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序 号名称1 项目工程图纸2 地勘报告3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16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165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施工准备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准确无误,施工前应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学习教育,严格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明确测量任务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测量作业规程及本公司技术部编制的测量管理制度。资料收集:收集武汉地区地址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地下及附近场地现状资料,如管线走向、高程和其所在位置等。2.2 深化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并校
2、核图纸,着重了解工程现场具体情况和定位条件,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地下地上的标高变化,领会设计方面对测量精度的要求。2.3 测量器具的检定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是测量前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步,仪器钢尺的准确度是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 计量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鉴定周期以及经鉴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所以本工程所用的仪器、钢尺、塔尺等必须严格按计量法中有关规定送检定部门做检定、检核。经鉴定、检核合格的仪器方可使用。2.4 人员安排本工程施工测量队伍由一名测量技师和三名测量工程师组成测量班组 , 在技术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包括制定测量施工
3、方案、组织验线、测量资料汇编、现场放线,填写测量施工日志等工作。2.5 仪器准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全 站 仪台1有效合格检定证2水 准 仪台3有效合格检定证3经纬仪台3有效合格检定证4激光铅垂仪台1有效合格检定证55m 塔尺把3有效合格检定证650m 钢尺把2有效合格检定证对讲机、线坠、计算器、盒尺、墨斗、水平尺等若干辅助器具。2.6 导线桩的校核根据规划局所给定的控制点,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建筑物各边长、方位角,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复测现场导线桩之间的关系结果满足工程测量作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2.7 水准点的复核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复合法进行校核观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3.
4、平面控制3.1 测量难点本工程现场:雨季施工,工期紧、交叉作业较多,场地较大,配套楼基坑开挖深、支护易变形,会直接造成控制点的损坏等等。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建立一个稳固可靠、使用方便的控制网尤为重要。3.2 总体思路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首先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的总控制网,采用 GPS结合全站仪导线法测量。根据一级控制网建立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在基坑外围建立控制网;地上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将轴线控制网投测在首层楼面上,用激光垂准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并采用外控法进行校核。建筑物的各细部尺寸控制以轴线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细部控制点进
5、行加密,建立三级控制网。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3.3 测量准备1)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 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 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2) 基准控制点 ( 网) 的复测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 ( 网) 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 ( 网) 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3) 布设原则及精度 平面控制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
6、制低精度的原则。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3.3-1 的规定:表 3.3-1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序 号分类项目1等级测角中误差 (m测距相对中误差相对闭合差 )2四等 2.51/800001/35000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图 3.3-2 。4. 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网是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物与市政工程高程测设的基本依据。在获得不少于两个水准点后,用附和或闭合水准测量法校核无误后,沿场区周围测设一闭合水准环,点间距不大
7、于100 米,且通视良好。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经复测、平差后,作为首级高程控制网,然后再向场区内加密二级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表4.2 。表 4.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序分类项目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前后视距累视线高度基辅分划读数1等级差(m)积差 (m)(m)之差 (mm)(m)2二等301.03.0 0.3 0.35. 测量控制桩点的控制、保护和复测5.1 测量控制桩点的布设原则为确保我们现场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设。5.2 测量控制桩的保护各点控制桩用砖砌成
8、一个 0.5m 0.5m 的平台中间留一个涂刷防水红漆的方桩,并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 1.5 m 1.5 m 的护栏,并制作标识,标明轴线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派专人看管。5.3 控制桩点的复测控制桩点的复测应定期进行,轴线控制线的施工测量过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网线,都应复测一次;首级控制点也应在 1 2 个月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应齐全,具有可追溯性。6. 施工测量6.1 土方工程测量1) 平面测量进场后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经纬仪复核基坑土方开挖轴线的准确性。2) 高程测量在基础高程测量施工时,深度利用高程控制水准点进行测
9、量。3) 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基础底板余土及基础承台、基础梁土方方开挖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基底深度进行实时测量,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6.2 基础结构工程测量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 0.5 、测距精度为 1mm+1ppm的全站仪。2) 平面测量垫层轴线放样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投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 2mm,见图 3.1.2-1 。轴线放样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 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 ( 轴线标志 ) ,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两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见图 3.1.2-2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