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举例.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7191308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举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植物蛋白质提取关键点:a、种子研磨充分 b、蛋白质尽量溶解 c、蛋白质尽量沉淀所需药品:NaCl、C2H5OH、(NH4)2SO4、NaOH、HCl、CH3COOHNa2SO4冰水注:Na2SO4,芒硝,禁与强酸、铝、镁相配。药品溶解度:NaCl,36g20; (NH4)2SO4,76.7g25; Na2SO4, 19.5g20其中溶解蛋白质的常用中性盐是NaCl、(NH4)2SO4、Na2SO4、Mg2SO4等、盐析法 原理: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蛋白质溶液中

2、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之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从其他蛋白中分离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将硫酸铵、硫化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 步骤:溶解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盐析(低温)离心沉淀蛋白质透析 等电点法(本方法中最好不要用Na2SO4): 原理:在等电点时,

3、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等电点时的许多物理性质如黏度、膨胀性、渗透压等都变小,从而有利于悬浮液的过滤。 步骤:溶解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调节PH,析出蛋白质离心沉淀蛋白质 透析 、有机溶剂法: 原理: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电解常数,从而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的降低;另外,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故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而分离的方法,称“有机溶

4、剂分段沉淀法”,它常用于蛋白质或酶的提纯。使用的有机溶剂多为乙醇和丙酮。 高浓度有机溶剂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操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并在加入有机溶剂时注意搅拌均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大。由此法析出的沉淀一般比盐析容易过滤或离心沉降,分离后的蛋白质沉淀,应立即用水或缓冲液溶解,以降低有机溶剂浓度。 操作时的pH值大多数控制在待沉淀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有机溶剂在中性盐存在时能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少变性,提高分离的效果,在有机溶剂中添加中性盐的浓度为0.05mol/L左右,中性盐过多不仅耗费有机溶剂,可能导致沉淀不好。 步骤:溶解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向其中加乙醇(低温)离心沉淀蛋白质现以等电点法提取大

5、豆蛋白为例: 大豆 粉末 浸取 离心取上清液 残渣A 干燥、分析酸沉 离心取沉淀 水洗 离心取沉淀 残渣B 干燥、分析溶解中和 干燥、分析 注: 用0.01molL Nacl溶液浸取,用NaoH溶液调节浸取液PH为7.59.0(8.0为宜)梯度7.5、8.0、8.5, 温度3060(室温亦可), 每10mL浸取中加入1g大豆蛋白粉末,在振荡器上震荡12h。 、 离心1030min,转速4000rmin 用盐酸或乙酸调节溶液PH为3.06.0(4.5为宜)梯度4.0、4.5、5.0,沉淀时间为0.51h,轻微震荡 用0.5molL Nacl溶液溶解沉淀并搅拌 搅拌溶解,用NaoH溶液、盐酸调节溶

6、液PH至7.0A .植物蛋白中主要含有清蛋白类(可以溶于水、稀酸、稀碱、稀中性盐中)和球蛋白类(优球蛋白不溶于水,溶于稀酸、稀碱、稀中性盐中;拟球蛋白则全溶)。B.待用等电点法取得一定量蛋白产品后,再用等电点法确定最适于蛋白质溶解的PH及PI。盐析法、有机溶剂法亦可用这些蛋白产品来确定有关溶剂的适宜浓度,最后实验时对这些浓度进行微调以确定最佳。 数据记录表:浸取时间2h,离心时间20min,酸沉时间1h处理浸取PH酸沉PH加入粉末的质量/g干燥蛋白的质量/g干燥残渣A的质量/g干燥残渣B的质量/gT18.55.0T28.54.5T38.54.0T48.05.0T58.04.5T68.04.0T77.55.0T87.54.5T97.5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