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63930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特征码 BIeZVYMwqFXCnNAkLNzs 当前,全国 zd 系统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教育活动。这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 发,着力加强 zd 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 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结合人民法 院的工作实际,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 和基本要求,严格依法行使审判权,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 设。 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指导和推 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认真领会社

2、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所谓“理念” ,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 或价值观。我们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的。审判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 审判制度都蕴含着一种法治理念,法治理念通过审判制度得以 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 一位审判人员在行使审判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 对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 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审判权来表现出他们的法治理 第 2 页 念。再次,法治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 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

3、 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 审判改革的成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产生什 么样的审判制度。而有什么样的审判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 什么样的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 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 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 方向。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 人民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 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

4、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 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院队 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 赋予的神圣职责。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 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人民法官的 头脑,保证人民法院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 第 3 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5、,服务大 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 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广大法官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维护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提高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 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始终坚持党 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 实践。 二、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严格依法履行审判职责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种系统

6、的理论提出来,在客观上 应当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形 势下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开展审判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人民法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确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根本指导地位,把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指导和推动人民 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树 立审判权威的前提条件。审判方式改革首先是理念的变革,没 第 4 页 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念对其进行指导,容易导致改革的盲目性, 理念的匮乏会造成思想的混乱、信仰的缺失,仅靠口号和群众 运

7、动式的动员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司法的权威。公平正义是社会 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审判工作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追 求的目标。 (一)真正做到司法独立、廉洁、高效 司法的独立性是裁判公正的前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 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个人和组织的干预。司法审判 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秉公办案,不屈从权势,不徇私情,严 格执法。同时,人民法院的裁判权事关生杀予夺,更必须置于 严密的内外部监督之下,秉公用之,谨慎用之。在当前形势下,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尤其要注意紧紧依靠党的领导, 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接受政协、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的司法

8、审判权, 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方面,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忘记了这 一点,就忘记了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就会丧失正确的权力观。 而牢记这一点,就可以有效抵御各种不正常的干扰,真正依法 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的廉洁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应当廉洁自 律,不受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司法不廉 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法官作为公平与正义的 化身,应该做到清正廉明,一尘不染,让人民满意,让群众信 任。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法官对贪赃枉法行为不 第 5 页 愿为、不必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激励、保障、惩处和制约机 制。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 舆论监督和民主监

9、督,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徇私舞弊、 贪赃枉法等损害当事人利益、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人和事。同 时我们也要看到,司法的廉洁只是公正的保障,裁判人员不廉 洁,不可能作出公正的裁判,但廉洁的法官也不一定作出公正 的裁判,因为裁判的公正还取决于法官的业务素质,是否遵循 程序等多方面因素。司法的高效性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裁判活 动中必须讲究效率,尽量便民利民、努力消除各种不必要的延 误和烦琐。因为迟来的正义是不正义,裁判结果即是是公正的, 如果违反了效率原则,也不一定是公正的。 (二)确保裁判结果公正 裁判公正是指裁判客观真实,合情、合理、合法。也就是 说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案件,能够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

10、正确地 适用法律,依法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裁决。裁判是终结 诉讼程序、启动执行程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司法活动。因而, 裁判是否公正,在整个司法公正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和深远影响。 结果的公正是裁判活动应有的要求,也是诉讼当事人的期望所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 现公平与正义” ,赋予了司法机关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公平正义是社会 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只有做到实体裁判公正,办案程序合法, 第 6 页 裁判文书规范,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 机统一,才能维护法律尊严,树立司法权威。 要实现裁判公正 必须做到:1、

11、认定事实客观真实。事实客观真实,是裁判公正 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事实失实,则无公正裁判可言。因而,我 们在认定事实时,一定要依据证据判断规则,结合具体案情, 力争使裁判事实客观真实,要坚决杜绝主观臆断,虚构甚至歪 曲事实的现象发生。 2、适用法律正确。法律是裁判的依据, 是判断是否公正的基本标准。一般来说,适用法律正确则裁判 公正,适用法律错误,则裁判不公。适用法律正确,包括实体 法和程序法都适用正确。 3、自由裁量合情合理。在法律规定 的自由裁量幅度内,能否做到合情、合理,也是判断裁判是否 公正的一个标准。在很多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幅 度较大,自由裁判选择不当也往往造成裁判不公。因而

12、,审判 人员一定要正确适用自由裁量权,力争使裁判合情合理。要坚 决杜绝假借自由裁量权,进行不公正的裁判。 三、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建立职业化的法官队伍 提高司法效率,实现司法公正和法官现代化,是司法改革 的最终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 键。法治理念现代化是法官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官职业本身的要求。 在百姓的眼里,法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社会正义和 社会良知的象征。法官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 第 7 页 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 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审判工作的规律性和特 殊性,要求

13、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必须具有独特的职业素养和能 力,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司法经验,并具有相同 或相似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经历,接受统一的职业训练。这样才 能使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不出现偏差,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通过法官职业化建设,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坚定的法治信仰、 良好的专业训练、娴熟的司法技能、优秀的职业素养以及高尚 的职业道德的整体,从而形成特有的职业传统和职业气质。近 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专家呼吁法官队伍应当由“社会精英” 组成,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这是因为法官肩负着 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案件的重任。这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 个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经济秩序和

14、治安秩序, 关系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法官必须加强修养, 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法官如果 不加强自身修养,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法的法官。 要达到这一目标,法官必须坚持学习科学理论,即认真学 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按照“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用辩正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事物、办理案件,正确、 适当、合理地处理严格依法办案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力 第 8 页 求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实践证明,要做到这 一点,法官只具有深厚的法律

15、修养、司法技能和良好的品行是 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三是法官应具有良好的 品行。这里所说的品行,不是特指法官职业道德,而是指法官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操守。法官作为社会的一员, 应当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作一名好的公民。实践证明,一名 好公民,不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法官;但一名法官必须是一名好 公民。法官只有在日常生活和处理个人事务以及社会关系中, 模范地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才能得到公众的尊敬,才享 有良好的个人声誉,进而树立法官的个人魅力和权威,树立法 官的良好形象。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需 要。 当前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强司法的独立性和权

16、威性, 增强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官的信赖。近年来,少数案件裁 判不公、效率不高,极少数司法人员甚至徇私枉法,这与法官 队伍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关键在于全面 启动我国的法官职业化建设,以培育一支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 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法官队伍。只 有全面提高法官素质,才能唤起人们对法官的高度尊重,才能 赢得更高的社会公信力,才能真正树立司法权威,也才能使 “公正与效率”世纪工作主题真正得以实现。 第 9 页 (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司法权威,保障法官司 法独立的需要。 不难设想,法官的职业化有利于保障法官中立和独立的审 判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在现代法治 国家,法官是维系国家法治的特殊群体,法官素质的高低,直 接关系到法治的实现程度,对法律功能的发挥起着很大的作用。 法官职业化的重要尺度在于审判的中立和独立程度,因为司法 的中立性和独立性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审判越独立, 法官职业的专门化程度也越高;相反,法官的职业化程度越高, 就越能促进审判独立和公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地对法官提出严格的职业 化要求,法官必须具有特殊而鲜明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特征,这 是一条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