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66301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上部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和练习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一种集易径、内径、拳径于一炉、融养生、保健、技击于一体的传统体育和武术瑰宝。它综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武术、气功导引术和吐纳术、汲取了中国古代 太极阴阳学说和祖国医学的精华,使至成为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 术。由于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博大精深,对普通老百性来说学习深感困难。不谈高深理论,一招一式的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是极好的教材。二十四式太极拳整套练习的口令预备式第一式 起式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样第三式 白鹤亮翅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 手挥琵琶第六式 左右倒

2、卷肱第七式 左揽雀尾第八式 右揽雀尾第九式 单鞭第十式 云手第十一式 单鞭第十二式 高探马第十三式 右蹬脚第十四式 双峰贯耳第十五式 转身左蹬脚第十六式 左下式独立第十七式 右下式独立第十八式 左右穿梭第十九式 海底针第二十式 闪通臂第二十一式 转身搬拦捶第二十二式 如封似闭第二十三式 十字手第二十四式 收式-预 备 姿 势“预 备 式”面向南方,身体自然直立;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脚尖向前;胸部放松,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两腿外侧,手指微屈;头颈正直,下頦微回收,口微闭,上齿轻叩下齿,舌抵上腭,面部表情自然,眼平看前方;精神集中,全身放松。第 一 式 “起 势”第一动 “两脚

3、开立” 1、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掌踏实,脚尖向前,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成开立步。2、 眼看前方。第二动 “两臂前举”1、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至两手高于肩平,两臂自然伸直(不要用力挺直),距离与肩同宽,两肘微下垂(肘尖不要外敞),两肩松沉,两 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屈,指尖向前。2、 眼看前方。第三动 “屈膝按掌”1、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慢慢屈膝成半蹲状,松腰松胯,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2、 同时随屈膝下蹲,两臂慢慢下落,两掌轻轻下按至与腹部同高,展掌、舒指,两肩松沉,两肘微下垂与膝相对;落臂按掌须与屈膝下蹲协调一致。3、 眼看前方。这是“起势”的定式。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

4、分鬃第一动 “抱球收脚” 1. 上体微向右转至面向南偏西,身体重心置于右腿上。 2. 同时右手略上收在胸前,右臂在右胸前平屈,肩部放松,右肘尖 微下垂,右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屈。左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左臂屈 肘向右下方划弧至与腹同高,左手手指微屈,置于右手下方;两手手 心上下相对,在胸前右侧成抱球状。3. 左脚随之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左膝正向南方。4. 眼看右手。第二动 “转体迈步”1. 上体向左转至面向南偏东,左腿膝部略向外开(膝盖向正东),随之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伸直,脚跟着地;右腿保持原 屈膝程度承担体重,两脚跟之间的横向距离约20厘米。2. 随转体和左脚迈出,两手开始分别

5、向左上、右下斜线分开。3.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三动 “弓步分手” 1. 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东方;随转体左脚全脚掌逐渐踏实,左脚尖正向东方,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至偏于左腿, 左膝与左脚尖上下相对在一条垂直线上;右腿自然伸直,左脚跟后蹬 稍外展,右脚尖向东南方,成左弓步;上体保持正直,松腰松胯。2. 随转体两手继续分别向左上、右下斜线分开,视线随左手移动,直至左手向左上移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展掌、舒指;右手 向右下方落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两臂肘部微屈,保持弧形;转体、弓腿和分手要协调一致。3. 最后眼看左手。这是“左野马分鬃”的定式(二)

6、右野马分鬃第一动 “后坐翘脚” 1. 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左腿自然伸直。2. 同时上体微向左转,两手开始翻掌边划弧,准备“抱球”。3. 眼看左手。第二动 “抱球跟脚”1. 上体继续左转。2. 同时两手继续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心相对在胸前左 侧成抱球状。3. 同时左脚掌踏实,屈膝弓腿,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随即右脚 跟进至左脚内側,脚尖点地。4. 眼看左手。第三动 “转体迈步”动作说明与“(一)左野马分鬃”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且转体幅度稍小些。第四动 “弓步分手”动作说明与“(一)左野马分鬃”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野马分

7、鬃”的定式。(三) 左野马分鬃第一动 “后坐翘脚” 动作说明与“(二)右野马分鬃”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相反。第二动 “抱球跟脚”动作说明与“(二)右野马分鬃地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 “转体迈步” 动作说明与“(一)左野马分鬃”第二动相同第四动 “弓步分手” 动作说明“(一)左野马分鬃”第三动相同。 这是“左野马分鬃”的定式。三、 白 鹤 亮 翅第一动 “跟步抱球” 1. 上体微向左转。2. 左脚脚跟先离地,随即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左腿。3. 同时左手翻掌向下,平屈于胸前;右手翻掌向上,向左方划弧至左腹前,两手手心上下相对,在胸前左侧成抱球状。4 眼看左手。第二动 “

8、后坐转体”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脚全脚掌踏实,身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2. 同时两手随转体开始向右上、左下分开。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三动 “虚步分手” 1身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东方)。 同时两手继续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额前右侧,手心斜向左后方(西北),虎口朝上,展掌、舒指;左手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 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前掌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转体、分掌和步型的调整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5 . 眼看前方。这是“白鹤亮翅”的定式。四、 左右搂膝拗步 (一) 左搂膝拗步 第一动 “转体落手” 1. 上体微向左转。 2. 同

9、时右手微向右、向上翻掌,由额前下落至面前;左手开始外旋向上翻掌。 3. 眼看前方第二动 “转体收脚” 1. 上体向右转。 2. 随转体右手继续下落,经胯侧再向右后上方划弧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胯侧向上经面前再向右下划弧至右肩前、肘部略低于腕部,手心斜向下。 3. 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右腿。 4. 眼看右手。第三动 “迈步屈肘” 1. 上体微向左转。 2. 右腿保持原屈膝程度,身体重心仍在右腿;随转体,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伸直,脚跟着地,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30厘米。 3. 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至右耳侧,虎口对耳,掌心斜向左下方;左手下落至右腹前,手心向

10、下。 4. 眼转看前方。第四动 “弓步推搂” 1. 上体继续至面向前方。 2. 左脚掌踏实,左腿弓屈、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身体重心主要移至左腿,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3. 同时右手从耳侧向前推出,手指高与鼻平,推掌时沉肩垂肘,推到顶点时要坐腕、展掌、舒指;左手继续向前、向下、向左划弧由膝前搂过,按在左胯侧稍偏前,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 4. 两手推搂和转体弓腿必需协调一致,同时完成。5. 眼看右手。 这是“左搂膝拗步”的定式(二) 右搂膝拗步第一动 “后坐翘脚” 1. 右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略向外撇;同时上体微向左转。 2. 同时两手

11、放松,开始翻掌划弧。 3.眼看右手。第二动“转体跟脚” 上体继续向左转。 同时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继续划弧,左手由胯侧边向上翻掌、边向左后上方划弧至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由右侧向上经面前向左下划弧至左肩前,肘部略低于腕部,手心斜向下。 眼看左手。第三动 “迈步屈肘” 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四动 “弓步推搂” 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这是“右搂膝拗步”的定式。(三) 左搂膝拗步第一动 “后坐翘脚” 说明与“(二)右搂膝拗步”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二动

12、 “转体跟脚”说明与“(二)右搂膝拗步”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 “迈步屈肘”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三动相同。 第四动 “弓步推搂” 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四动相同。 这是“左搂膝拗步”的定式。五、手挥琵琶分解为三动第一动 “跟步松手” 1. 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2. 同时右掌放松,准备回带;左掌准备上挑。3. 眼看右手。第二动 “后坐挑掌” 1. 右脚全脚掌踏实,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随右脚踏实上体稍向右转,左脚跟离地。 2. 随转体左掌由下向左、向上划弧挑至体前,掌心斜向前下方,高与鼻平;右臂屈肘回带,右手收至胸前,掌心斜向前下方。 3.

1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三动 “虚步合臂” 1. 上体微向左回转,但仍保持稍向右侧身状。2. 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跟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部;上体正直,松腰松胯。3. 同时两臂向里相合,左手心向右,高与鼻平;右手合在左前臂里侧,手心向左;两臂肘部均微屈。4. 眼看左手。这是“手挥琵琶”的定式六、左右倒卷肱(一)左倒卷肱 第一动 “转体撤手” 1. 上体微向右转。 2. 同时随转体右手边向上翻掌,边由下经右胯侧向右后上方划弧,平举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肘部微屈;左手随之在体前翻掌向上。 3. 眼随转体先略向右肩再转向前看左手。第二动 “提膝屈肘” 1. 上体微向左回转。 2. 同时左腿屈膝轻轻提起

14、脚尖自然下垂,准备向后退步。 3. 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向耳侧,手心斜向前下方。 4. 眼看前方。第三动 “退步错手” 1. 上体继续微向左转至朝前(东方)。 2. 同时左腿向后略偏左侧退步落下,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右腿。3. 同时右手经耳侧开始向前推出,手心向前下方。左手开始向后收回,手心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在体前交错。 4. 眼看右手。第四动 “虚步推掌” 1. 左脚全脚掌踏实,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以前脚掌为轴将脚扭正(成脚尖朝前),右膝微屈成右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2. 同时右臂沉肩垂肘,右掌继续前推,推到顶点时,手指高与鼻平。要坐腕、展掌、舒指。左掌继续向下、

15、向后划弧收回至左胯侧,掌心向上。 3. 眼看右手。 这是“左倒卷肱”的定式。(二)右倒卷肱第一动 “转体撇手” 1. 上体微向左转。 2. 同时左手由左胯侧向左后上方划弧举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肘部微屈。 右手随之在体前翻掌向上。 3. 眼随转体先略向左看,再转向前看由手。第二动 “提膝屈肘” 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三动 “退步错手”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四动 “虚步推掌”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倒卷肱”的定式。(三)左倒卷肱第一动 “转体撤手” 说明与“(二)右倒卷肱”中

16、的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动 “提膝屈肘”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第三动 “退步错手”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第四动 “虚步推掌”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 这是“左倒卷肱”的定式。(四) 右倒卷肱第一动 “转体撤手” 说明与“(二) 右倒卷肱”中的第一动相同。 第二动 “提膝屈肘” 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 “退步错手”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 “虚步推掌“ 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注意此动在退右脚时,右脚尖外撤的角度要

17、略大一些,以便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这是“右倒卷肱”的定式。七 、左揽雀尾第一动 “转体撤手” 1. 上体微向右转。2 .同时右手由胯側向右后上方划弧举至与肩同高,手心向右上方,肘部微屈;左手在体前放松成手心向下,两臂约成侧平举状。3. 视线随转体向右方移动。第二动 “抱球收脚” 1. 上体继续右转。2. 同时右臂向胸前平屈,手心翻转向下;左前臂外旋,左手由体前划弧下落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向对成抱球状。3. 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上。4. 眼看右手第三动 “迈步分手” 1. 上体微向左转。2. 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十厘米。3

18、 同时两手开始向左上右下分开。4.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四动 “弓腿掤臂” 1. 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前方。2. 同时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后蹬,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3. 同时左臂平屈成弧形,肘部略低于腕部,向体前掤出,腕高与肩平,手心向里;右手向右下方划弧落按于右晇旁,手心向下,四指朝前,坐腕 、展掌 、舒指。4. 眼看左前臂。这是“左揽雀尾”中的“掤式”。第五动 “转体伸臂” 1. 上体微向左转。2. 随转体左前臂内旋,左手向左前方伸出,手心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经腹前向上 、向左前伸至左前臂里侧,手心向上。3. 眼看左手第六动 “转体后捋

19、 1. 上体向右转。2. 同时随转体两手向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后捋,直至右手手心斜向上,高与耳平;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里。3. 同时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自然伸直,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右腿。4. 眼看右手。这是“左揽雀尾”中的“捋式”。第七动 “转体搭手” 1. 上体向左转至面向前方。2. 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回,经面前向前搭于左腕内侧(相距约见厘米),手心向前,两肘部略低于腕部。3. 眼看左腕部。第八动 “弓腿前挤” 1. 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2. 同时左手心向里,右手心向前,双手与肩同高,向前慢慢挤出,两臂成半圆形。3. 眼看左手腕

20、部。这是“左揽雀尾”的挤式。第九动 “后坐收掌” . 左前臂内旋,左手向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手心转向下,经左腕上方向前伸出,随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2. 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3. 后坐的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沿弧线收至腹前,手心都向前下方。 4. 眼看前方。第十动 “弓步按掌” 1. 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2. 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沿弧线按出,与肩同宽,手心均向前,按到顶点时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曲,坐腕 、展掌 、舒指。3. 眼看前方。这是“左揽雀尾”的定式。八 、右揽雀

21、尾第一动 “转体扣脚” 1. 右腿屈膝,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尽量里扣。2. 同时右手掌心向外 、经面前向右平行划弧至右侧,手心向前,两臂成侧平举状。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二动 “抱球收脚” 1. 左腿屈膝,身体重心移回左腿,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恻,脚尖点地。2. 同时左臂向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右手由体前右侧边向上翻掌边划弧下落至左腹前,手心向上;两手手心相对成抱球状。3. 眼看左手。第三动 “迈步分手”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 “弓腿掤臂”说明与“左揽雀尾”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掤式”。第

22、五动 “转体伸臂”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五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六动 “转体后捋”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六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七动 “转体搭手”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七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八动 “弓腿前挤”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八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挤式”。第九动 “后坐收掌”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九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十动 “弓步按掌”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十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按式”,也是“右揽雀尾”的定式。九 、单 鞭第一动 “转体扣脚” 1. 左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脚尖尽量里扣。

23、 2. 同时上体向左转,随转体左手 (手心向外 、虎口向右) 经面前相左平行划弧至身体左侧,手心向左 (东偏南) ,指尖朝上,肘微下垂;右手随转体向下 (手心斜向后) 经腹前左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最后转体至面向东南。3.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二动 “勾手收脚” 1. 上体右转至南偏西,右腿屈膝,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里侧,脚尖点地。2. 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向里逐渐翻转向外,经面前至身体右侧变勾手 (右臂右手指向南偏西),腕高与肩平,肘微下垂;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手心逐渐转向里,最后停于右肩前。3. 视线随右手移动,最后眼看右勾手。第三动 “转体迈步” 1.

24、上体微向左转,随之左脚向左前侧方 (即正东中线略偏北侧) 迈出,脚跟着地,脚尖略外撇,两脚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 2. 同时左手随上体左转经面前平行划弧向左移动,手心逐渐翻转。 3. 在此动开始时,视线转随左手移动。第四动 “弓步推掌” 1. 上体继续左转至面向东稍偏北 (斜约15度) 2. 随转体左脚全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后蹬稍外展,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3. 同时随转体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最后手心向前,腕与肩平,坐腕 、展掌、舒指。左臂沉肩垂肘,左掌和左膝 、左脚尖上下相对;右臂在身体右后方,勾手与肩同高,肘部微下垂。4. 视线随

25、左手移动,最后眼看左手。这是“单鞭”的定式。十 、云 手云手 (一)第一动 “转体扣脚” 1. 右腿屈膝,上体后坐,上体向右转至南偏西,左脚尖里扣朝向正南方,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右腿。2. 同时左手向下经腹前划弧 (掌心由向体前随转体逐渐转腕翻7,使掌心经向下转至向斜后方)至右肋前。3. 视线右看左手转为平视前方。第二动 “转体撑掌” 1. 上体继续右转至面向西南;2. 右勾手此时变掌外撑,掌心向西偏南,沉肩垂肘 、坐腕 、展掌 、舒指,高度不变;左手由左肋前继续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里。3. 眼看右手第三动 “转体云手” 1. 上体逐渐左转至面向南偏东,左腿慢慢屈膝,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左腿

26、右脚跟逐渐离地。2. 随转体左手 (手心向里 、虎口向上)经面前划弧至身体左侧,保持屈肘,手心斜向里,指尖高与鼻平;同时随转体右手向下划弧至腹前,掌心由向右逐渐翻转至斜向上。3.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四动 “撑掌收步” 1. 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东南。 2. 同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最后完全移至左腿;右脚前掌随即轻轻提起,收向左脚内侧 (相距10至20厘米) 轻轻落地,前脚掌先着地,全脚掌再踏实,脚尖与膝盖上下相对,都朝南方;两脚保持屈膝状态。3. 同时左手翻掌外撑,腕与肩平,掌心向东偏南,沉肩垂肘,坐腕 、展掌、舒指;右手由腹前继续向左上方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里。4. 视线随左手移动,最后眼

27、看左手。这是“云手”的定式,至此第一个“云手”完成。云手 (二)第一动 “转体云手” 1. 上体渐向右转至南偏西;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左脚跟逐渐离地。 2. 同时右手 (掌心向里 、虎口朝上) 随转体面前平行划弧至身体右侧,掌心向左 (正东),腕与肩平;左手随转体向下向右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掌心由向左逐渐翻转至斜向里。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二动 “撑掌出步” 1. 上体继续向右转至西南;身体逐渐完全移至右腿,左脚前掌随之轻轻提起,向左横跨一步,轻轻落下,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踏实,脚尖向前(南方)。 2. 同时右手翻掌外撑,掌心向西偏南,腕与肩平,沉肩垂肘,坐腕 、展掌、舒指;左手由肋前继

28、续向右上方划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里。 3. 视线随右手移动,最后眼看右手。第三动 “转体云手” 动作说明与“云手(一)”第三动相同。第四动 “撑掌收步” 动作说明与“云手(一)”第四动相同。这是云手的定式。至此第二个“云手”完成。云手 (三)第一动 “转体云手” 动作说明与“云手 (二)”第一动相同。 第二动 “撑掌出步” 动作说明与“云手(二)”第二动相同。 第三动 “转体云手” 动作说明与“云手(一)”第三动相同。 第四动 “撑掌收步” 动作说明与“云手(一)”第四动相同,只是在最后右脚收近左脚落地时,脚尖微里扣,以便于接做“单鞭”的弓步。 这是“云手”的定式。至此,第三个“云手”完成。十

29、一 、单 鞭第一动 “转体勾手” 1. 上体右转至南偏西。2. 同时随转体右手(虎口朝上)经面前平行向右划弧至身体右侧,掌心由斜向里逐渐向外翻转至右前方变勾手;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掌心由向左前方逐渐翻转至斜向里。3. 同时随转体身体重心逐渐转至右腿,左脚跟轻轻离地(此时左脚前掌不需再向右脚内侧收拢)。4. 视线随右手移动,最后眼看右勾手。第二动 “转体迈步” 动作说明与前“单鞭”第三动相同。第三动 “弓步推掌” 动作说明与前“单鞭”第四动相同。这是“单鞭”的定式。十二 、高 探 马第一动 “跟步松手”1. 身体重心继续前移,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2. 同时左手逐渐放松成掌

30、心向下,右勾手开始松开变掌。3. 眼看左手。第二动 “后坐翻掌” 1. 右脚全脚掌踏实,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随之逐渐离地;同时上体微向右转。2. 同时右勾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3. 视线随转体移动。第三动 “虚步推掌” 1. 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2. 同时左脚梢向前移,脚前掌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3. 同时右臂屈肘,右手经耳侧向前推出,推到顶点时坐腕 、展掌 、舒指,手心向前,高与眼平;左臂屈肘并微向外开,左手收至啄侧腰前,手心向上。4. 眼看右手。这是“高探马”的定式。十三 、右 蹬 脚第一动 “船掌提脚” 1. 上体微向右转。2. 同

31、时左手经右手腕背面向前穿出,两手交叉,手背向对,腕与肩平,左手心斜向后上 、右手心斜向前下。3. 同时左脚轻轻提起收向右腿里侧。4. 眼看左手。第二动 “迈步分手” 1. 上体微向左转。2. 同时左脚向左前侧方(东偏北约30度)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跟横向距离约10厘米,脚尖向前(东偏北约30度),身体重心仍在右腿。3. 同时左手翻掌向外(体前),两手开始向两侧划弧分开。4.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三动 “弓步抱手” 1. 上体继续微向左转。2. 同时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身体重心前移成过渡左弓步,上体保持正直。3. 同时两手经两侧向腹前划弧,手心斜向里,肘部微屈。4. 眼看右前方

32、第四动 “跟步合抱” 1. 上体微向右转。2. 同时右脚跟进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3. 同时两手由腹前继续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里。4. 眼看蹬脚前方。第五动 “提膝分手” 1. 身体重心完全稳定在左腿,膝部微屈;右腿屈膝上提,脚尖自然下垂。2. 同时两臂边翻掌边向右前、左后经面前划弧分开,手心转向外。 3. 眼看蹬脚前方。第六动 蹬脚撑臂 1. 右脚脚尖回勾向右前方(东偏南约30度)慢慢蹬出,右腿蹬直,力在脚跟。2. 同时两臂继续向右前、左后划弧平举撑开,肘部微屈,腕与肩平,手心均斜向外,坐腕、展掌、舒指,右臂与右腿上下相对。3. 眼看右手。 这是“右蹬脚”的定式。十四

33、双 峰 贯 耳第一动 “收腿落手” 1. 右腿小腿收回,屈膝平举,脚尖自然下垂。 2. 同时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随之两手同时由体前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3. 眼看前方。第二动 “迈步分手” 1. 右脚向前方(东偏南约30度)落下,脚跟着地,脚尖向前,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身体重心仍在左腿。2. 同时两手继续下落至胯两侧,手心斜向前上,准备变拳。 3. 眼看前方。第三动 “弓步贯拳” 1. 右脚掌逐渐踏实,右推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2. 同时两手握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贯至面前,沉肩垂肘,两臂保持弧形,两拳

34、高与耳齐,相距1020厘米,拳眼斜向内,呈钳形状。3. 眼看右拳。 这是“双峰贯耳”的定式。十五 、转身左蹬脚第一动 “转体扣脚” 1. 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向左后转,右脚尖里扣90度。2. 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至两侧平举,手心斜向外,肘部微屈。 3. 眼看左手。第二动 “收脚合抱”1. 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腿,坐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2. 同时两手向下划弧经腹前再向上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里。3. 眼看前方。第三动 “提膝分手” 1. 身体重心完全移于右腿,右膝微屈;左腿屈膝上提,脚尖自然下垂。 2. 同时两臂边翻掌边向左前、右后经面前划弧分开

35、手心转向外。 3. 眼看左前方蹬脚的方向。第四动 “蹬脚撑臂” 1. 左脚脚尖回勾,向左前方(西偏北约30度)慢慢蹬出,左腿蹬直,力在脚跟。 2. 同时两臂继续向左前、右后划弧平举撑开,肘部微屈,腕与肩平,手心均斜向外,坐腕、展掌、舒指,左臂与左腿上下相对。 3. 眼看左手。这是“转身左蹬脚”的定式。十六 、左下势独立第一动 “收腿勾手” 1. 左腿屈膝收回平屈 (脚不可落地),脚尖自然下垂。2. 随之上体向右转。3. 同时右掌变勾手,左手向上、向右经面前划弧下落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4. 眼看右勾手第二动 “蹲身仆步” 1. 右腿慢慢屈膝半蹲,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左脚下落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

36、仆步;仆步时左膝伸直,左脚尖里扣,两脚掌全部着地。2. 同时左手开始下落。3. 眼仍看右勾手。第三动 “转体穿掌” 1. 右腿继续向下全蹲,上体向左转,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上。 2. 同时左手一边向外翻转一边继续下落,手心转向右,沿左腿内侧划弧向前穿出,上体不要过于前俯。3. 眼看左手。第四动 “弓腿起身” 1.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外撇,屈膝前弓;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尽量里扣,右推逐渐蹬直;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微左转向前起身,成过渡弓步状。2. 同时左臂继续向前穿,立掌挑起,手心斜向右;右勾手在身后下落,右臂伸直后举,勾尖转向上。3. 眼看左手。第五动 “提膝挑掌” 1. 身体重心继续前移,右

37、推慢慢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左腿微屈支撑体重成独立式,头颈上体要正直。2. 同时右勾手下落变掌,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划弧挑起,屈臂置于右腿上方,肘膝相对,手与眼平,手心斜向左,坐腕、展掌、舒指;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手心向下,四指朝前,坐腕、展掌、舒指。3. 眼看右手。这是“左下势独立”的定式。十七 、右下势独立第一动 “落脚勾手” 1. 右脚下落于左脚右前方,脚前掌着地。2. 随之以左脚前掌为轴脚跟内转,左脚尖指向南偏东,身体向左转,重心在左腿。3. 同时左手向左后上方(东南)平举变勾手,腕与肩平,右手随转体经面前向左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4. 眼看左勾手。第二动 “蹲身仆步” 左腿慢

38、慢屈膝半蹲,右脚稍提起离地,然后向右侧偏后伸出,成右仆步;仆步时右腿伸直,右脚尖里扣,两脚掌全部着地。同时右手开始下落前穿。3眼仍看左勾手。第三动 “转体穿掌” 动作说明与“左下势独立”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四动 “弓腿起身” 动作说明与“左下势独立”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五动“提膝挑掌” 动作说明与“左下势独立”第五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这是“右下势独立”的定式十八、左右穿梭(一)左穿梭第一动 “落脚坐盘” 左脚向前方稍偏左侧落地,脚尖外撇,脚跟先着地,随之身体重心略向前移,左脚踏实,身体微向左转,两腿屈膝成半坐盘式。 同时两手开始划弧、准备抱球。眼看左手。第二动

39、抱球跟脚” 身体重心继续前移,由左腿支撑体重,右脚跟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上体继续微左转,两手左上右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 眼看左手。第三动 “迈步滚球” 身体右转。 同时右脚向右前方(西偏北约30度)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30厘米,身体重心仍在左腿。 同时右手一边翻掌一边划弧上举至面前,左手向左下划弧至左肋侧,两手动作如同将所抱之“球”加以翻滚状。眼看右前方。第四动“弓步推架” 右脚掌踏实,右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前移,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左手由肋侧经胸前向前上方推出,高与鼻平,推到顶点时,舒掌、坐腕、手心向前;右手继续一边翻掌一边向上举架,停于右额

40、前上方,松肩垂肘,手心斜向上,展掌、舒指。 眼看左手。 这是“左穿梭”的定式。(二) 右穿梭第一动 “后坐翘脚” 上体微左转。 同时左腿收屈,上体微后坐,右腿伸展,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微外撇。 同时两手开始划弧、准备抱球。 眼看左手第二动 “抱球跟脚” 上体微右转。 同时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两手右上左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眼看右手。第三动 “迈步滚球” 动作说明“(一)左穿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 “弓步推架” 动作说明“(一)左穿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穿梭”的定式。十九 、海 底 针第一动 “跟步松手” 身体重心

41、移至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 同时两手放松并开始划弧下落。眼看右手。第二动 “后坐提手” 上体微向右转,右交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微内转,随即逐渐踏实,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脚跟随之离地。同时右手下落经右胯侧向后、向上抽提至耳侧,手心向左,指尖朝前;左手经体前向前、向下划弧下落至腹前,手心向下,指尖斜向右。眼看右前方第三动 “虚步插掌” 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正西)。 同时右手从耳侧向前斜下方插下,手心向左,指尖朝前下,展掌、舒指;左手从腹前经左膝前划弧按在胯前左侧,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 同时左脚稍前移,膝部微曲,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眼看前下方。这是“海底针”

42、的定式。二十 、 “闪 通 臂”第一动 “提手收脚” 左脚提起收向右腿里侧。同时右手经体前上提至肩前,手心向左,指尖朝前;左手经胸前上提至右腕里侧下方,手心向右,指尖斜向上。眼看前方。第二动 “迈步分手”上体微右转。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同时两手开始一边翻掌一边前推、上撑。眼看右前方。第三动 “弓步推撑” 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正西)。同时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同时左手一边翻掌一边向体前推出,手心向前,高与鼻平,坐腕、展掌、舒指,左臂肘部微屈;右手一边翻掌一边屈臂上举撑在额右侧上方,手心

43、斜向上,展掌、舒指,推撑时沉肩垂肘。眼看前方。这是“闪通臂”的定式。二十一 、转身搬拦捶第一动 “转体扣脚” 右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后腿,上体向右转,左脚尖尽量里扣。同时右手开始向后划弧下落,左手开始划弧上举。 眼看东偏北第二动 “坐身握拳” 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离地并以右脚前掌为轴微向内转。 同时右手继续向下、向左划弧,在腹前屈臂握拳,拳心向下;左手继续屈臂上举于额左前上方,掌心斜向上方。眼看东偏北。第三动 “踩脚搬拳” 上体向右转至面向前方(正东)。同时右脚提起收回后不点地即向前垫步迈出,脚尖外撇,脚跟先着地随即全脚掌踏实,身体重心仍在左腿。同时右拳经胸前向体前翻转搬

44、出,肘部微屈,犬心向上,高与胸平;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按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 眼看右拳。第四动 “转体旋臂” 上体微向右转至南偏东。 同时右腿屈膝,身体重心大部前移至右腿,随转体左腿屈膝,左脚跟离地。同时左掌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手心斜向右下方;右拳经右侧内旋划弧收回,拳心转向下,右臂平屈于胸前右侧,肘略低于腕部。 眼看右前方。第五动 “上步拦掌” 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10厘米,身体重心落在右腿。同时上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正东)。同时左掌边外旋边继续向前上拦至顶点,手心斜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拳继续外旋收至右腰旁,拳心转向上。眼看左手。第六动 “弓步打拳”

45、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同时右拳一边内旋一边向前(正东)打出,拳心向左,高与胸平,肘部微屈;左手微收,附于右前臂内侧,手心向右,指尖斜向上。 眼看右拳。这是“转身搬拦捶”的定式。二十二 、如封似闭第一动 “穿掌翻手” 左手边翻掌向上边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并随之翻转向上,两手交叉,随即分开,于肩同宽,手心均向上,平举于体前。眼看前方。第二动 “后坐收掌” 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 同时两臂收屈,两手边向下翻掌边沿弧线经胸前收至两肋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前方。第三动 “弓步按掌” 左脚掌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升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推出,与肩同宽,手心均向前,按到顶点时,腕部高与肩平,沉肩垂肘,坐腕、展掌、舒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武术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