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茶叶生产等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各类隐患,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
2、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杀青机操作员未佩戴高温防护手套操作280。C滚筒设备。2 .拼配工未执行双人复核制度导致食品添加剂超量投入混合机。3 .维修人员未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证进入茶叶储罐内部检修。4 .干燥线操作员擅自屏蔽温度联锁装置处理设备卡料。5 .叉车驾驶员在原料库超速行驶撞击茶末粉尘收集区支架。6 .清洁工使用非防爆工具清
3、理除尘系统茶粉堆积层。7 .农药检测员未戴防毒面具操作有机溶剂提取样品。8 .装卸工未查验冷链温度记录即签收鲜叶原料。9 .烘焙工序员工疲劳作业导致红外烘干温度超标。10 .外包人员携带未防护电子产品进入清洁包装区。11.投料工踩踏原料袋攀爬萎凋槽护栏。12 .更衣室人员手部消毒未达标直接接触茶叶半成品。13 .压制工序操作员未锁定液压机能源开关进行模具更换。14 .金属探测岗位员工未用标准测试块校准设备灵敏度。15 .发酵间员工未穿戴防滑鞋在潮湿地面搬运茶叶筐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杀青机安全阀校验超期且压力表无有效检定标签。2 .茶末粉尘收集系统未安装火花探测及惰化装置。3 .
4、烘干设备防护罩联锁装置被茶油黏结失效。4 .蒸汽管道(150)裸露段无隔热防护层。5 .液氨制冷储罐泄漏传感器电源中断超过24小时。6 .萎凋车间平台护栏缺失或高度不足1.1米。7 .消防通道被茶叶包装箱堵塞超过50%宽度。8 .配电柜下方堆放含电解液的加湿设备。9 .液压压饼机密封圈渗漏液压油未及时更换。10 .危化品仓库未设置农药检测试剂防泄漏托盘。11 .除尘系统防爆膜片破裂未更换。12 .萎凋区照明灯具防护罩破损未修复。13 .金属探测仪灵敏度连续3批次未校准。14 .氮气充填设备纯度检测记录缺失近1个月数据。15 .空调系统高效过滤器压差异常未及时更换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L烘干
5、车间地面积存茶油导致人员滑倒。2 .清洁作业区(包装间)与初加工区压差持续低于5Pa。3 .原料仓库相对湿度连续48小时超过70%阈值。4 .厂区危废暂存点距离茶叶萎凋区不足3米。5 .有限空间(发酵池)强制通风系统风机故障。6 .排水沟残留茶渣孳生蚊虫幼虫。7 .仓库防鼠板变形或卸货区风幕机风速低于4m/s。8 .化学品库未配置防泄漏吸附材料及应急洗眼器。9 .高温杀青区未设置热辐射警示隔离带。10 .原料库照明强度不足50勒克斯。11车间屋顶冷凝水滴落至茶叶传送带。12 .农药存储区与包装车间共用通风系统。13 .区垃圾站未密闭导致异味侵入萎凋区。14 .室外萎凋场未设置防鸟网导致鸟类污染
6、15 .紧压茶压制区噪声超过85dB未配备耳塞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制定茶末粉尘爆炸专项应急预案及年度演练计划。2 .HACCP计划未覆盖杀青工序最低温度限值监控。3 .有限空间作业规程未明确有毒气体检测要求。4 .压力容器档案缺失杀菌釜年度耐压测试报告。5 .员工培训未涵盖农药中毒应急处置流程。6 .设备维保计划未包含除尘系统防爆阀检测项。7 .虫害控制图未标注包装间电缆穿墙孔封堵点。8 .出厂检验报告未附农残检测原始图谱数据。9 .未按GB2763更新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 .委托协议未明确重金属污染责任划分条款。11 .“日管控”记录缺失干燥机温度点检项。12
7、食品添加剂(香精)领用台账未记录实际投料量。13 .未建立茶末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报告。14 .事故隐患奖励制度未公示企业微信申报通道。15 .供应商档案缺失鲜叶重金属检测证明。16 .烘干设备热分布测试报告超2年未更新。17 .防混料系统未覆盖相似包装的绿茶/红茶原料区。18 .制冷工特种作业操作证未覆盖氨制冷类别。19 .空调系统压差记录缺失近半年数据。20 .应急预案未包含茶叶粉尘窒息专项处置程序。21 .未建立茶叶中非法添加色素(柠檬黄等)筛查制度。22 .发酵温湿度参数未纳入HACCP关键限值监控。23 .鲜叶冷藏库温度报警装置未进行月度功能测试。24 .未保存近三年防爆电气设备检测报
8、告。25 .紧压茶模具消毒记录未标注消毒剂浓度参数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公司设立了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也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按以下程序组织核查:1 .初步核查:接到报告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第一时间联系报告人,核实具
9、体情况,初步评估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2 .现场核查:经初步判断属于事故隐患的,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复核,确保隐患识别准确、风险评估到位。3 .整改落实:(1) 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闭环处理;(2)重大事故隐患若无法即时整改,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及应急措施,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彻底消除。4 .闭环管理:所有整改完成的隐患均需建立台账记录,实施销号管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关闭流程。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七条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事故隐患报告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激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第八条奖励标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
10、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小隐患奖励和大隐患重奖两类:L小隐患奖励:针对可快速整改、影响较小的一般隐患,给予报告人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等)及通报表扬等精神激励。5 .大隐患重奖:对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重大隐患,经核实并完成整改后,对报告人给予高额奖金、晋升机会或福利待遇等奖励,并在公司范围内公开表彰。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九条公司对隐患报告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实行正向激励:L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考量并给予加分;2 .对隐患排查治理贡献突出者,在职务晋升、岗位调整时予以倾斜;3 .设立“安全生产之星”“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定期表彰先进典型。
11、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分析员工报告隐患情况,举一反三排查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七章宣传引导第十一条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加强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的宣传引导:1 .利用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及奖励落实情况;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隐患辨识能力与主动报告意识;3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若公司其他规定与本制度冲突,以本制度为准。第十三条本制度每年开展有效性评审,每
12、三年系统性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临时调整。附表:1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三l:W:雌: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
13、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1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2页,共14页第13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L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小hongshu:EHS安全教育交流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