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41184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特征码 iWdJZfoLluOFhVdMXKOC .诸如工伤、职业病、拖欠工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 困扰农民工与政府职能部门的问题我们能说出一大堆。这些问 题有的得到了基本解决,有的正在努力解决,有的仍然被忽视。 20XX 年“开胸验肺”案以农民工张海超以悲壮之举让职业病备 受关注,持续不断的农民工讨薪被打事件让农民工讨薪问题把 温家宝帮农民工讨薪的年代拉回现实。这一切告诉我们,解决 农民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一样,都在路上。况且,今年中央一 号文件又提出“新生代农民工” ,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 现了。新老问题交加,让农民工不能忍受被“边缘化”之痛

2、, 也让政府部门对农民工问题不敢小视。 从“盲流”到“农民工”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 。伴随着 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们称呼的改变,背后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和对农民工群体庞大力量的认识。事实告诉我们:农民工已经 成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那么解决中国农民工问题的 第 2 页 困局在哪?出路又在哪? 障碍一:城乡二元体制的人为壁垒 农民工没有低保,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农民工受伤之后只能 哀求企业给医疗费。农民工上班时间延长了又延长,农民工干 的活又脏又累又危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要么不让进,要 么要交“赞助费” ,使得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对上公办学校只能 想。为什么?为什么城市里的人享有的

3、,农民工却没有?因为 城乡二元体制,换句话说,因为农民工仍然是农民。 1958 年,人民公社建立,与此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 记条例及配套制度颁布,为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提供了详 细的制度安排。在此前的 1954 年,中国公民的迁移自由已经从 宪法中被取消。从这开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 二元体制。 这一制度的设立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当时中国的 经济发展战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时期所建立的基本是 军重工业为主的国家工业体系。1956 年,中国工业此时刚刚起 步,由于中苏交恶,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大规模增加,基本丧失 了扩大再生产能力,没有新增扩大再生产就没有新增就

4、业,所 第 3 页 以 1959 年政府不得不把进城的人向外迁移。此次的迁移对缓解 当时经济危机的带来的社会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户籍制度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 划经济色彩。并且伴随户籍制度的有一套完善的具体管理制度, 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 7 项人口 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 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 离的“二元经济模式”从此在中国根深蒂固。在严格的户籍管 理制度下,上个世纪整个 60、70 年代自动流动的人口几乎没有。 50 年过去了,在户籍制度基础上构筑的“农业户口”与“城市 户

5、口”在实际利益上的并不平等。两种户口的差别成为各种利 益分配差别的的标签。各种政策的优惠, “城市户口”都要好于 “农村户口” 。 人们随之发现户口制度的背后还附加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 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城乡之间建 立起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由 此也衍生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市民的“一等公民”与农 业人口的“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 第 4 页 进程务工的农民工除了能找到工作,这些工作好多事城市户口 不愿、不屑于干的工作,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一 切福利待遇。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保障制度、人事制度、医 疗制度对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实行

6、双重标准。正是这样,农民 工只能游离于体制之外;也正是这样,农民工问题一直得不到 根本的解决。 障碍二:文化水平低下的历史痛楚 农民工找工作只能找体力活干,农民工找工作时不知道要签合 同,农民工权利被侵犯后部知道如何维权。 “一个农民工是条龙, 一群农民工时条虫。 ”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文化。他们, 特别是老一代农民工,很多只有小学文化,还有部分是文盲。 如果说农民工维权难的问题和政府关注有关、和法律保护有关、 和企业的自律有关,这固然不错。但是由文化水平低导致的维 权意识差无疑是釜底之薪。 由于中国汉字的复杂性以及政府和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垄断,我 国农村的文盲率一向很高。建国后的简化字中

7、国的文化水平有 所提高。但历史积累下来的高文盲率仍然是发展的阻碍。1986 年 4 月 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了中华人民 第 5 页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 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 务教育的步骤。1988 年 2 月 5 日,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扫除文 盲工作条例 。农村地区开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 , 诸多的文盲到附近的小学接受简单培训,学会了用颤抖的手歪 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当有的地方为全面脱盲大摆庆功宴时,却不知道调查数据所依 据的测试不能

8、准确衡量成年人的读写能力。农民特别是老一代 农民读研能力几乎为零。造成农村文化水平仍旧不高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包括农村教育费用过高和进城务工的吸引力加大等 等。 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放弃读 书进程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读书进程务工导致农村教育 水平一直提不高,越来越多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成为农民工 导致了他们的维权意识差。 胡锦涛在教育改革大会上说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 育公平,这对农民、对农民工来说是莫大的好事。 第 6 页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亟待解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 生代农民工概念后,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 国内陆续几次关于

9、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端午前夕温家宝对新 生代农民工的慰问,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焦点的同时,也让新 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焦点。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问题怎么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没有眷恋情节造成的问题怎么解决?新生 代农民工力争当市民的理想与现实的困惑怎么解决?其实,说 到底,这些问题其实还是在原来的障碍之内,都是城乡二元体 制和文化水平低下产物,前者尤为根本。 城乡二元体制需要破解。所谓破解,即不能一棒打死,不能一 棍打翻。城乡二元体制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落后的体制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随 着农业技术的提高,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剩余的农村 劳动力开始向城市

10、转移。30 年的转移造成的后果是城市有很大 一部分人是广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满怀理想,打平之后发现, 这个世界原来不是他们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城乡二元体制。 二元的城乡体制让进城的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的各种福利和待 遇。受伤后,保险缺失;失业后,他们还是农民;子女入学, “赞助费”让人“望校兴叹” 。虽然如此,部分城市试图改变城 乡二元体制的失败又告诉我们这个体制不得不继续沿用。因为, 城乡二元体制消除之后会面临城市人口膨胀及随着而来的城市 第 7 页 问题,也会造成农业人口的短缺。因为在城乡两级分化严重的 今天没有农民不会甘愿留守农村,因为人总是希望生活能够更 好的,因为城市的公共设施、便利的生

11、活条件让人羡慕。复旦 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在中国农民工 调查中指出:“农民工之所以能够在城市中以比较低廉的价 格从事经济活动,正在于他们的这种两栖身份。如果中国没有 户籍制度,农民工就会希望拥有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方式、一 样的收入、一样的劳动条件,但我现在觉得我是农民,我的家 在农村,我到你这里来就是为了挣点儿钱而已,只要收入我认 为可以,我就干了,这就是中国很低的劳动成本之所以能够存 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 畸形的“民工荒”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民工也 必须转型。九年义务教育历经风雨之后已有 95%以上的普及率, 新一代的农民工文化水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水平 的提高对他们在务工过程中的帮助取得明显效果。他们的工作 可以更轻松了,维权意识提高了,业余生活丰富了。因此,我 们有必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尝试普及“十二年义务教 育” 。仅仅是教育并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立稳脚跟。伴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加快,传统的靠体力生存的“苦 力”市场逐渐萎缩,一大批需要专业技能的企业诞生。企业需 要有技术的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却只有体力。这就造成了部 第 8 页 分行业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 。 “民工荒”的出现告诉我们, 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不要忘记让“农民工”也跟着转 型,否则,转型后的企业就会缺少血液,无法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