)2、P9092 积的近似值,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3课时)3、P9397 一个数乘以小数(4课时)4、P98101 商的近似值(2课时)5、P102104 整理与练习(3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2、安排对比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方法。3、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

16、机结合。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十、统计 教学时间: 第15周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复式统计表 2、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在具体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 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加以解决。3、根据简单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发展统计观念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以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分析数据。 难点:发展统计观念,用统计思想解决问题。四、

17、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1、P105109 复式统计表(2课时)2、P110113 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3、P114117 整理与练习(2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复 习 教 学 计 划一、复习教学内容:1、复习对负数、小数的认识,以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3、复习周期问题中的计算方法。4、复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5、复习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6、复习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二、复习教学要求:1、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

18、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改写小数。 2、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4、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5、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6、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们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复习教学重点

19、、难点:重点:小数的计算(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难点: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解决问题的策略。 3、发展统计观念。四、复习教学进度安排:1、复习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完成第15题(1课时)2、复习小数的四则计算和混合计算,完成第614题。(1课时)3、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完成第1520题。(1课时)4、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第2122题。(1课时)5、复习通过调查、测量和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第2328题。(1课时)五、复习教学注意点: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