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72217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 究 特征码 aMMgnYleEUwlcShtHCYH *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随着上海各个 大学园区的建成,大学园区日益成为区域联动的主阵地。高校 共青团如何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建立新的工作 阵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成为了具有 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了解目前高校共青团服 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工作机制的现状,分析其服务优势与 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从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构建 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

2、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工 作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区域联动 工作机制创新 第 2 页 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推动高 校共青团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由 于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局限于高校校园之中,工作开展的手 段、方法和层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 的建成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模式已显示出其滞 后性和局限性。在这一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利用大 学园区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如何建立和巩固一 批新的共青团基层工作阵地,最终更好地为团员青年服务,成 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问

3、题,课题组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为考察对象,综合 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比较法调查等手段,对 于大学园区内各高校的实际交流情况、各高校与周边社区的共 建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 课题组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华东 zd 学院、东 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 院等 6 所高校,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50 份,回 收率 91.7%。 本文旨在综合调查结果,对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立足校区、面 向园区、走进社区,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有效服务于青年工作 区域联动进行初步探索,并就如何利用更广阔的区域资源优势 为推动高

4、校共青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成 第 3 页 长、成才的舞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现状概述 (一)高校自身协作不足为服务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个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提法,其目标是 在一定区域内实现青年工作的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立,如何实现相对封闭的园区与相 对开放的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逐渐摆上了共青团工作的议 事日程。各个大学园区和其中的各所高校都就此展开了有益的 尝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经过 几年的工作,大学园区的区域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各所高校的合作水平,工作机制

5、,协作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改 进,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 1、大学园区实践基地有待拓展 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园区工作服务的对 象。在我们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被访大学生对于目前园区的 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利用情况表示了不满。大部分人认为大学园 区应有的各项功能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没 有得到应有的满足。 第一,园区无法满足低年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大学园区一 般都建立在郊区,附近的社会实践资源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 地” 。目前的客观现实是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得不到所需要的社会 第 4 页 实践资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各高校缺乏

6、统一协调指挥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校在服务水平、服务方 式上存在差异,高校大多“各自为战” ,这样一来,资源浪费和 资源利用情况不合理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二,园区无法满足高年级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基于地理偏 僻的原因,园区内高年级的大学生多数倾向于回到市区内老校 区就读,以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这一点在打算留沪的外地大 学生身上犹为明显。而与此同时,园区周围的创业就业机会却 少人问津。 2、校际交流工作水平有待加强 园区内各高校的校际交流是实现园区资源共享的基础。然而, 调查表明,目前各高校的校际交流项目主要集中在艺术教育 (31.13%) 、学术科学(25.17%) 、体育竞赛(20.53

7、%)以及社 团交流(9.93%)这些方面,其中大部分的校际交流源于学生自 发。与之相对的,由团组织出面发起的交流活动所占比例并不 高。缺乏统一指导的校际交流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无论在活 动规模还是组织管理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总体水平普遍 不高。 3、大学园区管理机构服务功能尚待完善 各大学园区创建伊始都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现阶段,这 些管理机构主要起到一个沟通、协调的作用,实际工作的操作 实施仍由各高校独立完成。这样一来,各高校共青团工作也相 第 5 页 应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层面上,服务区域联动的功 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需求也很难得到实际满足。另一方面, 专职负责这块工作的

8、人员在人力配备,行政支持等方面相对薄 弱,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实际成效不够明显。 (二)服务区域联动高校共青团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的长期工作过程中,发展出了适合自身 工作实际、富有成效的工作模式、项目和方法。社会高速发展 的今天,要求共青团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继续挺立时代的潮 头。对于目前的共青团工作,大学生们在基本肯定的同时,也 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从表 1 中可以看到,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 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团组织创新活 力不足,同学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 表 1 团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 团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 赞同 不赞同 说不清 团组织缺乏创新活力,

9、同学参与活动积极性不够高 83.67% 19.33% 16.67% 提供的实践机会尚不能满足团员青年的需要 73.23% 16.53% 14.14% 共青团自身建设步伐与新形势要求仍存在差距 69.33% 21.82% 16.00% 共青团为青年成才服务的功能体现不足 64.10% 24.57% 11.33% 可以利用的各类资源不足,开展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64.00% 第 6 页 12.93% 3.40% 与其他高校共青团组织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62.18% 16.77% 10.00%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 探索工作新思维。入住大学园区是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

10、中一个 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主动有效地服务于区域联动,利用区域资 源,不仅能提升团组织的自身活力,加快自身建设的步伐,而 且能够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机制保障。这一切都 决定了服务区域联动是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高 校共青团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 源,最终形成合力,逐步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达到自我完善、 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服务的紧迫性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 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服务在校大学生青年, 为其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以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园区内存在突出的三大问题: 1、校际共青团工作交流不足制

11、约联动机制发挥 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希望各高校共青团组织经 常开展各个层面的交流活动,然而实际交流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只有 12.42%被访者认为各高校间的共青团工作交流是“多层次、 全方位的” ,有 45.56%的被访者认为这种交流“停留在部分工 作上” ,而有 27.35%被访者认为“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交流” 。而 第 7 页 在对交流效果的评价上,仅有 13.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令 学生受益匪浅” ,总计超过八成的被访者认为交流效果不佳。其 中,超过 35%的被访者认为“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有局限性” , 36.57%的被访者认为“合作面过于狭窄” ,14.76%的被访者认

12、为 “未能体现大学园区的优势” 。 2、社区实践基地缺乏不利学生拓展社会经验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学识、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的 重要平台,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心之一。大学园区的建立预期 可以带来一大批新的社会实践基地。然而,我们的调查却发现, 园区内各高校与周边社区的共建情况并不理想。仅有 4.25%的 被访者认为两者“紧密结合,经常开展活动” ,有 37.65%的被 访者认为虽然学校长期参与社区建设,但“成效不显著” ,另有 34.77%的被访者认为“很少有合作” 。 3、周边社区资源利用不足造成发展瓶颈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即使学校与社区有了共建,社区的众多资 源也未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数

13、据显示,目前的社区资源中,除 了有半数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资源被充 分利用以外,其他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更有超过三 分之一的被访者认为“大部分资源未被合理利用” 。 高校共青团发展到今日,单一、封闭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 时代的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发挥社 区、园区、校区联动的社会化优势,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优 第 8 页 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互动,利益共赢”的区域性统筹发展 模式,变“校区小团建”为“园区、社区大团建” ,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三大优势 据调

14、查,74.17%的被访者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工作 区域联动的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共青团自身稳定、组 织结构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并拥有数量庞大的青年服务人才 和广大的社会资源。这些优势在服务区域联动的过程中显得犹 为重要。 1、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第一,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稳定,工作能长期坚持、代代相传。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 16.56%的被访者认为组织稳定、工作能长期 平稳开展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最大优势。青年工作区 域联动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化工程,高校共青团组织自 身的组织结构、工作方针等相对稳定,能保证开展工作的长期 性和长效性。 第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

15、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号 召力。高校共青团是青年之友、青年之师、青年之家,团组织 在这一群体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可小觑。同时,青年 大学生又是区域联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高校共青团 第 9 页 服务区域联动工作不仅将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拥护,更能在服 务青年方面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2、高校共青团的人才高地优势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在我 们的调查中有 38.22%的被访者赞同高校共青团服务校区、园区、 社区联动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 库。高校共青团应该努力把人才高地的优势转化为服务青年工 作区域联动的重要支撑点。 3、高校共青团的社会

16、优势 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重要的优势之 一。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不是高校一家之事,而需要社会各方面 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高校共青团服务社会多年来赢得的社 会声誉将在其开展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 作用。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思想认识要到位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顺利实现首先需要有各高校在思想认识的 一致。然而,部分高校虽然入住大学园区已有几年,但旧的共 青团工作思路仍未转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入到区域化大团建 中的重要性,团建阵地仍然局限于校区和社区内,忽视了园区 这个重要的过渡地带。同时,部分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本身缺 乏交流和共建的热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来自

17、于各社团的资源 第 10 页 配置情况存在失衡。 2、工作实效需提高 据调查,有 40.14%的被访者指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需要注意的 最大问题是“工作停留在表面,服务青年实效性不足” 。由于青 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各 方面因素,只有各环节真正做到彼此紧密衔接,才能最终产生 出实际效果,否则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起不到真正 的服务作用 3、保障机制待加强 青年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仅需要有效的组织、顺畅的交流渠 道,更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必要保障。23.30%的受访者认为“缺 乏资金和其他技术力量方面的必要保障”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 域联动面临的最大挑战。缺乏物质保

18、障的区域联动工作是无法 想象的,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已是当务之急。 4、管理协作机制要完善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协作机制来促进。 有数据显示,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认为管理协作机制不健全束缚 了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推进。健全管理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地做 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从而推动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科学化、 正规化。 三、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第 11 页 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区域联动。因 此,高校共青团要面向园区,大胆走进社区,建立覆盖部分地 区的联动网络,从社会当中寻找宣传教育的新载体新方式。 (一)建立“三区”服务网络,完善联动工作机制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个牵

19、涉到各方利益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灵活多样,整合校区、园区、社区等多方 资源的网络式服务体系。 1、以大学园区为核心,设立区域联动常设机构 大学园区不仅仅是校区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沟通校区与社区 间的桥梁。目前大学园区内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共青团机构, 高校各自为战,既浪费了资源,又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大学 园区管理机构对于区域性共青团工作的管理协调作用又显得相 当有限。为了达到共享区域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的目的,就必 须依靠园区力量,以各高校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建立起常设性 共青团机构。制定工作章程,设立专门部门,明确职能分工, 形成固定会议机制,统一处理牵涉到园区内外多方利益的

20、共青 团事务。该机构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统一调配园区内外的社会资 源,更有利于联动工作决策和落实的效率。 2、以周边社区为依托,建立区域联动基层阵地 社区共青团工作近年来在上海各区蓬勃开展。高校共青团在服 务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周边的社区资源,建立健全一 系列基层社区工作阵地。包括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创业就业服 第 12 页 务基地、社区科研基地、社区德育教育基地等等。通过培育品 牌合作项目,为团员青年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素质拓展 空间。同时,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优 良传统。品牌项目的培育,不仅能扩大共青团工作区域联动的 社会效应,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其他合作项目的开展,

21、进一步 提升共青团的社会影响力。 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优化联动区域资源配置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们出于共同的兴趣而自由结合的青年群众 组织,它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校园影响力,成为了校园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期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之 一。目前不少学生社团已经成立了团支部,团建工作日益成为 学生社团工作的重点。鉴于目前各校学生社团存在的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以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 协调沟通,整和区域内学生社团的资源配置,以谋求“多赢共 进”的局面。高校社团一起参与,共同探讨,总结经验,研究 社团的最优化运作机制。在这一互通、互动、互补、互惠、互 利的过程中达到效益

22、的最优化。在各社团共同开展活动的同时, 寻求到自身发展的最佳立足点,也一并完成了职能的系统化改 革。 (二)加快“电子团务”建设,构建网络服务平台 信息化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 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过 第 13 页 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能使自身服务体系更 高效、更便捷。 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全面加快“电子团务”建设,加强网络阵 地建设,通过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团的办公数字化、自动化、网 络化。借助网络优势,更广泛更有效地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 团员,提高新形势下团组织开展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网络 服务的开放性很好地解决了区域内

23、信息资源不对称的难题。例 如,团组织可以建立一个规范的园区论坛,在论坛中,及时公 布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安排,做到组织工作的透明化;广泛 征求团员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开通电子信箱,做到有信 必答;发布各类实用信息,有效服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 共青团还可以开展网络讲座,网络理论学习,通过现代化的手 段,使更多的同学能享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服务。由于电子信息 便于管理查询,共青团的服务工作就受到广泛监督,使共青团 自身组织更为规范。 (三)加强专门人才培养,推进团员意识教育 1、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区域联动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调查中,有超 过四成的同学

24、认为,高校共青团要更好地服务“三区联动” ,需 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在资金、人才等软硬件方面予以充分 保证” ,而这其中,人才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共青团在 服务区域联动中发挥其中心辐射作用,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 第 14 页 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他们是服务于区域联动的核心 力量。为此,各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专门服务于区域联 动的优秀青年团干部,使得人才队伍不断得到系统化充实和结 构化完善。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 干专职团干部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工作 队伍。同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工作的专、兼职团干部的培训, 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

25、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设立 从事这方面工作专、兼职团干部的评价体系,从而逐步建立起 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系统化专门人才培训体系。 2、推进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营造社会化大团建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之一就是坚持从实际出 发,探索创新,切实解决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大胆尝试, 这一工作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制约目前高校共青团发 展的一些瓶颈问题,这正契合了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要求。调 查显示,超过七成的被访者认为区域联动最终受益的对象是青 年。因此,我们要结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推动高校 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进一步强化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归 属感和向心力。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团员青年,多 听取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还应充分运用团属宣传阵地和各 类媒介,组织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力求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强 化团员青年参与到区域联动中的主人翁精神。 第 15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