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7202027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镜的有关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

2、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四、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结构(1)反光镜:一面是 (

3、光线强时用),一面是 (光线弱时用)。(2)粗准焦螺旋: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细准焦螺旋:转动它,镜筒的升降范围 。(3)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 。(4)知识小结:1.光线强时,用 面镜, 光圈;光线弱时,用 面镜, 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3.区分目镜和物镜: 上有螺纹, 上没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4.观察的对象: 薄而透明的材料-玻片标本 玻片类型:装片 切片、涂片二、显微镜的使用(惯用右手的人)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离实验桌的边缘约7厘米的的位置略偏 。2.对光:转动

4、 ,使 物镜正对通光孔;将遮光器的一个适合光圈对准通光孔,左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右一只眼要 。转动反光镜,目镜内出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 。3.观察(调焦) (1)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让标本正对 。用压片夹固定后,从侧面看着 ,转动 ,使镜筒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2)左眼在 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若物像不清晰,可略微转动 ,使物像清晰(3)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的操作: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物镜为高倍物镜, 物镜为低倍物镜(填字母) 。 操作要领口诀:先降后升、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标本视野中的物像6bp

5、4.收镜:(1)压片夹转向 后方 ;反光镜移到 垂直 方向;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载物台上通光孔的 两侧 ;镜筒降至 最低 。(2)按取镜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三、显微镜的成像1.显微镜视野里成的像是 像。2.物像移动: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玻片)移动的方向 。 若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上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向 方向移动. 3.视野中的黑点可能存在的三个位置: 、 、 。如何判断? 排除法:4.视野中的 :一般来说, 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发亮(见下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就会变形或移动。 5.低倍

6、镜和高倍镜下的视野:右上图 是 下的视野, 是 下的视野。对比可知,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内的3点变化:细胞体积由 变 ,细胞数目由 变 ,视野的明亮程度由 变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外界光线依次经过的结构到达我们眼睛的: 眼睛四、基础练习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D(lO):(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 。(填字母)(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 。(填字母)(3)将写有字母“p”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的物像是 。(填字母)2.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

7、。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3右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转换到视野B时,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转动粗准焦螺旋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移动玻片把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ABCD4如图所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5.让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重注视物镜,其目的是( ) A方便操作 B以便物镜能对C保护载物台准通光孔 D以防物镜的镜头压坏玻片,损害镜头6.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答案: D 解析: 装片制作的过程分为:擦-滴-取-展-盖-

8、染。 7.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异物最可能是在( ) A物镜上B目镜上C材料中D镜筒中答案: B 解析:此题具体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其位置的判断方法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玻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会出现在玻片和目镜上既然不在玻片和物镜上,就只有在目镜上了 8.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答案: C 解析: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

9、大倍数越大,所以镜头距玻片标本的距离越小,上面反射的散射光就减少,所以视野变暗。以上四个图中C视野内的细胞个数最少,体积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 9.小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100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A和B和C和D和答案: C D 解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一、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区分方法;二、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是物镜,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

10、,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故选:C D10.下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BCD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11.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 A用纱布擦B用手擦C用纸巾擦D用擦镜纸擦答案: D 解析: 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12.下列物体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 A头发B手指C叶片D玻片标本答案: D 解析: 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所以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玻片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