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十五五”也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关键期。区级十五五规划是生态环境保护纵向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省级、市级规划在不同区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整个规划体系得以落地实施的载体。区湖光秀美,物阜民丰。星云湖坐落其中,抚仙湖嵌于东北边界,水面面积大于耕地面积,被称为“滇中碧玉”高原水乡。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区开展生态文明建
2、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十四五”期间,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围绕“美丽”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和成色更加浓厚。“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进一步巩固小康社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35年)新征程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在充分评估与总结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深入
3、分析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重点建设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及保障措施,旨在指导和引领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1、区域概况11.1 自然条件11.1.1 地理位置11.1.2 地形地貌11.1.3 地质11.1.4 气象21.1.5 水文21.1.6 植被51.2 社会经济状况61.2.1 社会状况61.2.2 经济状况71.2.3 土地利用状况71.3 环境质量与生态状况91.3.1 水环境质量现状91.3.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91.3.3 声环境质量现状31.3.4 土壤环境现状31.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32、总论5
4、2.1 编制背景及意义52.1.1 编制背景52.1.2 编制意义52.2 编制依据62.2.1 法律法规62.2.2 政策文件62.2.3 规范标准82.2.4 主要参考资料82.3 规划编制范围和期限92.3.1 规划范围92.3.2 规戈U时限92.4 技术路线93、回顾与形势分析103.1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103.1.1 着力提升环境质量113.1.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63.1.3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173.1.4 环境督察执法持续强化183.1.5 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193.2 存在的主要问题193.2.1 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错误!未定义书签。3.2
5、2 生态环境新增压力仍在高位203.2.3 部分领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203.2.4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强213.3 形势分析213.3.1 机遇213.3.2 挑战234、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254.1 指导思想254.2 基本原则254.3 规划定位264.4 规戈U目标274.5 规划指标体系275、主要任务295.1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95.1.1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295.1.2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335.1.4 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355.1.5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365.2 升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365.2.1 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365.2.2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375.2.3 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改善405.2.4 土壤环境质量改善435.2.5 强化固体废弃物管理455.3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增强生态服务功能475.3.1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475.3.2 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485.3.3 推进森林生态建设495.3.4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50535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515.4 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生态环境安全525.4.1 强化环境风险源头防控525.4.2 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535.4.3 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555.4.4 完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565.5 强化监测监管,提升环境管理能力58
7、5.5.1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585.5.2 强化环境监察及执法能力585.5.3 提升环境宣教能力605.6 健全管控手段,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615.6.1 开展政策的事前事后评估615.6.2 实施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61563持续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625.6.4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精准管制625.6.5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区域发展战略656、规划项目与投资676.1 重点工程676.2 效益分析676.3 资金渠道687、规划保障措施707.1 强化组织领导707.2 加大资金投入707.3 升级科技支撑717.4 强化评估考核71K区域概况1.1 自然条件1.1.1
8、地理位置区隶属于省市,位于中部偏东,地跨东经102。35,102。55北纬24。1224。32之间,东南与华宁、通海两县交界,西南与红塔区接壤,西北与晋宁区、澄江县两县区相邻,区政府驻地大街街道,海拔1730m,距省会昆明市100kmz距市政府所在地州城21km。县城东西最大横距31.9km,南北最大纵距33.7km,总面积85Okm2。1.1.2 地形地貌区由湖泊、盆地、中低山脉组成,四周高、中部低,西部九溪略向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东北走向较少;境内海拔最高点2648m(翠峰谷堆山),海拔最低点1690m(九溪河口村);城区海拔173Omz坝区海拔一般在174Om左右。1.1.
9、3 地质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受前震旦纪晚期的晋宁运动波及。加里东运动造成本区中、上寒武世至志留纪的沉积缺失。其中山区、半山区占71.6%,坝区占15.69%z湖泊水面占12.37%,整个地势为四周高、中部低。区域山区、半山区占71.67%z坝区占15.96%z湖面占12.37%,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1.1.4 气象区地处北回归线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半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7左右,7月平均气温21。C,1月平均气温10。C,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降雨量721.4mm,蒸发量一般大于降雨量,雨季为每年5月至10月,旱季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年平均日
10、照小时数222Oh左右;全年风向多为西南风,历年最大风速达33ms.全区气候温和,具有四季不分明、干湿季明显的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1.1.5 水文区内辖星云湖、抚仙湖两大高原湖泊,境内主要河流有18条,河道总长183.01km,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支流,最大洪水流量315m3s,多数为季节性河流。(1)星云湖星云湖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的源头湖泊。南北长9.09km,东西最大宽4.73km,最大水深10.8Im,平均水深6.01m。据省星云湖保护条例,星云湖最高运行水位为172335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m。星云湖水质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1、GB3838-2002)III类为保护标准。当星云湖湖面高程1722.5m时,湖面面积34.33km2,湖泊蓄水量为2.0981亿,湖岸线长38.8km。历年最高水位1723.Ilm,最低水位1720.56m,最大变幅2.55m,年内变化0.731.68m。抚仙湖、星云湖综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以下简称出流改道工程),即以开挖引水隧道的方式改变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水的流动方向,从而避免星云湖水对抚仙湖的污染。湖水出流原路线为:星云湖一隔河一抚仙湖一海口河南盘江;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湖水的出流线路为:抚仙湖一隔河一星云湖一改道工程(分离池、渠道及隧洞、人工湿地)一大弯河一九溪河一东风水库一峨山大河
12、一曲江一南盘江。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隔河将成为星云湖的入湖河流,目前已经贯通运行的出流改道隧洞将成为星云湖的出湖口,最大泄流量为92m3s。工程实施后每年星云湖流入抚仙湖水量由2400多万H?减为仅38.6万m3,而抚仙湖流入星云湖水量可增加2100万11星云湖出流改道前后的换水周期分别为3.2年、2.4年,减少24.4%。(2)抚仙湖抚仙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深水湖泊,属西江水系南盘江支流,形如葫芦状,南北长约30km,东西宽约IOkm,占水面总面积的32.5%,约270.06km2,最大水深约15Om,平均水深80m。据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m(1985国家高程基准,
13、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m。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类水标准保护。当抚仙湖湖面高程1722.5m时,湖面面积216.60km2,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5.2m,相应湖容水量约206.2亿H?,占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3%。换水周期长,水量虽大但活动湖容小,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L6亿11(3)河流根据县水利志(2009年),区境内主要河流有18条,多数为季节性河流,河道总长约183.0Ikm,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支流,其中流入星云湖的有12条河流,流入抚
14、仙湖的有3条河流,流入州大河的有2条河流,流入华宁县百龙河的有1条河流。区境内主要河流特征见表1.1-1。三o-规划涉及河流情况一览表序河流名称源头汇入地流向河长(km)径流面积(km2)流量(m3s)1渔村河石河水库星云湖自西向东1220202后卫河庄子后山星云湖自西向东5.6683周官河云平村星云湖自西向东4.8684小街河老君山东麓星云湖自西向东8.810105大街河天生桥、黑河和天井凹星云湖自南向北8.4310.95206大庄河芭蕉龙源阱星云湖自南向北5.58.25127旧州河冲底河星云湖自南向北7.89.5128大寨河小白坡哨房星云湖自南向北10.511.5159螺蛔铺河小百场清水河
15、星云湖自东向西7.5291510西河晋宁区干海子烂泥阱星云湖自西向东11.882511东河关索岭星云湖自北向南6.6881512侯家沟河大红山南麓星云湖自西向东6.55613牛摩河马槽塘抚仙湖自西向东2.66814路居东河中阱与磨豆山西麓抚仙湖自东往西北10.713.514.915路居西河老虎山抚仙湖自南向北16.881016九溪河兽头山州大河自南向西北18805017安化河烂泥阱、小黑山州大河自东北向西19907018雄关河老尖山南麓华宁县百龙河自西向东2027.725合计183.011.1.6植被区森林植被主要以松林、华山松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主。其中松林主要分布在北部与东南部;华山松林
16、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南部与西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部星云湖流域分水岭附近;人工植被主要以旱地栽培植被与水田栽培植被,主要分布在的坝区。全区森林覆盖率44.07%。常见的乔木树种有松、华山松、高山楮、黄毛青冈、锥栋、麻栋、栓皮栋、山毛棒、旱冬瓜、红木荷、银叶木荷、滇油杉、山柳、黄杨木等,林下常见马桑、矮刺栋、野山茶、石楠、杜鹃花科、乌饭科、箭竹、刺黄连等灌木。草本植物常见旱茅、金茅、野古草、扭黄茅、白茅、火绒草、翻白叶、画眉草、莎草、蕨类等。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社会状况2019年,区下辖4镇2乡1街道,73个村(社区),434个村(居)民小组,抚仙湖径流区统一托管后,区下辖
17、前卫镇、九溪镇、江城镇3个镇,雄关乡、安化乡2个乡,大街街道1个街道,共涉及64个村委会(社区)、292个自然村。大街街道涉及18个村委会(社区),79个自然村;江城镇涉及16个村委会(社区),88个自然村;前卫镇涉及11个村委会(社区),51个自然村;九溪镇涉及9个村委会(社区),26个自然村;安化彝族乡涉及5个村委会(社区),26个自然村;雄关乡涉及5个村委会(社区),22个自然村。根据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2019年末,区常住人口28.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06万人,乡村人口15.78万人。全区城镇化水平达45.27%,比上年提高Ll个百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89%
18、o,比上年下降0.23个千分点。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66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8元,增长10.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71。1.2.2 经济状况根据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2019年,全区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339362万元,同比增长10.3%o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6189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29749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693424万元,增长9.7%o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457元,比上年增长10.2%o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1461万元,增长5.8%;工业增加值25991
19、7万元,增长14.9%;建筑业增加值169921万元,增长9.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7485万元增长10.6%宏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537万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5851万元,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55851万元,增长7.7%;房地产业增加值88155万元,增长10.2%o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457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2%o1.2.3 土地利用状况区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与耕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为378.65km2,占总面积的44.55%;耕地面积249.08km2,占总面积的29.3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14.40km2,占总面积的13.46
20、其他从大到小依次是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园地、其它土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主要以旱地、水田为主,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56.87%、41.18%o园地主要是果园,占园地面积的97.87%o林地主要是有林地,占林地面积的71.52%o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为村庄用地、建制镇、采矿用地,分别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61.18%、18.16%、17.6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是湖泊、水库,分别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91.33%、4.14%;其他土地主要是裸地。表1.2-1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一级类二级类面积(km2)比例(%)耕地水浇地3.840.45水田102.5712.07旱地141.651
21、6.66设施农用地1.030.12小计249.0829.30园地茶园0.190.02果园15.481.82其他园地0.140.02小计15.811.86林地有林地270.8131.86灌木林地37.984.47其他林地69.868.22小计378.6544.55草地其他草地41.904.93小计41.904.9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建制镇7.380.87村庄24.862.9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240.15米矿用地7.160.84小计40.644.78一级类二级类面积(km2)比例(%)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3.020.36管道运输用地0.000.00小计3.020.3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湖泊水面
22、104.4812.29河流水面0.140.02坑塘水面3.580.42水库水面4.740.56水工建筑用地0.670.08沼泽地0.040.01内陆滩涂0.750.09小计114.4013.46其它土地裸地6.500.76小计6.500.76合计850.001001.3 环境质量与生态状况1.3.1 水环境质量现状(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2个,即大龙潭水源地、廖家营水源地,水源类型均为地下水。2019年共检测监测水质12次,监测指标26项,其中,大龙潭水源地水质达地下水11类标准,廖家营水源地水质达地下水In类标准。如表1.3-1所示。表1.3-1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
23、水源地水质监测情况名称水功能区划类别水质水源地类型2016201720182019大龙潭水源地11I类11I类11类11类11类地下水名称水功能区划类别水质水源地类型2016201720182019廖家营水源地11I类11I类11类11类11I类地下水(2)星云湖水质状况星云湖内常规监测断面有3个,分别是:湖心、李家湾、螺狮铺,均为国控点。根据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2019年星云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劣V类,不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In类要求。尽管星云湖各项保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星云湖水环境整体质量较差,星云湖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如表L3-2所示。表132星云湖水质监测情况年份水功
24、能区划类别2025年目标水质综合评价主要污染物综合营养指数营养状态201611I类V类劣V类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63.12中度富营养2017劣V类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62.86中度富营养2018劣V类总磷64.89中度富营养2019劣V类总磷66.3中度富营养(3)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星云湖入湖河流共有东西大河、渔村河、小街河、螺狮铺河等12条入湖河流。星云湖共有8条入湖河流设有监测断面,分别为东西大河、渔村河、大街河、大庄河、学河、周德营河、螺狮铺河和大龙潭河。主要入湖河流中,东西大河、渔村河和大街河设有省控断面。水质情况如表1.3-3所示。表L33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情况序号河流名称201
25、6年水质2017年水质2018年水质2019年水质1东西大河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2大街河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3渔村河劣V类劣V类V类劣V类4学河IV类IV类IV类IV类5周德营河IV类IV类IV类V类6大龙潭河IV类11I类11I类11I类7大庄河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8螺蛔铺河劣V类劣V类劣V类IV类从上表可以看出星云湖主要入湖河流大多为劣V类水体,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入湖河流污染物以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为主,入湖河道水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1.3.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于2016年建成,2017年1月1日正式运行,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
26、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io)、一氧化碳(CO),臭氧(O3)、细颗粒物(PM25)o根据监测信息,2019年区有效开展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358天,其中一级186天,二级146天,超标26天(其中PMlO超标1天、臭氧超标24天、PM25超标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7%,超标原因:因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因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如表1.3-4所示。表1.3-4区大气环境情况一级天数二级天数超标天数超标因子优良率(%)2016年178750-1002017年2101462臭氧、PM2,599.42018年2271344臭氧、PM2.598.92019年1861
27、4626臭氧、PM2.5sPMi098.41.3.3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市区城市区域环境功能区区划)(2017-2030),城区设置声环境质量监测网格116个,设置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7个,设置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1个。根据2019年的监测结果,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为50.8dB(八),夜间为40.6dB(八),均达功能区标准。1.3.4 土壤环境现状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开展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确定了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共36家企业,划定详查单元71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334个,形成了疑似
28、污染地块分布图,配合省市部门完成采样工作。开展涉铭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完成区吉益电镀厂现场检查及排查表填报。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确定了各企业地块风险等级,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1.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地质灾害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还有少量泥石流、采空区塌陷,是省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十四五”期间,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逐步完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拉网式”的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发放地质灾害防治通知书、编制应急处置报告、确定地
29、质灾害监测员、设立危险警示标志等,同时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网络监测人员的管理,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保障。2025年区建立群测群防点65个,含35个滑坡、24个崩塌、6条泥石流沟,其中江城镇、九溪镇、雄关乡三个乡镇灾点数较多。滑坡、崩塌规模主要为小型和中型,点位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于江城镇、九溪镇、雄关乡;泥石流沟主要分布于安化、九溪、江城等乡镇,活动规模为小、中、大型均有。(2)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区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为导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30、战,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关全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结果的通报,2017年至2019年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均为基本稳定。2、总论2.1 编制背景及意义2.1.1 编制背景“十五五”时期是区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快推进美丽建设的关键期。为推进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玉江政办发20257号)相关要求,并结合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制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o2.1.2 编制意义十五五是
31、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国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关键期,也是区立足新起点、推动新跨越,精心描绘发展新蓝图的关键期。规划的编制并实施将有助于全区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尤其是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
32、续转换,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美丽奠定良好发展基础。2.2 编制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三)省环境保护条例(12)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13)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14)省星云湖保护条例2.2.2政策文件(1)中共
33、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2025年3月)(2)关于“十五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6381号)(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2026年8月)(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6年11月)(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2026年5月)(6)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64号)(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026年2月)(8)关于
34、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环环评2026108号)(环监测202699号)(9)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持续强化依法治污的指导意见(环法规2026107号)(10)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三)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努力将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云办发201923号)(12)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管理工作的通知(云环发202512号)(13)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发20261号)(14)
35、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6-2030年)的通知(云发202213号)(1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五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41号)(16)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17)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发202220号)(18)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19)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云环发202213号)2.2.3 规范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
36、01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2.4 主要参考资料(1)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年)(2)省市三线一单技术报告(3)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30年)(4)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5)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6)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
37、0年)(7)区乡村振兴战略规(2018-2022)(8)区生态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报告(9)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19-2035年)(10)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5-2035年)(11)星云湖保护治理规划(2018-2035年)(12)星云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9-2035)(13)市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14)市区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15)其他专项规划2.3 规划编制范围和期限2.3.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区全境,下辖4镇2乡1街道,73个村(社区),434个村(居)民小组(抚仙湖径流区统一托管后,区下辖前卫镇、九溪镇、江城镇3
38、个镇,雄关乡、安化乡2个乡,大街街道1个街道,共涉及64个村委会(社区)、292个自然村。)2.3.2 规划时限基准年:2019年规划年:十五五”时期,即:20262030年2.4 技术路线本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见图2.4-lo图2.4-1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I3、回顾与形势分析3“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区以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思想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环境质量、推进污染防控及总量减排、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生态
39、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3.1.1 着力提升环境质量3.1.1.1 改善水环境质量按照外源与内源治理并举、工程项目与管理措施并重、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思路,全力以赴做好星云湖保护治理各项工作。一是保护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工程5口深井全部建成投入运行,日处理富藻水43万方,出水水质达IV类,截至目前,已处理富藻水1175.6万立方米,完成生态循环补水971.9万立方米,已规范处置藻泥约2057吨;星云湖12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扫尾,已完成投入运行有9条;环湖截污治污工程截污干渠开挖已全面贯通,31台村
40、落一体化处理设备已安装完毕;星云湖湿地湖滨带提质改造工程36公里湿地湖滨带全部开工,南岸子项已完成湿地打造、截污沟提质等工作,东西北岸子项已完成全湖岸线清表;星云湖一级保护区四退三还一期工程正有序推进;完成向星云湖生态补水6885万方。截至目前,星云湖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项目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治理项目共19项,计划投资36.6亿元,所有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11项,已完成投资21亿元。二是河(湖)管护机制不断健全。建立星云湖流域河(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工作深入落实,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启动河长清河清四乱”专项行动;成立了区河(湖
41、保护治理专项督导组,开展全区河湖全流域保护治理专项督导;进一步加大环境检查执法力度,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2件,罚款金额256.4384万元,关闭改造散乱污企业23家;完成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并颁布实施,完成省星云湖保护治理规划星云湖流域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上报;整改完成2019年星云湖保护治理雷霆行动8方面12项问题。3.1.1.2 空气环境质量防治有效开展区认真实施市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把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治理,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强化监管,精准治污,创新机制,考核问责。一是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督促城区建筑工地的责任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规范
42、作业,城区所有在建工地都已按文明工地要求设置围挡。加强对城内渣土运输车辆的管理,严格按照省城市管理条例的要求,强化监督检查,细化扬尘治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适时开展扬尘治理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城区项目全面核查,进一步落实扬尘治理措施。二是做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大气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三是严把燃煤锅炉准入关,全面禁止新改扩建燃煤锅炉,2019年淘汰城区燃煤锅炉2台。四是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治。五是深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严格巡查禁止秸秆焚烧,并配合乡镇、农业部门开展秸秆禁烧宣传
43、六是严格落实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主动公开大气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七是全面淘汰黄标车,全区1644辆黄标车全部报废处理。八是进一步完善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十是鼓励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目前辖区液化石油气用户7640余户。2016年至2019年,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92%以上。3.1.1.3 噪声污染防治进一步深入强化一是做好城区噪声功能区划定工作,编制了市区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2017-2030)。二是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对沿街商户、酒吧、夜市、烧烤摊点、商业广场、经营户进行督促,避免噪音扰民。要求建筑工地尽量避开夜间施工,禁止夜间施工噪声扰民。三是加强交通干线噪声管理。围绕幼儿园、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周边道路采取禁鸣管理。2018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为50.2dB(八),夜间为40.8dB(八)o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昼间为65.3dB(八),夜间为51.9dB(八)o2019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为50.8dB(八),夜间为40.86dB(八)o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昼间为63.5dB(八),夜间为49.8dB(八)o3.1.1.4 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完成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划分为三类;完成一图一表一报告;完成128个协同采样点采样,同时完成加密采样点4个。开展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