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58154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及外伤.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鼻及颅面先天性疾病,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外鼻先天性畸形,外鼻缺损 胚胎期鼻额突和嗅凹不发育或发育不良。 鼻裂 胚胎期两嗅凹之间的间质组织发育障碍所致,严重者伴有腭裂。 鼻皮样囊肿 硬脑膜在回缩过程中,与皮肤分离不彻底,可形成皮肤瘘管。囊肿可发生在鼻梁中线任何部位。 鼻侧喙,又称管状鼻 鼻额突发育障碍所致。 先天性鼻赘 原始胚胎组织残留。 治疗:整形。,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原因:鼻颊膜或颊咽膜遗留或后鼻孔被上皮栓堵塞所致,分单侧或双侧。 症状:阵发性发绀,吸奶-张口啼哭-平静呼吸交替进行,常伴鼻前庭炎。 诊断:用小号导尿管深入不到32mm或美兰滴入鼻腔后咽部不着色即可诊断。 治疗:婴幼儿可用奶嘴顶

2、端剪去,放入口内,固定头部。2岁以后经鼻或颈腭手术。,脑膜脑膨出,通过先天性颅骨缺损疝至颅外,颅前窝常见。 按疝出的内容分,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积水性脑膜脑膨出。 按膨出物的位置分为: 鼻外形:鼻根部或眼眶内侧可见圆形肿物,透光试验阳性,哭闹或压迫静脉时压力增高。 鼻内型:婴幼儿鼻腔或鼻咽部肿物 治疗:有破裂倾向者急诊手术。一般2-3岁再考虑手术。,颅面囊肿,胚胎发育过程中,颅面部各突彼此接合处上皮组织残留所致。 常见:鼻前庭囊肿,正中囊肿,鼻筛面裂囊肿,唇腭裂囊肿,鼻腭囊肿,切牙孔囊肿 治疗:当产生明显畸形或功能障碍时或感染时需要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严重者常伴有鼻中隔的骨折、血肿或脱位。

3、 面部肿胀多发生于受伤3h后 复位不超过10天 鼻中隔血肿或脓肿,尽早切开引流,L形切口,彻底引流,术后填塞,额窦骨折,按部位分为前壁骨折、前后避复合骨折、底壁骨折 特点: 额窦前壁有骨髓,有患骨髓炎的可能 前后避复合骨折,常有脑膜损伤,继发颅前窝气肿、血肿、脑脊液漏 底壁骨折,很少见 治疗:单纯骨折对症处理;伴凹陷,眉弓切开或底壁凿开复位,窦内不填塞,缝合无切口;后壁骨折较重时检查有无脑膜撕裂,脑脊液漏,如有及时修补。,筛窦骨折,常合并额窦、眼眶和鼻骨的损伤即所谓的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 注意有无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视神经减压)、筛前动脉破裂(结扎筛前动脉),上颌窦骨折 前壁骨折最常见,主

4、要为上颌骨额突和眶下孔部位 治疗:上颌窦柯-陆手术进路。 蝶窦骨折 多合并颅底骨折 常损伤颈内动脉,视神经可累计脑垂体。,视神经管骨折,全长约40mm,分颅内段,管段,眶内段,管段易受损伤 多在受伤后立即出现视力丧失,少数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减退或丧失 治疗:急诊早期视神经管减压术,鼻外筛窦开放术切口,现在多采用鼻内窥镜手术。,颧骨及颧弓骨折,眶外侧缘,下缘及上缘的眼球悬韧带向下移位出现复试。 治疗:颧部手术巾钳复位法,避免损伤面神经;经上颌窦复位法;外部切开复位法。,击出性和击入性骨折,击出性骨折:常伴有血肿,眼睑皮下气肿,血肿,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眼球活动受限。 击入性骨折:眼球活动多正常。

5、 治疗:伤后一周眶内肿胀,不易手术,手术易在710天进行。击出性骨折:下睑下、上颌窦或筛窦进路;击入性骨折:眉弓外侧缘和下睑缘。,面中部骨折,1.低位水平骨折(Le Fort 型) 横过牙槽突根部、上颌窦部分骨壁、鼻中隔底、腭骨 2.锥形骨折( Le Fort 型) 上颌骨中部被撞击所致,向后伤及翼腭窝,可有咽部阻塞性呼吸难。 3.颅面分离骨折( Le Fort 型) 此型最重 治疗原则:及时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考虑手术骨折复位,并与相应科室协作诊治。,脑脊液鼻漏,原因:头外伤引起,颅前窝骨折最多见。如脑脊液经蝶窦流入鼻内,或经耳部流入咽鼓管流入鼻腔者称为脑脊液耳鼻漏。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原因。 临床表现:常见为液体鼻腔内流出,低头、用力后、压迫颈部静脉后加重。迟发者数天或数周发生,极少数半年发生。查:液体清澈,或中间红周边淡,干燥后不结痂。 治疗:预防感染,降低颅内压,头高位,限制钠水的摄入,止咳通便。观察4-6周无好转考虑手术治疗;准确定位:鼻内窥镜查鼻腔顶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和咽鼓管咽口5个部位观察,可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多采用颅内法和颅外法修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