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乘数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70449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乘数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宏观经济学乘数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宏观经济学乘数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宏观经济学乘数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宏观经济学乘数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节第五节 乘数论乘数论 乘数论乘数论n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c 1000 0.8 y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 y(1000 i)/(10.8)i600 时,时,y8000 i700 时,时,y8500投资增投资增100,收入增,收入增500投资引起收入增加投资引起收入增加 5 倍倍c+i2c+i1c=1000+0.8y8500yc,c+i170080005000c=y45160010001000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n 解释解释 投资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 y1100;如果边际;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要素收入100中

2、有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用于购买消费品。80 的购买形成新收入的购买形成新收入 y2 80,其中,其中80 0.864 再次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 64,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 y1001000.81000.80.8.100 1/(10.8)500 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100元的初始消费元的初始消费,也是一样的也是一样的效果。效果。乘数论乘数论 支出增加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第一轮第一轮 甲甲 100 乙乙 100第二轮第二轮 乙乙 80 丙丙 80第三轮第三轮 丙丙 64 丁丁 64 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支出总的增加

3、收入总的增加新增增加新增GDP新增国新增国民收入民收入c,c+iy50008000850045c=yc+i2c+i1c=1000+0.8y100016001700iy投资乘数的形成投资乘数的形成n 乘数理论乘数理论(multiplier)均衡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y=(+i)/(1-)自发消费自发消费 i i 固定自发计划投资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论推导二乘数论推导二 令(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令(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 y c i 则则 y=(+i)/(1-)=(+i)自发总需求:自发总需求:总需求中不随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收入变动而变动的的自发消费与投资1-1AD

4、Continue则则 y=AD 乘数乘数 k:总需求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总需求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1-1y=AD1-1ADyk=1-MPC1k=1-1=ADy=1-1n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n0.9乘数最大的是: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751-MPC1k=1-1=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乘数越大。则乘数越大。第六节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n 问题或内容提要问题或内容提要 什么叫定量税

5、什么叫比例税?什么叫定量税,什么叫比例税?在定量税和比例税的条件下,分别求在定量税和比例税的条件下,分别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用图示表示并解释得到的结果。用图示表示并解释得到的结果。一、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一、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假设消费函数为c=+yd,yd 表示居民可支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配收入,定量税为T,投资为,投资为 i,政府购买为,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l方法方法1 1(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法)总供给法)解:因为解:因为yd=y 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根据均衡方程式,

6、有:y=c+i+g=+yd+i+g=+(y T)+i+g 得到:得到:y=(+i+g T)/(1)可知,有税收时的可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E=(+i+g T)+y 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数:E=(+i+g)+y总供给函数:总供给函数:E=y于是得出结论:征收于是得出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向下下平行移动平行移动 T个单位个单位。Ey0E=yc=+yE=(+i+g-T)+yy*E=(+i+g)+y有税收时的均衡国民收入有税收时的均衡国民收入l 方法方法2(投资(投资-储蓄法储蓄法)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

7、道,储蓄函数:数:s=yd c=+(1)yd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 S=sp+sg=+(1)yd+(T g)=g+T+(1 )y 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i=S=g+T+(1 )y 解得:解得:y=(+i+g T)/(1 )可知,有税收时的可知,有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S=g+T+(1)y 无税收时的总储蓄无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函数的表达式:S=g+(1)y 于是得到结论,征于是得到结论,征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曲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曲线向线向上平上平移了移了 T单位。单位。0yEE=yE=ic=+

8、yS=-g+(1-)yE=(+i+g-T)+yE=(+i+g)+yS=-g+T+(1-)y第七节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在三部门条件下,对于定量税的情况,均在三部门条件下,对于定量税的情况,均衡收入水平为:衡收入水平为:由此可得各类乘数由此可得各类乘数第七节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定量税情况)(定量税情况)三部门经济中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的乘数政府支出政府支出乘数乘数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支付乘数平衡预算平衡预算乘数乘数1、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v含义: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含义:收入变

9、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v其他条件不其他条件不变,仅g变动。2、税收乘数(定量税情况)、税收乘数(定量税情况)v含义: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收入变动的税收含义: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收入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变动的比率。结论结论:(1)t对对y的影响为负;的影响为负;(2)Kt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收增加而减少;(3)税收变动对产出的影响程度税收变动对产出的影响程度小于政府支出的影响。小于政府支出的影响。为此,政府需重视政府支出的作用。为此,政府需重视政府支出的作用。3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v含义: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

10、变动的政府转含义: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移支付变动的比率。%结论结论(1)1/(1-)/(1-),所以改变政府支),所以改变政府支出相对有效。(出相对有效。(2)ktr的绝对值等于的绝对值等于kt,所以同时,所以同时增税、增加转移支付不会影响国民收入。增税、增加转移支付不会影响国民收入。4 4、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vv含义含义:是指政府增加等是指政府增加等量的购买支出与税收以相量的购买支出与税收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动的比率。Kb=1Y Y表示表示g g变动和变动和t t变动所导致的

11、综合变动所导致的综合的的Y Y变动结果变动结果证明过程请看证明过程请看P471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A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倒数B与政府购买乘数相等与政府购买乘数相等C与税收乘数相等与税收乘数相等D等于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为0.6,一,一国的净税收减少国的净税收减少30万元,万元,则国民收入增加则国民收入增加vA45万万vB30万万vC75万万vD40万万练习题练习题 例题一例题一: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为可支配收入为可支配收入),),意愿投资意愿投资 i=50,政府购政府购买支出买支出 g =200,政府转移支付

12、政府转移支付 tr =62.5,税收税收t =250,(,(单位都是单位都是 亿美元亿美元),),试求试求:(1)均衡收入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投资乘数;(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解:(1)Y=C+I+G =100+0.8(Y-t+tr)+I+G =100+0.8(Y-250+62.5)+50+200 解得解得:Y=1000亿美元亿美元(2)投资乘数投资乘数1-1 =1/(1-0.8)=5(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5 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0.8/(1-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素材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