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林业.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57330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林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林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林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林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纪念改革开放 40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林业 特征码 AvYuRERrRMtZAOjVxRiQ 纪念改革开放 40 年座谈会发言稿:林业为社会 社会办 林业 xx 县林业改革开放四 十周年主要成就 xx 县是 xx 省重点山区县,xx 市三大山区县之一,是 林业大县。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 部群众四十年奋斗,取得了辉煌的骄人成绩。与 1978 年相比较, 有林地面积由 60 万亩增加到 130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30%增加 到 55%,活力木蓄积由 120 万立方米增加到 385 万立方米,林 业产值实现连续翻番。xx 县先后获得“全国造林先进单

2、位” 、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 “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县” 、 “全国 封山育林先进县” ,xx 省“实现消灭宜林荒山先进县”等荣誉 称号。 一、1978 年以前林业历史回顾 第 2 页 由于我们国家是从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解放前 连年战争给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破坏,五十年代末把全县大树 全部伐掉炼钢炼铁,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七十年代以粮为纲 毁林开荒,使山区“小山开到顶,大山开到腰,住在深山中, 家里无柴烧” 。全县除两个国营林场外,全部变成了荒山、疏林 山,水旱自然灾害严重,全县 4 条大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 70%以 上,河床淤塞,农田被毁,泥石流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极度恶 化。

3、 二、三中全会至八十年代林业工作 改革开放后,xx 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 在 1982 年以前,将全县林业用地划定自留山,稳定山林权,落 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史称林业“三定” 。全县用三年时间,抽调 几百名干部驻乡驻村,把全县每一块山场,在保证林地所有权 归集体的前提下,全部划归农户管理和造林,这一政策的落实, 极大调动了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出现以储浩川为代表的万 亩荒山承包造林大户,1984 年全省荒山承包现场会在 xx 召开, 县政府和储浩川在会上交流发言。大会以后,县委、县政府号 召全县广大人民积极参加荒山承包和植树造林运动,全县先后 出现荒山承包大户 200 多个,承包荒山

4、 18 万亩。 三、 “八五”绿化工作 1989 年冬,xx 省委、省政府提出在 xx 实施五年消灭 宜林荒山,八年绿化 xx 这一宏伟目标,xx 县委、县政府根据 第 3 页 本县实际,制订并实施了“135 绿色工程” ,即用一年消灭丘陵 地区荒山,三年消灭全县荒山,五年绿化 xx。自 1990 年至 1992 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 17 万亩,稀林补植 30 万亩,飞 机播种造林 2.3 万亩,各类封山育林 60 万亩, “四旁”植树 900 万株。1992 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消灭宜林荒山达标,全省 “五八”现场会在 xx 召开。 “135 绿色工程”的实施,从根本 上扭转了 xx 农村缺

5、柴少材的困境,森林生态走向良性循环,森 林覆盖率增加到 50.2%,森林蓄积量增加到 175 万立方米,生 态效益显著改善。 四、林业二次创业工程 实现绿化达标后,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在全县建设三大 基地,抓好六个系列开发的林业二次创业的决定。 三大基地建设: 1、35 万亩经济林基地:即10 万亩板栗基地,10 万亩毛竹基地,10 万亩茶桑基地,5 万亩中药材基地。 2、41 万亩商品用材林基地。 3、30 万亩生态防护林基地。 六大系列开发:即毛竹系列开发,旅游系列开发, 花岗石系列开发,纸制品系列开发,花卉苗木系列开发, 中药材系列开发。 林业二次创业期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 16.8 万

6、亩次, 经济林培育 10 万亩,竹林培育 8 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450 万株, 第 4 页 “四旁”植树 400 万株;全县有林地增加到 130 万亩,森林覆 盖率增加到 55%,活立木蓄积增加到 385 立方米。 五、退耕还林及油茶产业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县委、县政府抓住生态环境建设为 主线,积极改造低产林,发展油茶特色产业,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采取一系列措施,共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自 20XX 年至 20XX 年在全县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 5.3 万 亩,配套荒山荒坡造林 8 万亩。涉及全县 14 个乡镇,3.5 万农 户,将原来的开荒地全部还林,农户每年每亩补助

7、 230 元,连 续享受 16 年。这项工作在黄柏、水吼山区成效极为明显。现已 通过国家林业局核查验收,全部达到标准。 2、油茶产业建设 自 20XX 年起至现在,全县共发展油茶基地 15 万余亩。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将原来农户分块山场,转为大户租赁经营, 发展油茶产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以李小周为 代表的油茶基地生产大户,是全省油茶先进生产单位。 林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担负着保护国土安 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遵循习总书记提出的“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 持走林业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良性发展之路,依靠林 业生态优势,不断创

8、建生态和谐、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活 第 5 页 富裕、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努 力奋斗。 纪念改革开放 40 年座谈会发言稿:电脑培训引领我们进入新世 纪 当今社会,电脑早已进入千家万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无论阅读资讯、获取知识、书写文稿,财务结算以至网 上购物、电子商务等,电脑几乎无处不在,成了不可或缺的伙 伴,帮助人们实现了从“平面”到屏幕,从算盘到键盘,从单 一功能到多功能生活方式的蜕变。因此,人们对于电脑赞美之 词层出不穷,无以复加,有人说它不仅是个工具,而且也是一 个梦幻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方便和乐趣。 现在,人们对于电脑并不感到新鲜,而是习以为常

9、了! 但是大家不会忘记,我们同电脑密切接触,是在经历了一个不 平凡的发展历程才获得的。特别是在 20 多年前,我县开展的那 场电脑培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是 1995 年,由我县农业部门主办,县农广校承办的 电脑培训中心向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说到这里,也许令人 感到奇怪:电脑培训原本是教育部门的事,怎么会涉及到农业 部门呢?原来,这里有着一个缘由,早在 1992 年,我县就建立 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实行成人中专教育。当时组织上任命我 第 6 页 出任校长,配备 4 个编制,拨给 1 千元开办费。就在学校刚刚 成立不久,中央农广校开始设置计算机应用课程,要求全 国各级农广校着手实施电脑培

10、训。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百 废待兴,不说电脑培训,就连农广校招生办学也举步维艰。怎 么办呢?我和两位老师认为,电脑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 在世纪之交,正需要大量电脑人才,我们应当不辱使命,知难 而上。但搞电脑培训确实困难重重,一是没有资金购买电脑, 大批经费哪里来?二是缺乏师资,电脑培训何从下手?三是没 有机房和教室,学员如何学习?我们别无他法,只得下定决心, 一一破解。没有资金,就东挪西借,自筹解决。我本人当时没 有存款,就向亲戚借来了 1 万元,以助一臂之力。师资不足, 就派两位教师到 xx 商校强化培训,立即上岗。没有机房和教室, 就向县农业局和农科所租借,经过 3 个多月紧张筹备

11、,终于筹 齐资金 10 万元,一次购买电脑 20 台,后又增加 10 台,终于如 愿以偿。1995 年 7 月中旬,电脑培训中心第 1 期培训班开学典 礼在天柱饭店举行,省农广校校长李盘昌、县政府副县长李平 等领导莅临大会,兼任电脑培训中心主任的我,向大会报告筹 备经过,特邀顾问、xx 商校高级教师徐一明开讲第一课。学员 主要来自县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农广校学员和社会青年,大 家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电脑知识全部学到手, 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入门学习,目的在于让学员了解电脑基本 知识,学会初步操作。此后,前来报名的学员越来越多,我们 第 7 页 的电脑培训班也就一期期地办了下去,自

12、1995 年 7 月至 1999 年底,共计办班 38 期,培训学员 2800 多人。 关于电脑培训中心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趣闻。当时李 平副县长问我,你们这个电脑培训学校叫什么名称?我答曰, 就叫 xx 县农广校、xx 县茶场联合电脑培训班。李平说,这个 名称不好,又长又难叫,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 xx 县电脑培训 中心。我又说,这个名称太大了,恐怕不适合吧?李副县长又 说,你们是率先在全县开办电脑培训,又有几十台机子,这个 名称符合事实。 其实,我们当时电脑培训工作,不仅在县内领先,而且 在全市、全省农广校系统也是首开先河。后来得知,这在全国 县一级电脑培训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有鉴于此,中央

13、农广校特 授予我本人全国科技兴农先进工作者,省农广校授予我优秀校 长称号,汪光南同志被中央农广校授予电脑教学能手,县农广 校被称为“山区的一所新型学校” 。 电脑培训中心筹办期间,我已 59 岁,即将退休,又患 严重眼疾,视力很差,本想就此罢手,但我又想,值此新世纪 到来之前,电脑培训时不我待,作为校长,如果缺乏担当精神, 打退堂鼓,就会给我县的电脑普及工作留下终身遗憾!我不仅 一鼓作气把电脑培训班及时开办起来,还在当时自费购买了一 台电脑,同学员们一起接受培训,同听老师讲课,同上机房练 习,不久,也基本上学会了简单操作。后来,我有感而发,撰 第 8 页 写了一篇题为60 岁学电脑的,在xx 报上刊登,我还写 了电脑同乐三代人 、 电脑与集邮和五年培训在育人 等,分别在市、省媒体和中央校报上发表。后来 xx 市关工委对 我进行了采访,特撰写了他用电脑育新人一文,先后刊登 在xx 日报和xx 老年报上,还汇聚到市关工委百名关 工人物风采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