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袁志刚.ppt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71059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601 大小:4.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袁志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1页
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袁志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1页
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袁志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1页
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袁志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1页
宏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袁志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1 章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01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1名人名语名人名语!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政 策时,总是记着各种模型。”格里高里.曼昆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中国宏观经济现象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

2、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1.6 本书的体系安排本书的体系安排3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4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增长源泉v劳动人口增长v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5美国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年人均实际GDP

3、 6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7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三:失业(Unemployment)基本概念v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度量方法v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8美国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年失业率 9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Inflation)基本概念v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产生原因v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旺、工

4、资等成本上升10美国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年通货膨胀率 11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Economy)封闭经济开放经济v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v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12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14.15%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1990 620.90001991 718.40001992 849.40001993 917.40001994 1210.1

5、001995 1487.8001996 1510.5001997 1827.9001998 1838.1001999 1949.3002000 2492.0002001 2661.000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0113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v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货币政策v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14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中国宏观经济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增长源泉v劳动人口增长v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15年份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中国宏观经

6、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增长与波动国国民民收收入入增增长长率率(%)-30-20-100102030505560657075808590950016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171979年以来,中国

7、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就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年份进口出口外国直接投资1980200.17181.918.02/420012436.12661.5468.8 单位:亿美元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18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v宏观经济预测v宏观经济分析v宏观经济研究19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如总产出、总就业水平和平均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或 汇 率 的 变 化 如 何

8、影 响 这 些 总 量。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意义在的意义20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流派 与方法之争与方法之争21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15c初-17c)(17c中-19c初)(19c初-20c30年代)(20c3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高级前史资本主义初阶段阶段各种价值理论各种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批封建社会批封建社会边际效用价值理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无政府主义,自由竞争无

9、政府主义,自由竞争鼓吹资本主义鼓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三次修改三次修改1.垄断(张伯伦等)-个量问题2.凯恩斯主义 -总量问题3.序数效用价值论 和一般均衡 -个量问题萨缪尔森萨缪尔森组装组装混合经济70 70 年代年代滞滞 胀胀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22古典宏观经济模型v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凯恩斯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的均衡新古典综合派AD曲线(凯恩斯的)AS曲线(工资刚性)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政策解释经济运行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

10、争23人物简介:Milton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v消费v货币史与货币政策v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24人物简介:RobertE.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v理性预期v货币中性理论v转型经济分析25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v早期宏观经济思想v古典方法v凯恩斯主义v货币主义v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v供给学派v理性预期学派26 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v汉森-萨谬尔森提出45度线的说法。v索洛等人建立了“新古典增长”模型v菲利普斯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解释通货膨胀v希克斯和莫迪里亚尼,根据古典Ns

11、和Nd,得到凯恩斯理论中小于充分就业状态(r不能上下波动;陷阱;工资刚性)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27 新货币数量论自然率假说政策主张:赞同货币政策,反对财政政策,同时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主张单一政策规则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28 供给学派v理论核心:供给创造需求本身v重点分析:供给效应v主要观点:关于边际税率的单个基本命题v拉弗曲线税收量 T税率 tOtP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29 理性预期学派v预期与理性预期:

12、概念及其类型v 基本观点:自然率假说;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等于上期实际值上期实际值及其变化上期实际值及其误差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30 新古典宏观和新凯恩斯的差异v 基本假设的分歧:基本假设的分歧:市场是否出清。v 对经济波动解释的分歧:对经济波动解释的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新凯恩斯主义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解释。v 政策主张上的分歧:政策主张上的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经济政策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刺激总需求。1

13、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流派与方法之争31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v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v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v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32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v当出现新的问题和现象时,进行宏观经济研究,得到的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称为宏观经济模型,相当多的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v翻开高级宏观经学课

14、本满眼都是数学模型。因此,要想在经济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必须有坚实的数学基础。331.6 本书结构体系本书结构体系v宏观经济学基础v理论体系的深入与扩展v前沿课题的讨论34第第 1 章章 结束结束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01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35第第 2 章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36 2.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

15、NP)v定义、区别和联系v名义与实际GDP(GNP)v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v现在生产和销售v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vGDP(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72.2 三种不同方式计算三种不同方式计算GDP:产出、收入和支出:产出、收入和支出v产出法测算v收入法测算v支出法测算2.3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个人收入(PI)和可支配收)和可支配收入(入(DPI)2.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和国民帐户体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8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流量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价格指数和通货

16、膨胀2.7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9定义v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在一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v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2.1 GDP和和GNP402.1 GDP和和GNP区别v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v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4

17、12.1 GDP和和GNP联系v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422.1 GDP和和GNP名义与实际v名义GDP(GNP)(nominal)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v实际GDP(GNP)(real)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v最终产品和劳务(finalgoodsandservices)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物品及服务,直接进入使用过程v中间产品和劳务(intermediateproducts)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产品及服务现在生产和

18、销售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43&某人请教酿酒的方法,师傅说:“一斗米、一两曲、两斗水混合在一起,七天便酿成酒了。”某人回家后,用两斗水、一两曲混合在一起,恰恰忘了放米。七天之后取来一尝,和水没有什么区别。某人前去责备酿酒师傅,说他过于保守,没有传授真诀。师傅说:“你肯定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某人说:“我按照你说的方法,用了足量的水和曲。”师傅说:“你放了米吗?”某人低下头沉思半晌,说:“我忘了放米。”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酿酒酿酒的故事的故事44故事说明了什么?请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角度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酿酒酿酒的故事的故事v故事酿酒告诉了我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密切关系。中间产品虽不

19、计入GNP,但在经济活动中却非常重要,因为最终产品是在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由于没有放米,酒便无法酿出。45售价中间产品价格增值小麦1000100面粉15010050面包250150100零售30025050总计800500300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46GDP(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vGDP(GNP)没有考虑非市场活动v人均GDP(GNP)无法考察价格水平不同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v人均GDP(GNP)不反映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vGDP(GNP)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及环境保护2.1 GDP和和GNPGDP(GNP)是一个国

20、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47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生产法测算GDPv定义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综合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48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生产法测算GDP特点v市场价值有用但不经过市场交换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记入。v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v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和服务: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

21、服务中消耗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产品和服务: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产品和服务。49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定义v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因为所有这些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因此我们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测算GDP。50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v消费支出(C)v投资支出(I)v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v净出口(NX)51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消费支出(C)v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

22、的购买。v家庭消费支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服务支出52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投资支出(I)v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新资本品商业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v企业存货投资:库存53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政府对商品服务的购买(G)v国防支出v基础设施建设v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开支以及向政府工作人员支付的薪金。54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净出口(NX)v出口额减去减去进口额出口: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

23、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或政府对这些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进口:本国居民、企业或政府对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55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56美国美国2000年年 GDP及其支出部分及其支出部分57我国我国GDP的构成(的构成(1997)构 成价值(亿元)比例(%)居民消费36117.847.48投资27867.336.63政府采购9347.112.28进出口2745.03.61国内生产总值76077.2100来源: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199858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五大类收入三

24、大类其他项目59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五大类收入国民收入(NI)v劳动者收入v所有者收入v个人的租金收入v公司利润v利息净额60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五大类收入劳动者收入v劳动者工资v来自雇主的其他补贴v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社会保障金61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五大类收入所有者收入v所有者:不受他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v所有者收入包括: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62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五大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v个人在出租土地等资财

25、时的租金收入63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五大类收入公司利润v公司利润:公司销售收入扣除工资、利息、租金以及其他成本项目后获得的净剩余。v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除上缴公司税和用作公司股东的红利之外剩余的部分。64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其他三大类项目企业间接税v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v企业间接税不同于公司利润税,他没有出现在五大收入项目中但却构成政府收入。vNI加上企业间接税就得到了国民生产净值(NNP,NetNationalProduct)。NNP=NI+间接税65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

26、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其他三大类项目折旧v一定时期内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固定资本消耗的补偿。v五项收入中,折旧总是被扣除的项目,所以需要重新加上。GNP=NNP-折旧66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其他三大类项目国外要素净支付v从GNP过渡到GDP必须减去国外要素净支付GDP=GNP-NFP672.3 NI、PI和和DPI基本术语回顾vGDP:国内生产总值vGNP:国民生产总值vNNP:国民生产净值vNI:国民收入vPI:个人收入vNFP:国外要素净支付682.3 NI、PI和和DPIGNP折旧NNP间接税NIPI=NI-企业利润-社会保险金+转移支付

27、净利息收入+红利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收性支付DPI692.4 MPS和和SNA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v1978年以前v承袭前苏联v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v统计范围不包括第三产业,统计口径包括中间投入品国民帐户体系(SNA)v1978年以后v世界各国普遍采用v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v统计范围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又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只统计最终产品和劳务。70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v一国或一家庭的富裕程度或者说经济福利水平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或家庭当前收入还取决于财富拥有量。v决定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财富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v整个国民储蓄转化为国民财富

28、使得财富积累还要有个投资过程。71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存量与流量v存量(Stock)在一定时点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财富)v流量(Flow)在一定时期时期上测算出来的量(储蓄)72存量与流量存量与流量73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存量与流量v今年的储蓄(流量)等于今年和去年财富(存量)之差。74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存量与流量v今年的资产(存量)等于去年的资产(存量)加上今年的投资(流量)75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存量与流量v今年的资产(存量)等于去年的资产(存量)加上今年的投

29、资(流量),并扣除资产(存量)的消耗折旧。76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和实际GDP 如何衡量GDP?v GDP的英文定义:GrossDomesticProduct(GDP)isthemarketvalueofallfinalgoodsandservicesproducedwithinaneconomyinagivenperiodoftime.Marketvalue77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和实际GDPv名义GDP按当前价格计算v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78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的构造v可变权

30、数价格指数(Variable-WeightPriceIndex)v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Fixed-WeightPriceIndex)79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的构造v 可变权数价格指数(Variable-WeightPriceIndex)80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的构造v 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Fixed-WeightPriceIndex)81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v 价格在每一时期上涨的百分率82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CPI)GDP通缩指数(GDPDe

31、flator)83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CPI和GDPDeflator的区别vCPI度量消费者购买的所有商品和服务,GDPDeflator度量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服务vCPI包括从海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GDPDeflator只度量在国内生产的产品vCPI是固定权数价格指数,GDPDeflator是可变权数价格指数84美国美国1948-2000年年CPI及及GDP通缩指数通缩指数852.7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v名义利率是根据名义价值计算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v实际利率是根据实际价值计算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v两者之差为通货膨胀率862.

3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生产函数v一国经济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该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v假定资本存量在短期内不变,产出就唯一地与就业量联系。87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劳动年龄人口(Working-AgePopulation)v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劳动力人口(LaborForce):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但继续寻找工作的)-就业人口-失业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NotinLaborForce):不愿意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88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失业率(RateofUnemploy

33、ment)v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率就业率(RateofEmployment)v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89美国美国2000年劳动年龄人口状况年劳动年龄人口状况90美国美国2000年劳动年龄人口状况年劳动年龄人口状况v劳动力人口=135.2+5.7=140.9v失业率=(5.7/140.9)100%=4.0%v劳动力参与率=(140.9/209.7)100%=67.2%91失业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关系失业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关系不在劳动力人口就 业人口失业人口92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失业的种类v摩擦性失业v季节性失业v周期性失业v需求不足性失业

34、v技术性失业v结构性失业v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93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v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百就业v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消除,只存在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职位的空缺数等于寻业人员的总数如果再提高就业率就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v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预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94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N 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供给在劳动市场处于均衡时,在劳动市场处于均衡时,就业水平是由均衡时的工就业水平是由均衡时的工资水平决定的资水平决定的。工资水。工资水

35、平也称工资率。平也称工资率。W*/P N*W/P95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奥肯定律(OkunsLaw)v阿瑟.奥肯(ArthurM.Okun)v奥肯定律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实际产出增长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96 奥肯定律奥肯定律资料来源:曼昆资料来源:曼昆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五版),(第五版),P.3697小结小结v流量和存量:流量是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情况。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得的数量值。v储蓄和财富:储蓄是每一年国民收入中没有被消费掉的部分。每一年的储蓄积累起来构成国家的财富。v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当期市场价格水

36、平衡量的一个经济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衡量的一个经济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v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就业率是已经就业的人数和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之比。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预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其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98第2章结束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国国国国民收入核算民收入核算民收入核算民收入核算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99第第 3 章章总支出与国民收入总支出与国民收入总支出与国民

37、收入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产产产产品市场角度品市场角度品市场角度品市场角度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100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3.3简单模型及其扩展简单模型及其扩展3.4 乘数与加速数原理乘数与加速数原理101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v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102要要 素素 市市 场场产品劳务市场产品劳务市场家庭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企业部门(1)提供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2)支付报酬)支付报酬(3)购买产品)购买产品(4)商品提供)商品提供3

38、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103漏出(leakage):指家庭将其收入部分用于储蓄,而没有全部用于消费。注入(injection):指厂商获得了追加的投资。厂商厂商家庭家庭支付报酬支付报酬消费支出消费支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漏出漏出(储蓄)(储蓄)注入注入(投资)(投资)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104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资料来源:资料来源:Mankiw,Macroeconomics,5th Edition,P.36105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从支出角度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v消费(Consumption)v投资(Investme

39、nt)v政府支出(GovernmentExpenditure)v净出口(NetExport)106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曹冲称象曹冲称象&曹冲是曹操的儿子,小时候非常聪明。一天,孙权派人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群臣有无良策。群臣面面相觑,无言以答。突然,曹冲开口道:“把大象放到一条大船上,把船身水浸到的位置刻下印痕,然后再把很多石头装到船上,使水又浸到刚才的记号。这时,把石头一块块称一下,再进行汇总,石头的总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大喜过望,自此对曹冲越加钟爱。107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曹冲称象曹冲称象我们在计算经济总产出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直接计算总产出是非常困难的,

40、因为有时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难以区别。但是,有了这个恒等式,我们就可以采用比较容易的方法收入法与支出法来进行统计。108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三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厂商厂商家庭家庭 支付报支付报酬酬 消费支消费支出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储储蓄蓄 投资投资政政 府府征征税税征征税税政政府府购购买买转转移移支支付付109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1103.1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YAEAEY100100支出等于收入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收入=100支出支出=100100IU0111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影响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v收入

41、水平v商品价格水平v利率水平v收入分配状况v消费者偏好v家庭财产状况v消费信贷状况v消费者年龄构成v季节与气候v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112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v收入增加,消费增加v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113某家庭消费表某家庭消费表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三版),第第299页页 (1)(2)(3)(4)收收 入入 消消 费费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114消费曲线消费曲线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三版),第第301页

42、页Y0123C681012144567C=C(Y)45。线表明收入等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于消费115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第三版),第302页页Y0123C681012144567C=a+bY45。线表明收入等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于消费116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v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v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117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凯恩斯储蓄函数v收入增加,储蓄增加v储蓄随收入增加

43、的比例递增118某家庭储蓄表某家庭储蓄表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第三版),第303页页 (1)(2)(3)(4)收收 入入 储储 蓄蓄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119储蓄曲线储蓄曲线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三版),第第301页页Y0-1S681012141234S=S(Y)120线形储蓄曲线线形储蓄曲线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三版),第第304页页Y0-1S681012

44、141234S=-a+(1-b)Y121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凯恩斯储蓄函数v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v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122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vAPC和APS的关系vMPC和MPS的关系123消费及储蓄曲线消费及储蓄曲线资料来源:尹伯成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三版),第第305页页Y0-1S1012141234S=-a+(1-b)YC=a+bY1243.2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v国民收入分配越不

45、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v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累进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v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1251978-1991某些年份全国居民收入与某些年份全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消费资料来源:袁志刚资料来源:袁志刚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版),P133 年年 份份 收收 入入 消消 费费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亿(亿 元元)(亿(亿 元元)126两部门的收入决定v公式法:v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I=Sv45线分析法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简单模型及其扩展Y=C+IC=a+bYI=I0127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简单模型及其扩展三部

46、门的收入决定v公式法:v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I+G=S+Tv45线分析法Y=C+I+GC=a+b(Y-T)T=T0+tY I=I0,G=G0128C+I+G总收入总收入 Y总支出总支出(C+I)oY*C45oC+I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简单模型及其扩展129四部门的收入决定v进出口规律:进口:M=M0+mY(自发性进口、诱发性进口)出口:取决于一国的市场竞争实力,与该国收入水平无明显关系,故X=X0v公式法:v45线分析法Y=C+I+G+(X-M)C=a+b(Y-T)T=T0+tY I=I0,G=G0,X=X0 M=M0+mY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简单模型及其扩展130C+I+G总收入总收

47、入 Y Y总支出总支出(C+I)C+I)oY*C45oC+IC+I+G+(X-M)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简单模型及其扩展131乘数v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KI=Y/Iv最早为就业乘数,由卡恩英提出,后凯恩斯提出投资乘数。还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乘数和出口乘数。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32投资乘数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Y=C+I+GC=a+b(Y-T)T=T0I=I0,G=G0133C+I总收入总收入 Y Y总支出总支出(C+I)C+I)oY

48、C+I45oIYY乘数效应示意图乘数效应示意图134Y=I+Ib+Ib2+Ib3+Ib4+.假设:b=0.8=MPC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35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固定税)税收乘数(比例税)转移支付乘数136Y=C+I+GC=a+b(Y-T)T=T0I=I0,G=G0乘数推导乘数推导1 1: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37乘数推导乘数推导2 2:税收乘数(固定税):税收乘数(固定税):T=TT=T0 0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Y=C+I+GC=a+b(Y-T)T=T0I=I0,G

49、G0138乘数推导乘数推导3 3:税收乘数(比例税):税收乘数(比例税):T=TT=T0 0+tY+tYY=C+I+GC=a+b(-T)T=T0+tYI=I0,G=G0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39Y=C+I+GC=a+b(Y-T+Tr)T=T0,Tr=Tr0I=I0,G=G0乘数推导乘数推导4 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40乘数推导乘数推导5 5:政府平衡预算乘数:政府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平衡预算平衡预算平衡预算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41加速数:YI原因:YC消费品生产投资品生产I加速数公式:投资与收

50、入公式:It=v(Yt-Yt-1)投资不是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收入变化的函数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42资本产量比:指生产单位产量(以货币单位计算)所需要的资本设备的价值。用v代表资本产量比率,k和Y分别代表资本和产量,则vk/Y假定某企业资本一产量比为10,并假定该企业资本设备共值6000万美元,它由20台新旧不同的机器构成,并且每年磨损1台,因此每年要重置1台,即每年补偿折旧的重置投资是300万美元。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43假设假设:vk/Y=10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乘数和加速数原理144第第 3 章章 结束结束总支出与国民收入总支出与国民收入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励志书籍工具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