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38302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特征码 LWzdLtwLfDBxqnZmzEvg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按 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 督和工作监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发 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各级人大在依法行 使职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就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 原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具体表现 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离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离人 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监督过程不扎实。如每年的人代会审议通过“一府两院” 工作报告、财政

2、预算报告等,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会后对代表 们提出的审议意见和议案建议,没有几件能得到较好解决。对 经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在执行中出现重大变更后,人大常 委会通常是在审查、批准决算时予以追认,很少采取相应的处 置措施。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监督是“扎扎实实走过场” 、 “认认真真做形式” ,严重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形 象。 2、监督重点不突出。安排执法检查和审议内容贪多不求精, 第 2 页 不求严,缺少“重头戏” 。一些代表或委员审议时,抓不住问题 的实质和要害,泛泛议论的多、重复发言的多;提出针对性强 的建议的少。在监督目标上,一些地方人大在很大程度上避开 了“一府两院”的重大行

3、为,而更多着力于政府下属部门的行 政行为和“两院”的某些司法活动,产生了四面出击、力量分 散的状况。 3、监督手段不强硬。在现有的监督方式中,地方人大运用 频率较高的是会议审议、执法检查、视察和调查、受理人民群 众的申诉控告和检举、个案监督等,而法律规定的如询问、特 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却很少运用, 甚至搁置不用。由于监督手段不强硬,没有威慑力,影响了法 律实施的效果。 4、监督效果不理想。地方人大每年都要依法开展大量的监 督活动,但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多。往往在审议报告中 讲了,会上议了便完事,存在一查就了,一审就过现象。有些 问题年年审年年议,可是几年之后,仍然是

4、面貌不改、山河依 旧。 二、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造成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因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也 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无论是领导机关、监督者、还是被监 督者,真正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第 3 页 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大监督权和监督工作的,都还很有限。就人 大本身来讲,在开展监督时,经常会有“换位”念头,站在政 府角度来考虑问题,认为现阶段开展一些工作实施一些强硬行 政手段是必要的,即使有时过激或出偏,都应理解,这样就会 出现从支持配合方面考虑多,监督制约方面考虑少,使监督工 作处于被动局面。 2、法律法规不健全。

5、一是人大监督立法滞后。主要是规范 人大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方面的立法滞后,地方组织法只对人 大监督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作了原则规定,对不监督或不服从 监督行为没有规定追究责任,导致监督主体不愿或不敢大胆行 使监督,监督对象消极对待人大监督。二是有的法律操作性不 强。有的规定过于笼统,有的立法“撞车” ,有的立法部门色彩 浓厚,有的立法过于超前,执法条件不具备。这些情况,既影 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给地方人大监督带来了一定的 难度。 3、政治体制不协调。首先是党政不分制约人大监督。人大 的监督的对象是“一府两院” ,但在现实中,一般是党委作出决 定政府去组织实施,不少地方是党委和政府联合发文对

6、一些工 作进行安排部署,直接介入经济和社会生活,对这种党委政府 行为共为一体、人大难以实施监督。其次是行政机关权力扩张 弱化人大监督。宪法规定人大处于国家权力体系的中心,行政 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但在国家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 第 4 页 机关可以不通过人大的授权就对公民单向设定义务和为自己创 制权力,使人大监督处于被动地位。三是现行行政司法管理体 制影响人大监督。人大监督的同级地方政府,不仅接受同级党 委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政府的领导、执行上级政府的决定; 下级法院要受上级法院的监督,上级法院有权改变下级法院的 判决;下级检察院对上级检察院也存在着行政服从的管理关系; 工商、税务、技术监

7、督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 部门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后,从行政关系上脱离了当地地方政 府,但其工作仍然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现存的纵 向领导和监督体制,给人大监督带来了不少难题。 4、自身建设不适应。一是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以区级 人大常委会为例,一般只有五六个工作机构,连同常委会组成 人员在内才二三十人;二是监督者整体素质不高;三是领导年龄 普遍偏大。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领导年龄 普遍偏大,大多只能任职一届,每逢换届时常出现大换班,影 响了人大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三、加强地方人大监督的对策措施 加强地方人大监督,要从理论上、法律上和工作上全方位 推进 1

8、、强化人大监督主体意识。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 领导体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其次“一府两院”要增强人大意识,虚 第 5 页 心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 定。三是人大自身要增强监督意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法律至 上的观念,认真行使监督权。 2、健全人大监督法律体系。一是要尽快出台监督法 。 同时,还要把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质询、撤销、罢免等具 体监督处置程序,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的程序,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重点问题的调查处置,对人大与其他 监督机关之间的职责和职权界定等,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

9、制化的轨道,使人大监督有法可循、有规可依。二是要加强人 大监督的制度建设。如:加强监督主体即常委会自身建设、干 部人事监督、提高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 则制度,规范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内容和程序,把一 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以一定形式确定下来,使监督有章可 循,减少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突出人大监督的内容。一是坚持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 法制建设作为根本的任务。要在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基础 上,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有效实 施。二是坚持把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 为首要职责,着力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带有全局性的重大事项。 如国民经济

10、发展计划落实、财政预算执行,重大经济项目等, 要加强监督,保障健康运行。三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尤其要加大个案 第 6 页 监督力度,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促进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4、讲究监督的方法方式。一要把常委会的监督与发挥主任 会议的作用结合起来,坚持监督经常性。督促常委会的审议意 见和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的落实,在时间安排上更能保证监 督的经常性、连续性。二要把监督人和监督事结合起来,增强 监督权威性。关键要把党管干部原则同依法办事、严格履行法 定程序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

11、 举、任命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权威 性。三要把调查审议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增强监督实效性。 实行审议意见书落实制度,对审议意见的落实办理提出时限的 反馈要求,明确规定,每次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作为下次常委 会的审议议题,对落实不力的不予通过。连续两次通不过的, “一府两院”的有关负责人必须到会作出说明。这一做法,在 实践中会产生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的效果。 5、加强权力机关自身建设。第一,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 组成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化和知识化水平,增强专业化人员 比例,提高监督者整体素质。第二,进一步健全人大及其常委 会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构职能,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机 关内设立法律监督委员会。由政治、社会及法学界中的人大代 表组成,对本级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 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行政违法行为等进行依法监督。第 第 7 页 三,加强人大机关干部的交流与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 人大干部队伍,以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