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682179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 特征码 sVuuwgeJUQAofyNtSSOh 同志们: 根据县委的安排,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的 动员会和培训会,以会代训,通过培训的形式,把从党中央到 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指导思路和发展构想以及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作一交流和探讨。 下面,结合平时工作中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结合县委对 新农村建设的想法,结合前段时间我在中央党校培训的一些体 会,我讲四方面内容: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必 要性和长期性;二是国外以及全国各地是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 的;三是我县怎样开展新农村建设;四是新农村

2、建设要解决好 的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长期性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 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现代或传统知识分子,就推动了乡村建 设和农村复兴运动。晏阳初 1928 年在河北定县启动的乡村改造 试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农民开展“四大教育” ,即文艺教育、 计生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对旧中国乡村建设影响最大 第 2 页 的著名学者梁漱溟,1931 年在山东邹平县进行的乡村建设试验 也是以教育为主要内容,对整个县级行政体系实行教育机关化, 以教育代替行政力量。建国初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党 提出并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实验,全国涌现出了大寨

3、陈永贵、 “江 南大寨”吴仁宝等一批先进典型。如陈永贵带领大寨群众以 “愚公移山”的气概,先治坡、后治窝,取得了显著成效;华 西村上世纪 60 年代建村之初,就确立了“十五年将华西建设成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970 年代前期就实现了“亩产超 吨粮” ,全体村民就都搬进了集体建的设施齐全的新瓦房。去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丰富 的内涵和更全面的目标,它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 观要求,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 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战略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是 一个重大

4、的历史性贡献。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 大举措。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 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 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 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 第 3 页 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我们必须加快 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 的生态屏障。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 发展就没有真正

5、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 可持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样,具体到我们泽州县,贯 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争先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快 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全力实施好“153”发展战略, 奋力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 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国内发展历史经验表明,能否保持工农 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 一些国家如韩国、日

6、本、欧盟等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 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的行 列。但也有一些国家如拉美国家等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 导致农村长期落后、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形成了数量庞大的 城市贫困阶层,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明显倒退。 比较典型的国家比如巴西,这个国家的城市一方面是高楼林立, 像现代化的都市,一方面有大量的贫民窟,大量的贫民阶层存 在,反差很大。还有印度,工农城乡差别也很大。在这些工农 第 4 页 城乡差别很大的国家,就无法实现现代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 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 中,必须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7、走具有中国特 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一个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 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改 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变化,就是从农村先 开始的,发展到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显 著增强。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反差, 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拉大。集中表现 为“六大反差”: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反差。农民增收困 难,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一个突出问题。虽 然这两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

8、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在继续扩大。20XX 年城 乡居民收入比达到 3.221,绝对额相差 7328 元,占总人口 60%的 农村人口只购买了不到 1/3 的消费品,30%的城市居民却购买了 2/3 以上的消费品,大量的消费品流入到了城市。而且这是绝 对额的差距,实际上,城市居民带上福利等的收入,和农村居 民收入比例达 5:1,也就是说,五个农民的收入才抵得上一个 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专家称,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 至少相差 10 年以上。 第 5 页 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我国城乡经济发展 差距大,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更大。一方面是城市高楼林立, 大学校、大医院到处都是,一

9、方面是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 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相当突出。20XX 年,占总人口 60%的农村 人口,只占有 23%的全国义务教育经费,仅享有 25%的公共卫生 资源。农村文化事业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和面貌存在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尽管也有很 大发展,但仍显得明显滞后。目前还有一些农村通不了路、打 不了电话、看不上电视、喝不上干净水。20XX 年,就全国来讲, 有 46%的村没有自来水,4%的村不通汽车,7%的村不通电话, 相当多的村没有卫生厕所、没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四是城乡财政支出存在巨大反差。近几年,财政用

10、于“三 农”的支出增加较多,但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与农村 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199020XX 年的 15 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 出增长率有 10 年低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 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901994 年在 9%至 10%之间, 19951997 年下降至 8%左右,200020XX 年继续下降至 7%左 右。 五是城乡信贷存在巨大反差。长期以来,农村资金大量流 入城市,信贷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和乡镇企业贷款难,已 第 6 页 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XX 年底,农业贷 款余额仅占金融

11、机构贷款余额的 7.8%,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仅占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 4.4%,均远低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六是城乡投资存在的巨大反差。近些年,城市建设资金增 加,城乡投资差距不断扩大,农业和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199720XX 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 9 年低于城镇; 农村与城市投资比连年递减,从 1996 年 0.301 下降到 20XX 年 0.181;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份额连年递减,从 1996 年的 23.3%下降到 20XX 年 15.2%。 拿我们泽州来看,也是如此,尽管这几年我县农村取得长 足进步,走在全省前列,走在中西部省市前列,但城乡差距还 是显而益见的。20XX

12、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4218 元,城 镇居民收入为 8975 元;医疗条件方面,农村每千人有病床 1.15 张,医生 2 人,城镇每千人有病床 3.53 张,医生 5 人; 通讯实施方面,农村每百户有电话 20 部,互联网普及率为 10,城镇每百户有电话 80 部,互联网普及率为 95。再从 全县从业人员和产业结构来看,20XX 年全县从业人员 21 万人, 其中一产 12.6 万人,占 60%,二产 4.4 万人,占 21%,三产 4 万 人,占 30%;20XX 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6:64:30。这也 就是说,全县 60的一产从业人员创造了 6的总产值,40 的二三产业从业

13、人员创造了 94的总产值,而且一产从业人员 全部分散在乡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再从 第 7 页 全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来看,18 至 60 周岁的劳动力达到小学文 化程度的 11.22 万人,占 27.03%;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 21.28 万人,占 51.27%;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为 9.01 万人,占 21.7%。这就意味着新农村建设是由以初中生为主体的农民来完 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差别巨大。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化。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

14、把农业农村 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成果由亿万农 民共享。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 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 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不少城 市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一些发达国家水平,但农村却还 有一些地方通不了路、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 现在,我国的城镇化率为

15、 43%,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使 将来城镇化率达到 60%以上,全国也还有 6 亿左右人口生活在 第 8 页 农村,农民依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农业问题解 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为此,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 和全国人民,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 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 “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 和农村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统筹抓好城乡发展,建设 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 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

16、和促进国民经济 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靠的是投资、出口和消 费“三驾马车” ,但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却只有投资和出口两个方 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外部投资,连年 增长,特别是在“十五”期间达到 23-24%,过高的投资带来的 投资热,比如房地产热、钢材热、电解铝热、水泥热等,这些 投资过热会带来产能过剩,如果国家一直靠投资拉动,势必会 造成通货膨胀,势必会造成经济危机。还有我们的经济外向度 已经达到 50%,有的统计数据达到 70%, “中国制造”已经走遍 世界各地。但我们经济发展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由于意识 形态的差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根本上最不希望看到中

17、国的崛起,所以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抑制、制约我们的发 展。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贸易磨擦将越来越多, 对经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讲,对于我们这个拥有 13 亿 第 9 页 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 基本立足点。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发展,国 家决定必须启动内需。内需在哪儿?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农村 是个大市场。目前农村的消费市场跟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集中着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 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

18、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 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 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 消费环境,大大释放消费潜力,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 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可以说,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激活农村的巨大需求,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 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 展的长久之计。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基础。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 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 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

19、关系是好的, 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13 亿 人口中有 8 亿多是农民。而 8 亿多农民中有 5 亿多是富余劳动 力。解决 5 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 8 第 10 页 亿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解决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 保障、基础设施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中国目 前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任务。特别是征地拆迁、环境污染、 土地承包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 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过去的农村催粮、计生、要款 “老三难”问题,转变成了土地征占失地农民安置、农村环境 保护、农民权益保障“新三难”矛盾,影响了一些地

20、方的社会 稳定,相当数量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低,在市场竞 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已 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 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对这样的一些问题, 在现阶段,单纯依靠支出财力,不可能马上解决,在短时期内 也不会有所缓和。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 成果。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 加大力度,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具有战略性,长期 性的奋斗目标,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 方方面面的综合要求。换句话讲,由于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党中央作出了我们国家总体上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 第 11 页 农业”的新时期,我们有能力把农村的事情做好,也应该做好。 所以讲,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 农”问题发展到新的阶层理论,是科学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 要举措。 二、国外以及全国各地是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的 开展新农村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然要经 历的一个过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是矛盾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2、纵观世界各国和我国部分地区开展新农村 建设的历程,大多走过了大相径庭的路子。 从国外的情况看,世界上每个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 进程中,都把开发农村、解决薄弱环节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极 其重要的举措。它们都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以国家投资为主导,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农村的基础 设施改造,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国外几种 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欧盟的促进农村发展经验。欧盟从 1962 年开始实行 统一的农村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价 格,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在具体政策上主要可以分 为以下几种:第一,市场支持措施。具体做法是:政府对于各

23、种主要农产品制定出一个保护价格;保护价格每年确定一次; 同一产品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的保护价格水平相同;政府出资 按保护价格买断产品,并退出国内市场流通;政府付费委托储 第 12 页 藏;保护收购总量无上限,有下限。第二,政府公益服务措施。 西欧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对农业的公益性服务,包括农业研究、 农业推广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 与质量控制等。第三,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扶持政策。西欧在帮 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方面,通过提供购买补贴和贷款 优惠,长期以来给予了大量的支持。第四,政府的直接补贴政 策。由于农业是低效产业。从 1992 以后,欧盟为减少农民因供 大于求而造成的

24、损失,引入了直接补贴政策。欧盟的农业政策 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在生产总量、贸易额、单产 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二)韩国的新乡村运动。上世纪 70 年代,韩国在推进工 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工农、城乡发展严重失 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 1970 年 4 月,韩国政府开始发 起了“新乡村运动” ,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 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 的家乡建设活动。韩国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的“新乡 村运动” ,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成 功模式。 韩国新村运动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 (19

25、711973 年)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2)扩散阶段(19741976 年) ,新村建设的重点从基础阶段、 农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第 13 页 和提高;(3)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 年) ,推进新乡村 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 业上;(4)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 年) ,在这一阶段, 政府大幅度调整了有关新乡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 了全国性新乡村运动的民间组织;(5)自我发展阶段(1988 年以后) ,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 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和民主与法

26、制教育。在不同阶段,政府 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和建设工程,增加了农民的收 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称赞。 其主要做法体现在改善农村公路、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推 动农村电气化、让农民用上自来水、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增加 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协组织和兴建村民会馆等八个方面。 20XX 年 6 月,韩国又发起了“一社一村”运动,就是一家公司、 企业自愿与一个农村建立交流关系,对其进行“一帮一”的支 援。三星、现代、韩国电力、韩国通讯、浦项钢铁等大型企业 带头,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迅速扩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 运动,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日本的新农村建设。相对于欧美

27、诸国,日本有着与 中国国内更为相像的地方,表现在传统文化、人口分布、建设 历程(战后起步)等方方面面,而且日本在资源贫乏基础上的 经济振兴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半个世纪多的时间里,日本农村 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 第 14 页 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 了日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进程。日本开展新农村建设, 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1-1998 年):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 二战后,因经营规模狭小、技术进步缓慢,严重阻碍了日本农 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户收入的增长。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 发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工农和城

28、乡差距日益扩大。于是, 为了缩小工农和城乡差距,日本政府从 1961 年开始,颁布了 农业基本法 、 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等一系列法律,并 修订了农地法和农振法等法律。基本思路就是从产业 振兴角度切入,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线,来增加农民收入,促 进农村发展。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 业生产率,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工农产 业和城乡收入差距。这些法律法规虽然从农业角度涉及了农村 发展问题,但并没有系统、专门的内容关注农村建设问题。 第二阶段(1999 年以后):农村与农业并行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农业面临食物自给率明显下降,生产成本高的 农产品国际竞

29、争力减弱,农户经营规模小,兼业农户占主体地 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山区农村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挑 战。于是,在旧农业基本法的基础上,从 1999 年起,日本 又出台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以及山区振兴法等 配套法律,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主要措施如下: 第 15 页 一是支持山区半山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对山区农民 的粮食生产给予财政补贴,此外,还对山区农民发放直接收入 补贴,以免农民荒废农业生产。 二是大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和 新的农业劳动者进入农村。 三是制定地域性的产业重振计划,推进农村、山村及渔村 地区振兴。充分发挥各地特色,通过自主性及独创性经营理念, 以

30、农林水产业为突破口,发挥在地区经济振兴及就业机会创造 上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山村及渔村重振计划 。通过有关 省厅大臣等的实地考察、交换意见,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四是设立“农村建设专项费” ,支持农村个性化、亲环境型 发展。按新颁布的景观法 ,对农村、山村及渔村地区特色自 然景观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地区居民、土地改良区及非营利组 织等的共同参与,形成自然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田园自然景 观,创建“田园学校”等环境教育基地。 五是鼓励农村地区发展非农产业。日本政府制定农村地 区引入工业促进法 、 新事业创新促进法以及地区中心小 城镇建设及产业设施重新布局促进法 ,吸引城市工商产业向农 村延伸,促

31、进小城镇产业发展。日本大分县从 1979 年开始推行 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成功的实例。 六是建立城市与农村共存及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创建绿 色观光事业及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增强城乡国民间双向交流。 第 16 页 国外的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将主要依赖于三方面力量: 一是政府的扶持。二是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三是“三农”自 身的发展。尽管欧洲国家及韩国、日本等采取的是政府或企业 对农村发展的单方面支持行动,但其启示意义非常重要。它说 明,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和先进的组织形式,在“三农” 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新农村情况来看,虽然还没有一个 地方创造出成功的经验,没

32、有一个地方确立一个固定模式用来 指导新农村建设,但是,目前江西、浙江、北京、河北、甘肃、 湖北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 已经先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相似、名称各异的新农村建设 试点,其中一些做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一)江西赣州提出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20XX 年江西省赣州市拥有 845 万人,城市化率 只有 20%,是中部省份的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城乡 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欠 发达的低山丘陵地区,中部崛起的任务繁重。在这种形势下, 为了闯出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来,20XX 年 9

33、 月正 式发起了“五新一好”的新农村建设行动。主要内容是:以抓 好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 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训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 第 17 页 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 以“三民”(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力 争到 20XX 年,使赣州 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 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 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二)浙江绍兴开展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行动。浙江绍 兴是个比较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新农村建设比较典型的是,绍 兴县 20XX 年下半年开展的全面小康新

34、农村建设行动。该行动坚 持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城乡统筹、 互促共进、集聚集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整合 资源、节约用地、持续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 采用的模式分三种:一是拆迁新建式,就是“破旧立新” ;二是 整理改造式,就是“推陈出新” ;三是保留治理式,就是“洗新 革面” 。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政策:一是用地优惠。县政府提供新 农村建设专项土地指标;鼓励开展拆旧建新工程;规划一部分 土地用于村民建房。二是税费减免。新农村建设的测绘、规划 费用,按村庄人口规模给予补助;对新农村建设中所涉及的规 费,全免、减半或只收工本费;免费提供新农村建设户型通用

35、图集。三是考核奖励。新农村建设的村中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建 设施的费用,采用以奖代补方式一次性奖励给村;新农村建设 工作纳入县对各镇街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山东青州开展了“巴伐利亚试验” 。该实验项目的官 第 18 页 方称谓是“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 。这是 15 年 前,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在德国一家基金会的帮助下,开始 进行的一场旨在证明“在农村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 量”的试验。二战后的德国和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中国有很多 相似之处,大量农业人口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农村土地甚至出 现荒芜现象。50 年前德国在巴伐利亚州开始实施“巴伐利亚试 验”后,成为德国农

36、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在 1990 年起成为欧 盟农村政策的方向。德国希望把在其本土成功运行的“巴伐利 亚”农村发展模式运用到中国来。因为山东当时的农村特征与 巴伐利亚州比较相似,而且还建立了省州之间的长期友好联系。 在该项目落户之前,南张楼村在青州属于中等偏下的农村,而 德国人看中的正是南张楼村当时作为中国北方农村代表所具有 的天然劣势:不靠城、不靠海、没有大企业、不靠近交要道、 没有矿产资源、人多地少等。项目实施 15 年来,应当肯定地说, 南张楼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收入提高,目前年人均纯收入 达 6000 元;兴建了 80 多个企业;成功地留住了人,项目实施 前该村居民 4000 人,目

37、前还是 4000 人;居民生活方式改善, 用村里年轻人的话说就是:他们不想去城里,是因为城里有的, 南张楼都有。目前这一试验是否成功了?中德方面专家的共同 认知是:“巴伐利亚经验”部分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当然,目 前这是一项还没有终结的试验,改造农村是几代人的努力。 以上这三种模式对我们泽州新农村建设都很有作用,比如 第 19 页 南部山区乡村可以学习江苏赣州经验,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等基 础设施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和浙江绍兴市学习,建设全面 小康型新农村;纯农业地区要向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学习。 总体上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我倾向于浙江绍兴模式,下一步, 我们要组织人员到浙江绍兴学习,同时我们还要组

38、织一部分人 到山东省南张楼村学习。 (四)四川成都新农村建设经验。成都市从 20XX 年开始推 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逐步让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 社会保险、基础设施等方面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使 城乡共生共荣共发展。其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三 个集中” 、 “三大工程”和“六句话” 。 “ 三个集中”是:推进工 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农民向集镇集中。 “三大工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和 农村扶贫开发。 “六句话”是:坚持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 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 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

39、以制定和完善配套政 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转变为着眼点。 应当讲,从国外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部分地 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来看,每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都决定于 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水平、人文历史、发展机遇 等多种要素。我县的县情和外地的情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 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只能借鉴学习外 第 20 页 地的经验,更多的是要从我县的县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我县 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三、我县怎样开展新农村建设 中央提出的“5 句话、20 个字” ,具体到我们泽州县,就是 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产业、新风尚、新村镇、新农民、新机制 这样的“五新”

40、农村。再具体点,就是到 20XX 年,要把全县 10%的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50%的村建成全面小康 社会的新农村,40%的村建成小康或者宽裕型小康的新农村。具 体到今年,我们就是要突出抓好“一镇一乡百村”新农村建设。 即突出抓好巴公镇、南岭乡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和刘轩窑、 东常村等 100 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现在半年多过 去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进展如何,应当肯定地讲,我们是做 了大量工作的。尤其是我们在座的 40 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 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表率作用。比如巴公镇东四义村,在现有 的经济等各方面较好的基础上,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进行了积 极的探索和尝试,正在向

41、现代化型新农村的目标迈进。巴公镇 山耳东村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义城镇西张 村在去年实现全村集中供暖供气的基础上,今年在优化群众生 产生活环境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向全面小康型新农村的目 标迈进。北义城镇河底村立足本村土地宽广的优势,大力发展 以土豆、白菜、西红柿为主的大田蔬菜,到去年底,全村共发 展蔬菜近 200 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500 元。同时该村拆旧 第 21 页 建新,没有空心村;投资 100 多万元修建中学,对农民进行培 训,成为远近闻名的宽裕型小康村。犁川镇崔河村大力实施八 大工程,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 上狠下功夫,成为了南部山区新

42、农村样板示范村,正在向宽裕 型新农村的目标迈进,等等。 在这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下,一些乡村的新农村建设如火 如荼地全面展开。下村中村、东沟峪南、金村霍秀、周村苇町 等村一幢一幢居民楼已经建成或正在开工建设,金村木栏栅、 川底马坪头万头猪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正在做强做大,下村 晋宏、北义城刘轩窑等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池已经 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之中,等等。 应当讲,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但 是我们必须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就像赛跑一样,不会一起到达 终点,肯定会有先有后,因为全县 632 个村的基础条件不尽相 同,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同时全部建设成为新农村。这就 要求我们在

43、座的 40 个村,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要走的更快一 些,特别是像巴公这样一些条件较好的村,要在 23 年达到全 面小康社会标准,剩下的时间,要向现代化迈进,在新农村建 设上领跑。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上领跑,我认为在今后的新农村 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规划是先导。我们县里已经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初步制定 了一个总体规划,即将出台。在规划里面,既制定有村镇建设 第 22 页 的规划,也制定有产业发展的规划,社会事业的规划,党的建 设的规划。希望我们的乡镇和村,要根据县里的规划,结合本 乡镇和本村的实际,尽快制定各自切实可行的详细规划,并认 真实施。今年,17 个乡镇和 100 个试点村要率先

44、制定好规划。 其他行政村,也要力争在明年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工作。规划 不仅仅要有村镇建设的规划,而且要有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 规划。首先是产业规划。就是要紧密结合各乡镇和村的实际,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 培育新产业,真正带动农民增收。其次是社会事业规划,就是 说社会保障如何抓,农民受教育如何抓,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何抓,卫生、体育、农民素质如何提高等 等,都要制定好规划。第三是村镇建设的规划。村庄建设必须 要有个规划,而且规划要先行。我们这几年在村镇建设中,之 所以出现“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的现象,或者一些村庄 周围看上去不错,中间却很

45、破烂;房子建设得不错,但道路、 绿化、美化等差得很远,就是规划没有搞好。所以一定要规划 先行。第四是党的建设的规划。比如乡村治理机制如何完善, 农村党的建设如何进一步创新等等。 2、发展是核心。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没有 新的产业做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没有保障,新农村建设也就没 有保障。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着重抓好“两头”:经济条件好 的村要“富而思进” 。依靠煤炭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如何在这 第 23 页 样一个基础上,尤其是东四义、山耳东、巴公三村、刘轩窑、 霍秀,以及原来在小康建设上带了头的村,如何在新农村建设 进程中保持领先,继续带头,带哪些头?这就要求我们经济条 件较好的村,要

46、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继续下大功夫,在发展地面 企业,引进发展项目上做大,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继续在全 县保持领先位置。为什么今天下午我们要组织大家去参观阳城 皇城村呢?就是去向人家学习。皇城村过去也是靠挖煤炼铁的, 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金搞起了旅游,整个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 树立了品牌,成为中国最美的村镇之一。我们的东四义村、山 耳东村、巴公四村等经济强村要放下架子,虚心向皇城村学习。 对南部山区村、贫困乡村来讲,要重点解决“穷则思变”的问 题。不能说人家好村基础好,好发展,我们条件差,就坐在这 里,不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看到自己的条件和优势,在发 展新的产业上下功夫。前几天到柳口镇东下村下乡,他

47、们的做 法就非常好。虽然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但他们穷则思变, 立足山大坡广的优势,中药材、果树、养羊、养蜂“四轮驱动” , 并成立了协会,按照协会加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他们 的做法就很有推广意义。对于全县其他乡镇来讲,怎样加快发 展呢?我认为,第一就是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比如小地变大 地,三类田变二类田、一类田,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第二是调 整农业内部结构。种粮食不挣钱,我们就种果树,发展畜牧业, 养羊、养牛、搞养殖业。第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在农 第 24 页 民都想致富,但很松散,因此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市场就很关键。 比如有的农民会种菜,但不可能从研究品种到种菜到最后卖菜, 都由

48、他一家一户来单独完成。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面对千变万 化的市场,必须靠农业产业化,靠发展龙头企业。像我们的晋 园集团,如果龙头企业发展好了,产量达到 2 万吨、20 万吨, 就不愁农民群众红果种了卖不出去。同时短时间内让农民群众 学技术、进市场不现实,如果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了,让他种果 树,年底就能拿到钱。在这方面,希望我们巴公的大葱加工、 金村的木栏栅、北义城的朝阳饲料、川底的晋大奶业等龙头企 业,要切实加快发展步伐,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第四就是构筑 我们泽州的“四产八业” 。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大项目建设,快速 推进八大产业四大基地的形成,从而进一步转移农民,带动农 民增收。第五是就是要全民创业,进

49、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民营 经济动力机制活,市场化程度高,吸纳社会就业大,是促进共 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这次中央党校学习时,在讲到全民创业 史,讲了一句话“富县先富民,富民靠民营” ,这句话很有道理。 比如温州,既无区位优势,也无资源条件,其快速发展主要是 得益于千家万户办工厂,千军万马创市场,到 20XX 年底,全市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 51.8 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114.25 万 人,民营企业共为社会提供了 166.05 万个就业岗位。全市财政 收入总额中来自民营经济的达到 184.96 亿元,占总额的 35.5,增长速度达到 25.3,比财政总收入增幅高出 7.7 个 第 25 页 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当年财政的贡献度已经达到 47.8。我们 泽州历史上也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到处是一派全民创业 的景象。尽管这些条件现在不存在了,但我们还需要“二次创 业” 。同样,名列四川省十强县和全国百强县的四川省双流县, 全力实施百姓创家业,老板创大业,能人创企业,农民工回乡 创新业的“全民创业行动计划”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 泽州都能按照这样的情况实施,形成百姓创家业,老板创大业, 能人创企业,农民工回乡创新业的生动景象,我们的新农村建 设就为期不远了。下一步,我们就是要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