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建制与管理论文.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5087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建制与管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建制与管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建制与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建制与管理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社会保障建制与管理论文 特征码 GcihLBIVTfedoNluZUMg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涉及住宅、医疗、养老、生育、失 业、工伤、下岗等一系列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种种问题被重 新提上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哪些弊端势在必改?完善后的 社会保障机制将为人们带来怎样的基本利益和权力?国家、企 业和个人将履行各自的哪些义务?学者提出问题、阐述对策、 为社会保障的建制和管理号脉开方。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建于 50 年代初期,包括养老、工伤、 医疗、生育等保障制度。1986 年又在国有企业建立了待业保险 制度。截至 1996 年底,全国已有 8000 多万

2、职工参加了基本养 老保险;2000 多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收缴 养老保险基金 1100 多亿元,支出 1000 亿元,结余 100 多亿元, 历年累计结余 500 多亿元。医疗保险制度除试点城市外,全国 第 2 页 还有 1800 万职工参加了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各级劳动保险机 构为 300 多万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通过实施“再就业工 程” ,帮助 200 多万下岗人员和失业者实现了再就业。全国已有 206 个城市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 100 多万贫困居 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 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3、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原有社 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便日益暴露出来。 问 题 (一)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负担过重 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包揽,以 近几年来实行统筹的养老基金和待业基金为例,绝大多数由企 业负担, 个人负担很少。各地向企业统筹的“两金”比例,为 职工工资总额的 20左右,有的省达 30以上,而向个人筹集 的比例为工人工资的 1到 3,这样不仅不利于国家集中更多 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事业,而且也不利于减轻企业 负担,不利于企业走市场,同时由于只享受社会保障权利而不 尽义务,使人们容易滋生依赖思想和惰性,造成资源浪费和消 费

4、结构不合理。 第 3 页 (二)覆盖面小,社会保障范围狭窄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城市来讲要限于行政事业单 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据统计,至 1994 年 底 ,全国城镇人口中,享受社会保障的人员占城镇总人口的 45,这几年有大幅度增加 。从农村来讲,中国农村人口占全 国总人口 的 72以上,加上农村生活水平低于城市 ,贫困人 口多(8000 万贫困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 ,农村人口是社会 保障的实际主体。但是到 1994 年底;享受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 仅占农村总人口的 8.5%,农村社会保障对象主要限于为数甚少 的优抚和社会救济人员。这几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合作医 疗等

5、社会保障事业有较大发展,但是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相差 甚远。 (三)社会保障基金“现收现付” ,缺乏积累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靠国家财政支出和企业从 当年收入中“现收现付” ,缺乏积累,缺乏足额安全供给,往往 造成入不敷出。随着我国人口寿命延长和老龄化高峰的逼近。 国民收入用于供养人口支出比重日趋增大,国家与企业不堪重 负。缺乏足够的积累,社会保障事业将难以维持。 第 4 页 (四)企业独保,缺乏社会互济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各企业各自安排,各 自为战,缺乏社会互济。对职工的生、老、病、死,由企业统 包下来自保,造成企业社会保障负担过重,难以用大量资金投 入生产,改进技术,更

6、新产品。更新产业结沟,因此而削弱了 企业的竞争力,使其难以生存发展。更有甚者,由于制度不健 全,管理不善, “交了钱,事情还得企业自己办”的现象普遍存 在,例如失业保险,有些地方企业交了失业保险金。但是每辞 退一名职工还要交一笔钱,企业承担着双重负担,导致缺乏积 极性和应有的效率。 (五) “平均主义” 、 “吃大锅饭” 有了困难就伸手,向国家要,向企业要,而且互相攀比, 比索取,比社会保障所得;不比勤奋,不比贡献。干好干坏一 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后果削弱了奋发 进取精神,影响了效率提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六)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善,监督不力 第 5 页 非专款专用,而

7、是挪作他用。例如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 管理费占 30,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费占 5060,直接用于 失业救济的只占 10左右。这就大大削弱了社会保障基金应有 的实际效益。甚至还有不少挤占、挪用、贪污现象的存在,严 重影响了社会保障的顺利推行。据财政部 1996 年对 10 个省的 保险基金的检查统计,有的地方保障基金用于基本建设项目一 投资房地产,投资、参股投资、放贷、借款、挤占基金、滥支 管理费等违纪金额达 6233 亿元。 (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既存在集权过多,统权过死的现 象,又存在政出多门,权力分散的弊端,不仅缺乏纵向横向的 监督机制,而且缺乏完整的内部调控机

8、制。一方面行政管理与 业务管理政事十分,政府包管一切;另一方面则生老病残都由 单位管理,形成所谓“单位保险” 。管理体制的混乱;在很大程 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削发展 对 策 坚持社会保障的正确原则 第 6 页 适度合理原则 适度合理是指保障制度要切合国情符合客观 实际。太高了会使社会保障的公共开支庞大,造成财政赤字, 会增加税收,造成群众负担过重;会削减生产投资,影响经济 实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助长人们的惰性与依赖性; 会导致通货膨胀,国力负担不起,到头来使过高的社会保障制 度难以为继。太低了,人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 伤救济、下岗补贴、生育补助、住宅津贴等一系列社会保

9、障问 题难以解决,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连基本的生 活水平都难以维持,当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存和基本权利难以 得到社会保障的时候,反社会的行为必然随之增多,从而也必 然会引起社会动荡。只有在社会保障功能、系数和覆盖面都比 较大的情况下,才会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保障必须适度, 其一,在确定社会保障项目与待遇水平时,既要考虑社会保障 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到国家的国力;其二,社会保障范围要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要逐步提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而增长,社会保障基金和国民收入总比例要保持适当;其三, 还要考虑社会保障救济金与被救济者以前收入的替代关系,使 前者对后者的替代率符合要求。 公

10、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双重职能,双重 目标,它既是实现公平的一种社会稳定机制,又是发展生产力 的一种社会动力机制,二者相辅相成,而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 第 7 页 因此在推行保障制度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机会均 等,竞争择优的目标序列。既要打破各种壁垒,鼓励竞争,促 进生产力发展;坚持讲求效率原则;同时又要给予社会成员最 基本的工作和生活保障,以体现公平原则。所谓“公平”是指 机会均等,所有需要社会保障的人员都 有平等地参加社会保障的机会,凡是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都 有平等地获取社会保障救济的权利。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在社会保障行 zd 律关系中,行政 主体(社会保障

11、相关)与相对方(被保障者)都享有各自的权 利和应尽的义务。每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双方 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是平衡的重合的和法定的。对于行政主 体(政府社会保障机关)来讲,它要依法行政,既要依法按条 件发放社会保障金,保护被保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防止 被保障者权利的违法行使或滥用,维护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 健康发展。对于被保障者来说。他一方面依法享有获取社会保 障待遇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有个人投保依法缴纳一定数额的 社会保险金、支持和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义务。被保障者所享 有的权利与应履行的义务是相适应的,档次也要大体相当。 第 8 页 社会化管理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 社会化管

12、理包括以 下内容。一是社会保障事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 现多层次管理,避免由国家统揽包办;二是要多力筹集资金, 不能单纯依赖国家;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 性,国家在其中扮演“最后出台”的角色,负责宏观管理与补 助调节;三是社会保障中除发挥社会各方面、各机构的作用外, 还要发挥道德系统、法律系统的作用,运用社会杠杆来调节各 方面的关系;四是将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事务性工作 逐步转为社会化服务,如将企业发放养老、失业统一改为社会 化发放,可由银行发放或由邮局发放,也可由社会保障机关发 放。 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 将大部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财

13、政预算直接分配,一部分社会保 障基金由政府通过赋税调节,实行间接分配;二是社会保障工 作由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转为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 三是政府对社会保障管理侧重于服务,着重做好宏观控制与调 节工作;四是政府成立社会保障机构,统一负责经常性的社会 保障的业务工作;五是政事分开,例如社会保险行政管理和保 险基金管理、运营要分离开来,政府主管部门的任务是制定政 策、规划、制度和标准,加强监督和指导;保险基金收支和运 第 9 页 营,保值与增值则由相对独立、统一的经办机构负责。 物质保障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保障与精神鼓励有各 自的特性与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中物质保障是 前提和

14、基础,精神鼓励是指导和支柱。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 多、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社会保障的事情太多, 而国家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用 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是有限的,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因此在努力发展经济,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的同时, 要十分注意精神鼓励,充分发挥精神鼓励的巨大作用。一是振 奋作用:增强公民“我是社会主人”的意识,使保障对象产生 自尊感,温暖感,幸福感;二是启迪作用:启迪公民的自立意 识,化消极度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坐以待毙为自立自强;三是 智力开发作用”社会保障对象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援,有了知识 和智慧,有了奋发自强的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就能创

15、造人间奇 迹。 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原则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合理有 效的使用,防止被挤占,挪用,保证其安全、完整并努力实现 其保值、增值,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额,除留足两个月的 支付费用外,80应用于购买由国家发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特种 定向债券,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决定基金做其他用途, 第 10 页 社会保险基金营运所得效益,全部并入社会保障基金并免征税 款。为了管好社会保险基金,行政部门应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 保险预算,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弥补财政 赤字。 转变社会保障机制 由“福利全包”向“基本保障”转变 实行国家、集体和个 人共同分担保障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险模式,进行利益

16、调整和制 度创新、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各类商业保险 和个人储蓄保险。通过建立这种国家、单位、个人多层次的社 会保障体系,可以使国家只承担宏观管理与调控的“有限责任” , 提高社会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又可以满足不同企业与不同收 入职工对保险的不同要求。 由“平均主义”向“效率与公平相结合”转变 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既要公平,又要效率,要贯彻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有效 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例如在医疗和养老保险中建立

17、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社会统筹贯彻公平原 第 11 页 则,个人帐户体现与劳动者贡献大小相联系的效率原则,这样 把公平与效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机 制。 由“企业独保”向“社会互济”转变 实行保险基金的社会 统筹,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这种社会保险制度具有“社会性” 和“互济性”特点,所谓“社会性”是指失业保险坚持保险对 象普通性与受益机会均等性原则,面向全社会失业人员,不能 因为其就业单位的经济成份而区别对待。在大范围内实行失业 保险、能使效益好的企业帮助效益差的企业。当前我国相当多 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景况却有 所不同,逐步将这些企业

18、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那么失业保险 金的调剂范围就大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压力和 负担,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由企业自我保障向社会互济保险的过 渡,体现了保险业分散风险的“大数法则” ,均衡了企业的各类 保障负担,降低了因单位或企业效益差别所产生的保障风险, 由此也保障了职工享受一定社会福利和平等就业的基本权益。 而且,保险职能和监管体系的社会化,可以使各种社会保障责 任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在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 于建议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 12 页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 以下几个层次组成,一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保障项目,包括

19、社 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服务四项。二是国家法律 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承担社会保障 项目。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六 项。三是商业保险、包括个人投保,企业投保的互助性保障三 项。为了既减轻国家负担,又满足职工不同层次,不同水准的 多种保障需求,必须在搞好社会保障的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 补充保险,并根据险种特点,采取适宜的保险模式。在补充保 险类型上,对采用企业补充、互助基金、个人投保、个人储蓄 多种形式。在保险方式上,可采取分散式个人投保,集中式企 业投保,通过基金会间接投保等多种方式。在投保对象的选择 上,可以先从效益好的企业和行业入手,

20、为基本保险制度的顺 利进行乃至行业统筹,为将来过渡到属地管理创造条件;在制 度形态上,养老保险可采取个人帐户等形式,医疗保险可采取 病种费用保险形式;其他险种可根据风险程度和保障能力适当 设置。 建立健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 相结合的养老保险 和医疗保险制度 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 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为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 第 13 页 资的 20%,由社会统筹。个人帐户养老金为 个人帐户积累额除以 120(即退休职工平均预期余命月数) ,一 般按职工缴费工资的 11%建立基本养老金个人帐户,其余部分 由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缴费部分

21、逐渐下降。这种养老金制度把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结合,基本 养老保险保障最低生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 效率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与多层次养老保险相结合。 医疗保险也要实行“统帐结合” ;即实行公费、劳保医疗费 用与个人挂勾,就医时个人适当负担部分医疗费用,离退休人 员医疗费用和在职职工大、重病医疗费用由社会统筹,这种 “统帐结合”的办法,经过镇江市和九江市两市试验,获得了 初步成效,即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费的过快增长,本对均衡 企业负担。 建立健全以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制度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产业结构的调整,有 一定数量的失业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各

22、发达国家的工业发 展过程中无不如此。关键是我们要正视失业和下岗问题,正确 第 14 页 处理和解决它。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办好再就业工程, 同时给失业、待业的下岗职工以适当的生活补贴。这种失业救 济与下岗补贴以社会统筹为主。工伤保护也实行社会保险,这 样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获得 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分散工伤风险,促进 工伤预防。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 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多头管理社会保险,加大 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基金的风险,影响了政策的统一,制约着 改革进程。针对这种分开管理弊端,今后应按照政企分开、决

23、 策管理、营运监督分离原则,理顺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实现 制度统一,政策规范、管理法制化、政企分开、监督有力的目 标。 逐步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和监督制度 为了保证社会保 险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健全基金管理的 监督制度,由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政策;社会保障 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具体收支活动,基金的征集由税务部门代 理,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进行预算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 保障基金的投保管理机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基 金的投资结构,力争在较低的风险下,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第 15 页 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医疗

24、保险、工伤救护、失业救济、下岗补 贴等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使社会保障工作“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 机构自身的法制化建设,实现组织、资金、物资、工作计划与 规划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效率、强化管理 机制,发挥社会保障的最大功能。 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以个人自立为基点,承认帮助个人抵御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能遇到的生活风险是社会的义务和政府的 责任,获得帮助是个人的权利。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自助者 公助。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为个人维持最低生活需要提供提 保证。以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覆盖全社会需要 保障

25、的人,数量多,范围广、社会性强,是一种社会事业,社 会事业只有在政府的组织、协调、宏观控制下,依靠全社会共 同努力才能办好,因此社会保障事业必须逐步推向社会化。社 会保障的社会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服务对象社会化 服务对象是社会保障的相对方和和受动主 第 16 页 体,社会必须在发展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面向城 市与乡村,面向工、农与知识分子,面向全社会,尽可能给更 多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服务全社会。 资金社会化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增强 国力,以便国家能够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援外,主要还在于动员 会社会的力量,广辟财源,多方筹资,国家拨款、企业出资

26、、 个人缴纳,社保资金由国家、集体、个人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 有特殊困难的人在劳动就业,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方面, 国家应提供优惠和扶助措施,实现积极意义上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 政府设立社会保障部(局) ,负责 全面协调社会保障事务,制定有关的社会保障法规;明确规定 各种社会保障的对象、内容、经费收支、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 权、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救济、 下岗津贴由专设的机构主管,政府其他有关专门机构配合社会 组织齐抓共管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协凋工作,动员群众,凋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社会化。 服务设施社会化 设施是社会满足人们社会保障需求的基本手段

27、。 实现服务设施社会化必须把建设与挖潜、国家投入与全社会参 加、 “窗日”建设与发展基层社区社会保障设施三者紧密结合起 第 17 页 来。 服务队伍社会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是通过人对人的 服务实现的,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保障工作的质量 与效果,因此扩大队伍,实现服务队伍社会化是一个非常重大 而关键的问题。实现服务队伍社会化必须抓好以下三个基本环 节,一是不断充实人员,扩大专职服务,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 较高素质的骨干队伍;二是使企事业单位的设施工作人员承担 一定的社会任务;三是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社会公德 和民族传统教育,建立志愿者队伍,发展互助者协会等,让更 多的人参与社会保障服务,才能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