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193418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宋濂(13101381),明朝开国元勋,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供大家参考选择。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2、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问起大臣们的好坏),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2)援( )疑质理(3)宋濂尝(

3、)与客饮 (4)濂具( )以实对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1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15.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参考答案:12 担心 引、提出 曾经 都,全14.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15.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原文编辑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

4、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1译文编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

5、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了进谏的人。 1注释编辑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2. 朕 (zhn):皇帝自称。 3. 尝:曾经 4.密:秘密,这里作动词 5.具:全,都 6.惟:只 7.方:正8.恶:同勿。 9.诚:果真 10.宋

6、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11.馔:饭菜12.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13臧否(zng p ):善恶 14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15或:有的人 16因:于是 17既而:不久 18悉:全,都 19.微:(如果)没有宋濂进谏 宋濂进谏文言文答案宋濂(13101381),明朝开国元勋,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宋濂坚持散文要明

7、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