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46925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市建设生态市交流材料 特征码 DyAYdaTwWDFvHpBaedMT * 推进生态市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纳入了综合决 策,全民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投 入大幅增加,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 势有所减缓,核安全和辐射环境处于受控状态。20XX 年,城市 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 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符合国家标准限 值要求。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保欠账 太多,环保投入有限,经

2、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经济增长和排放污染物总量增加给环境承载力造成新的 压力,结构性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当前全市的环境状况 不容乐观,我市主要纳污水体汤旺河受北方河流水质主要污染 物化学耗氧量背景值偏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河段水质超标,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全年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 准的天数为 345 天,采暖期空气质量劣于非采暖期,颗粒物是 第 2 页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污染具有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 伊春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得较快,汽车尾气污染有所上升;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低,无害 化处理率为零;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任务繁重,

3、城市建筑施工 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和餐饮业等油烟污染现象还普遍存在; 生态环境功能还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环保自身能力建设不足, 环境管理力量薄弱。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速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 施“生态立市”战略,规划建设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这既是 我市环保工作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不仅 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防止发生污染和 生态破坏事故、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为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坚持用改革的方法 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围绕建设“绿色伊春” ,集中力量从生 态保

4、护、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努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小兴安岭建设成为生态 功能区。总体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 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一、抓住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 我市 20XX 年启动生态市建设工作以来,按照生态市建设 规划已完成启动阶段任务,20XX 年新建市级自然保护区 3 个, 第 3 页 晋升省级 1 个,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17 个,覆盖率达到 17.21%,省级生态功能区 1 个,生态示范区建设比率达到 100%。但伊春林区开发建设初、中期对森林资源掠夺性开采和 破坏造成了可采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

5、弱,生态环境依然 十分脆弱。 “十一五”期间,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恢复优 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布 局,适度建设,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生态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使经济通过生态提质增值。要加强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它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 护,加强汤旺河、呼兰河流域、城市(镇)及矿区的生态恢复 和建设,对矿区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有效的综合 整治措施,控制生态破坏趋势。以生态工业为重点,绿色经济 为目标,建设低耗、清洁、高效、具有明显林区特色和资源、 生态优势的经济体系,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步入良性循 环。大力发展绿色

6、产业和生态经济,推动生态市建设规划 重点项目的实施,以“天保”工程为依托,全面实施湿地和生 物多样性恢复、林区生态恢复和治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工程。根据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十大优 先发展项目,筛选和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 方向和加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项目,使生态优先发展战 略得到全面落实。以保护松花江支流源头的生态功能作用为目 的,建设汤旺河、呼兰河、伊春河三大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 4 页 以保护乌伊岭湿地、翠北湿地、库尔滨河湿地、红星湿地、友 好湿地为重点,建设总面积为 32 万公顷的小兴安岭森林湿地生 态功能保护区,增强小兴安岭中北部地区蓄水涵养、

7、调节气候 的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优化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 结构。以保护原始红松林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重点加强丰林、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以保护恐龙化石为主,加强嘉荫 龙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各级各类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 区面积由现在的 48 万公顷扩大到 58 万公顷。强化资源开发的 生态环境管理,提高矿产、水等重要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 监管能力,防止新的重大生态破坏。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加强生态农业和生态乡镇(村) 、林场所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 种植产品、畜产品生产的全面发展,尽快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污 染加剧的状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利用, 最终达到农产品

8、的无害化,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人为污染和破坏。到 20XX 年使全市 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 物得到有效保护。 二、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大做,限制和压缩高消耗、重污染企 业落地伊春,优先支持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产业和项目, 防止污染转移。严格控制新污染,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 权,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在立项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提前 第 5 页 介入,在项目的选址、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把关, 避免项目立项后再否决所遭致的人员、经费的大量浪费。逐步 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将预防为主

9、的方针落实到发展 规划与决策阶段,把公众参与真正纳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去。 严格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建立以 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 减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力 度,强化验收环节管理,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 监督管理。 三、采取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改善环境质量 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期,高耗能耗水的产业还将 占一定的比重。20XX 年煤耗量比 20XX 年增长了 10.6%,烟尘和 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比上年增加了 4.1%和 6.5%,已经给大气环 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带来了压力。污染防治手段已从浓度控制

10、、 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我市已完成了伊春市水环境 容量测算工作,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即将完成。 “十一五”期 间,要以控制环境容量总量为手段,实行现有排污量与削减量、 新增量的统筹规划、统一调配的管理制度。要以推进林业资源 型城市转型为契机,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承载能 力为基础,积极促进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技术落后、浪费 资源、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试点,以减 第 6 页 化、再利用、再循环,减少消耗,减少排污。加大污染防治, 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企业无证排污。加快城市 环境基础设施建

11、设步伐,全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 处理厂、医疗临床废物处置场的建设,以提高城市防治污染能 力。加强汤旺河流域综合整治,落实纳入松花江重点流域水 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大力推进重点污染企业的工业 废水治理、节水与污水再生循环利用工程设施建设,积极防治 面源污染,推进汤旺河沿岸城市(镇)生活污水、垃圾的集中 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汤旺河水质,并达到水体环境功能要 求。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对城市烟尘污染、饮食服务行 业油烟气污染、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噪声污染等群众反映 强烈的污染问题加大力度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固体废弃物、电 磁辐射、放射性污染环境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加大对违 法

12、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重点 排污企业的监管,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和达标率。取得生 产与环境的协调,实现重点流域和城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认 真解决群众环境信访,保障“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畅通。完 善环境行政执法程序,规范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全方位严格规 范执法。 四、开展环保项目引资投入,提高支撑能力 要逐步增加环保投入,使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保持在 122之间。要筛选各类有代表性的、科学可行的、 第 7 页 对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保护工程 项目,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生态功能保护与自 然保护区、环境监督管理能力等四大类

13、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 强环境监测、监察自身能力建设,拓宽潜在的资金渠道,扩大 利用外资的规模,多方面筹集资金,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 加大政府和企业、社会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的力度,集中力 量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五、完善综合决策机制,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要坚持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完善与 强化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在制定各 种经济政策和发展计划、进行综合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 护的规定和要求,做到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建立政府以及各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问责制、 行政责任追究制和行政监察制,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政府 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中。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监察机 关,严肃查处环境违法和渎职、失职行为。倡导环境文化和生 态文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 立统一高效协调的环境管理体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