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论文.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64348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论文 特征码 BSQsjmshUwbbxZAETnQr 近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债务资产比高达 80以 上,相应地,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越来越大,国有银行也进入 了亏损的阶段。正因如此,国内外的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对 中国改革与增长前景的怀疑不断加重:中国的银行坏债问题比 东南亚各国更加严重,东南亚各国陷入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中国会不会不久也会陷入危机?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似乎成 了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另一方面,许多人也认为,银 行坏债问题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中国经济仍在增长,近期内似 乎也没有陷入金融危机的危险。与此同时,从 1998 年起,中国

2、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发行 政府债券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这种增加政府债务的作法,也 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疑虑。 本文提出了“国家综合负债“和“国家综合金融风险“的概念,试 图系统地回答以上的各种问题,对一系列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 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此相关,本文也将对“坏债“的清理问题进 行一些理论的分析,试图清理一下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第 2 页 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与政府债务 中国银行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系统的“坏债“占银行贷款总额的 比重很高,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准确 的数字,只能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估计。为了最大程度地估 计风险,避免

3、低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采用目前见到的各种估 计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即估计不良资产占银行贷款总额的 25。 国有企业负债严重,当然首先是因为体制方面的问题。在国有 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干预这种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下, 国有经济这个整体对社会欠下的“坏帐“总会以各种形式发生 (财政补贴、三角债、工资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债券、通货 膨胀,等等,我们这里暂不详细分析) 。但以银行坏债这种特殊 形式发生,其中一个具体的原因,就是从 80 年代开始,中国政 府逐渐地将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责任,转移到了银行。 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拨改贷“开始,政府几乎不再对国有企业投入资本金,企 业的建立与

4、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当然要有政府批准) ,无 论是固定资本还是流动资本,都是如此。所谓“国有企业“,很 多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 2当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政府也几乎不再给企业以财政补贴, 第 3 页 而是由国有银行对其债务进行延期或追加新债。发生亏损的原 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经营不善,也可以是社会负担 (如国家抽走了各种本应留下的劳保基金等等) ,也可以是上级 决策失误(有些企业根本就不该建) ,但只要发生了亏损,以前 由财政出钱补贴的办法改成了银行追加贷款的办法,这是造成 银行坏债增加的一个基本的直接原因。 这也就是说,银行坏债实际上起到的是“财政补贴“的作用。搞 国有

5、企业而没有国家财政为其注资和补贴,其结果必然是国有 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这是“国有经济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 在思考国有企业负债与金融风险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将财政负 债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将国企对银行的坏债视为“准 政府债务“,而将国企坏债和政府负债一起都算作“国家负债“。 这一分析首先可以解释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什么中国有 这么大的国有经济而政府负债却特别的低(政府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重只有 8左右) ;另一方面是中国银行的坏债比重特 别的高。 这里要明确的是,只有银行“坏债“才构成“国家负债“的一部分。 因为只有“坏债“才构成社会和政府负担,必须运用某种国家权 力(税收、

6、国债、货币发行、国际融资等)加以处理。只要企 业还能用自己收入付息还本,其负债则不构成我们这里所说的“ 国家负债“的组成部分。 在更加一般的意义上,即使假定不存在国有经济,私人企业和 第 4 页 私人银行之间发生的“坏债“,也具有“外部效应“或“公共性质 “,因为由银行坏债引起的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会对整个社会 的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后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 也要由政府出面,运用公共资源(“纳税人的钱“)加以处理。 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如 80 年代的美国,当前的日本、韩国等) ,都表明了这一道理。无论如何,从一个经济整体的角度看问 题,银行坏债和政府负债,都同样可以视为社会整体的一种

7、债 务负担,其数量的增长,都意味着一个经济金融风险的加大。 从一个经济应付金融危机的能力的角度考察问题,我们也需要 将银行坏债与政府负债联系起来考察。银行坏债率高,若政府 债务率也高,政府在应付风险时的能力就差,相反,若政府负 债较低,危急时刻就可以用增发债务的办法来清理债务,稳定 经济。一国金融风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金融系统本身的健康 程度,而且取决于政府应付危机的能力。 二、外债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外债“。中国政府所借外债并不多, 不构成问题,在讨论中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东南亚金 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尽管许多外债是私人部门借的商业贷款, 但到头来也都变成国家负债,也要由国家或全

8、体国民来承担其 后果。对我国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一点。因为我国的外债, 第 5 页 即使不是政府借的,至少也是国有企业、国有金融公司借的, 出了问题都要政府负责,都要全体国民承担。因此,从国家金 融、债务状况的角度分析问题,我们不妨将我国的“全部外债“ 也都视为政府债务或国家债务来加以计算,以最大限度地估计 金融风险。这种债务目前约占我国 GDP 的 14左右。 当然,更加细致的分析方法是只算“短期外债“,因为就近期风 险而言,主要是短期债务起作用,引发支付危机。如果这样算, 我国面临的风险似乎就更小一些,因为短期外债占 GDP 的比重 目前只有 1.5左右。即使再多算一些地方上没有登记的短

9、期 外债(如“广信“事件所揭示的那样) ,最多也不超过 3,以此 衡量的金融风险就会更低一些。 对于资本市场已开放的经济来说,问题更复杂一些,因为还要 计算那些流动性较强、能够很快撤出市场的外国“证券投资“。 不过我国目前还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本文中不予讨论。 这一点请充分注意。本文提出的“国家综合负债“和“国家综合金 融风险“的概念,只对我们这样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经济 来说,是较为“综合“、较为“全面“的,对于资本市场完全开放 的经济,则还要加进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我们后面所作的国 际比较,也只是比较与我国有可比性的方面,而不包括其他一 些方面。 三、“国家综合负债率“ 第 6

10、页 以上三项,即政府债务、银行坏债和全部外债,可以说涵盖了 一个经济中已经发生的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国民债务,其 他一些潜在的、隐含的政府欠债,要么可以归结为以上三项中 的一项(比如政府欠国企职工的“养老基金“债务,现在实际上 正以企业坏债的形式发生着) ,要么在经济中有着其他一些对应 物(比如政府对职工的“住房基金“欠帐,可以由住房私有化和 拍卖一部分国有资产加以偿还) 。 将以上三项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国家综合负债率“的 概念,它在数量上可以由以下的公式来表达: 这可以说是衡量一国金融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数,它包含了在资 本帐户尚未开放的经济中的一些主要的可能引起宏观经济波动 和金融

11、动荡的不利因素。 利用这一综合指数,我们可以分析以下问题。 (一)经济整体金融风险的大小(国际比较) 一国是否会发生经济危机,取决于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国 际方面的因素。一个经济指标再“综合“,也不能绝对准确地判 第 7 页 断一国经济是否面临陷入危机的风险。但是,较为“综合的“指 标总比较为单一、片面的指标要好。利用这种指标进行的横向 比较,也更能说明问题。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银行坏债较大,而政 府负债与外债相对较小。因此,尽管中国的银行系统问题较大, ?quot;国家综合负债率“总的说来相对较低,1997 年底只有 47,1998 年也不超过 50。如果只计算中国的短期

12、外债,这 一指标就更低,只有 37左右。而其他亚洲各国的这一比率在 1997 年底都比中国高许多(见表 1) 。欧洲货币联盟要求各成员 国达到的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率标准为 60;美国的同一指标 也长期高达 70(请注意发达国家银行坏债较少,而且由于政 府不干预银行信贷活动,出了坏债政府的责任也较小,因此我 们只计算政府负债) 。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银行系统坏债问题如此严重,问题比别 的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可能更大,但仍能保持经济稳定, 经济还能增长,近期内也没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威胁。那种仅仅 根据中国银行系统坏债较多就预言中国不久也将陷入经济危机 的简单推断,之所以不正确,就是没有综合

13、地分析一个经济的 整体经济负担。而当人们之所以没能及时地预测出东南亚一些 国家会陷入经济危机,也是只看到了一部分债务指标,而缺乏 综合的观点。比如若只看政府债务,韩国和泰国当时情况似乎 都不错。但若将非政府部门的银行坏债和短期外债都加到一起 第 8 页 进行分析,结论就会大不一样了。 (二)宏观政策选择 对一国“国家综合负债“的债务结构分析,有利于我们宏观政策 的选择。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长率下降、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需要政府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这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各 种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中,哪种更为合适、有利?给定其他种 种因素,从“综合债务“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经 济银行负债

14、较大、政府负债较小的状况下,最大的风险来自银 行坏债,因此,当前较为合适的政策组合是:保持较紧的信贷 政策而较多地利用财政扩张政策,从而一方面继续保持银行改 革、企业改革的压力,力求降低银行坏债的比重,另一方面扩 大内需、保持经济的增长。 由于我国“国家综合负债率“较低,政府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重 相对更低,利率仍低于经济增长率(关于这个关系见后面的分 析) ,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增加一些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确保经 济的持续增长,虽然不可避免地会?quot;国家综合负债率“以及 相应的金融风险有所加大,但在假定经济体制问题不继续恶化 (而是加大改革力度,包括控制银行坏债和清理对外不良债务) 的

15、前提下,这种政策不会引发严重的问题,不会发生“债务爆炸 “。也就是说,目前对于我国来说,还有一定的“发债余地“。 第 9 页 从体制改革和宏观政策的关系的角度看,如果我们能通过改革 控制银行坏债的增长,我们的宏观政策就有更大的操作余地, 就能更多地借债(无论是内债还是外债)来支持经济的增长。 四、通货膨胀与“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指数“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于 化解银行债务和政府债务问题有利(相反,通货紧缩对于化解 债务问题不利) ,因为它可以使债务相对贬值,使我们的“国家 综合负债率“因分母的增大而缩小(通货膨胀也可以视为一种隐 含的税收或“财政盈余“) 。但是,通

16、货膨胀也会从另一个方面增 大金融风险: 第一,在固定汇率条件下,通货膨胀导致币值高估,引起金融 市场波动,就象一些东南亚国家前两年发生的那样。 第二,在已经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就很难再用增发货 币、增发债务的办法来应付金融体系中的困难,化解债务过高 的问题,更不用说通货膨胀本身会引起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为了将通货膨胀的不利方面也考虑进来,我们在前面“国家综合 负债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构造了以下的“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指 数“: 利用这一指数进行分析,当前的“通货紧缩“一方面是不利的因 第 10 页 素,因为它使已经存在的债务相对升值(因为它导致分母“名义 GDP“缩小) ,但在另一方面,它

17、又有其正面的影响,因为它使政 府增发债务、增发货币的余地加大。事实上这相当于是在说: 通货紧缩的形势要求政府采取扩张性的政策,而且这时增发一 些债务引起金融风险扩大的程度相对较小。按此公式计算的中 国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指数 1998 年底为 47.95,低于国家综合 负债率 50.53,就表明了这一点(见表 2) 。 以上这个“国家综合金融风险指数“,可以说涵盖了有关宏观经 济波动的各种因素。既有前些年人们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时最为 重视的“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又有最近两年因亚洲金融危 机的教训而使人们逐步加以重视的“私人部门债务“(银行坏债 和外债) 。通过对这个指数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及

18、时地对整 个经济的宏观金融风险加以控制。当然,必须认识到,任何“指 数“都只具有“指数“的意义,只是现实情况中一些经济关系的一 种反映,而不是全部反映,不可能完全和准确地表明现实中的 一切关系、一切趋势。利用一些指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分析 现实,但任何指数都不可能代替更加全面的经济分析。 以上的分析表明了中国还有一定的“发债余地“,以便采取有效 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明确的是,短期内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 问题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因此需要扩张性的宏观经济 第 11 页 政策,这种扩张性政策就短期来看对控制金融风险有利;但是, 从长期来看,任何宏观政策都不能替代体制改革,只有改革才 能从根本上降

19、低金融风险。只不过这是不同层面上的关系,我 们不在一篇中一起论述罢了。 五、银行坏债如何消除:重要的问题仅在于控制增量而不在于 清理存量 以上的分析只是一种“静态“的分析。从动态的角度看,与各种 债务相联系的金融风险以及这种金融风险发展、演变的情况, 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债务的)利息率、坏 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为了较为方便地分析问题,也更为深入地讨论对中国经济来说 目前最为“头痛“的问题即银行坏债,我们就集中地以银行坏债 的清理问题为例来对动态过程中的债务金融风险问题加以讨论。 我们不妨假定一切对国企的补贴都是通过银行坏债实现的,假 定国家综合负债只包含银行坏债,则前

20、面分析的一切问题都必 须通过解决银行坏债来加以解决。 以 D 代表“银行坏债“;以 gd 代表坏债的每年的增长幅度,它近 似地是坏债本金的增长率与债务利息率的和;g 代表名义 GDP 的增长率,它近似地是 GDP 实际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和;以 B 代表“坏债GDP 比率“,t 代表时间(年头) ,0 代表初始年份, 第 12 页 则我们有以下 关系式: 在动态过程中,当 gdg 我们有 上述关系式表明,给定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只要使坏债的增长 率得到控制,使之低于经济增长率,长期看,坏债的问题就不 会趋于“爆炸“(Bt) ,而是会逐步得到缓解,并随着改革的 进展而逐步消除。 这一关系有以下两个

21、重要的政策含义: 第一,解决坏债问题根本上要着眼于控制增量,也就是要着眼 于体制改革,使坏债今后减少发生。只有坏债的增长得到控制, 问题才可能解决,才能走出困境,否则便是陷入恶性循环,最 后发生金融危机。这里的改革,首先重要的是企业的改革和政 府的改革,也就是“花钱者“的改革,否则坏债问题的根子将不 会被拔除。银行本身的改革当然也很重要,从短期内看首先要 加强风险管理,尽可能减少坏债;从中长期看,要从根本上改 变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体制,鼓励非国有银行的发展,发 展银行业的竞争,从产权关系上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第二,“清理已有坏债“是不重要的。现有的坏债存量,是已经 花出去了的钱,再清

22、理也是收不回来的。而当前面对的 D0 再大, 在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种情况下,与 其用政府支出的办法去清理坏债,不如使它们继续保持在企业 第 13 页 和银行的平衡表上,反倒有利于保持对企业和银行的一种“改革 压力“。否则,体制没有改,今天清理了明天又会冒出来。不清 理现有的坏债,而是着力于控制增量,存量的问题到日后会更 容易地得到解决。 从以上的公式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只要我们从今天起控制住了 坏债的增长率 gd,使它低于经济增长率 g,则不管最初的坏债 D0 有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坏债率都会逐步降低,处 理起来会越来越容易。 需要明确的是,在加强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

23、上,应将“坏债率“B 的缩小作为目标,而不是将减少坏债的绝对额作为目标。而要 想保证坏债的问题不日趋恶化,最根本的就是要确保经济增长 率高于坏债的增长率。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体制改革是重要 的(以确保坏债增长率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是重要的(它使 坏债的比率下降) 。 再做进一步细致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以上公式中的另外 两个隐含的关系: 第一,“坏债率“的分子中所包含的“坏债增长率“gd 近似地等于 坏债本金的增长率与利息率的和,其含义是今后还本付息的总 额的增长率。坏债本金的增长,当然越低越好,这取决于体制 改革。而给定坏债增长率,债务的利息率越低,债务增长所引 起的风险越小,反之则越大。这意味着,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 为了实行扩张性政策,增加一些债务,所会引起的风险较小。 第 14 页 第二,“坏债率“的分母中所包含的“GDP 名义增长率“(近似地) 等于 GDP 实际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和。这实际上也是说通货 膨胀对解决坏债问题有利而通货紧缩对解决坏债问题不利。可 以想象,如果我们每年有 7的 GDP 实际增长率,同时有 5的 通货膨胀,我们的坏债,每年就相对贬值 12;如果坏债就那 么多,改革使坏债不再增长,5 年的时间内,尽管我们一点清 理坏债的事情也不做,我们的坏债率仍然可以相对地减少 50。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清理坏债是有启发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