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7205313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康复绪论.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绪 论,湘临床医学系,教 授 主任医师,2865168,前 言,1、课程性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属于考试课程。 2、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践:32学时),绪 论,目的要求: 一、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简史 (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四、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绪 论,一、中国传统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简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四、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 的主要内容,一、中医学的概念与学科属性,中

2、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 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并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精气、阴阳、五行),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矿

3、物学,物候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中医学,军事学,农 学,数 学,酿酒术,冶炼术,二、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发展简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 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 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唐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医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1、源于某些圣人:伏

4、羲、神农、皇帝 2、医源于巫:医巫分离-扁鹊-六不治 3、医学源于人的本能:不正确 4、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正确的说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中华医学,四大经典,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2)医药知识的积累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4)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先民实践,积累经验,伏羲氏画卦 神农氏尝百草 黄帝制九针,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老子(

5、道家) 孔子(儒家),墨子(墨家) 韩非子(法家) 孙子(兵家),医学知识,整理升华,临床医疗,养生预防,(导引图),专业医生,医疗用具 砭石 金银针具,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1)理论框架的建立,内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引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内

6、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阴阳五行学说,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医 圣 张仲景,(2)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疗法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理论。 针灸技术的发展:东汉名医华佗精于针术,中药麻醉剂-麻沸散-腹部手术。,(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学在汉代以后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1.魏晋隋唐时期,晋 王叔和编撰了我国第一部脉 学专著 脉经,晋 皇甫谧编撰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

7、著 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系统总结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书,根据自己临证经验撰写。,隋 巢元方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1、 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先驱 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是炼丹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抱朴子 积累了大量原始的化学知识。 2、南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3、南朝雷敩雷公炮制论是现存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雷公成为后世制药业的鼻祖。 4、唐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载药844种,新增了图谱。,他对医德的论 述,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大力倡导医生的职业道德。,唐 孙思邈编撰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8、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2.宋金元时期:北宋历朝皇帝非常重视医药,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制药手册。 2、已知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 3、南宋陈无择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简称三因方,该书以病因与病证相结 合的方法,系统阐述了三因理论,是对宋 以前病因理论的总结。 4、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自明妇人 大全良方等等。 5、宋慈著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 学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 杲、朱震亨,刘完素(字守真),创河 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寒凉派。代表 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 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倡“邪非

9、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攻邪派。代表作有儒门事 亲。,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 人),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也”补土派。代表作有脾 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滋阴派。代表作为 格致余论。,3.明清时期,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字景岳)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 见解,主张补养肾阳与肾阴。 赵献可(字养葵)著格致余论,强调“命门之 火”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义。,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说,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的六淫病邪。,清 叶香岩先生,叶天士,著温热论,阐明了温 热病

10、发生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薛雪(字生白), 著湿热条辨,对湿 热病的病因、症状、传 变规律、治则治法等做了简要的阐述。,吴瑭(字鞠通), 著温病条辨,创 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瘀血理论的发展,王清任(字勋臣),著 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 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 错误,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并发展了中医的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对世界医药的交流作用,伤寒杂病论传到日本,至今仍被作为重要的临床教科书;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共载药1892种,绘图1160幅,方剂11096首,是世界上动、植、矿物学的重要参考书,先后被译为拉丁、朝鲜、日

11、、俄、英、德、法等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国外广泛流传。,4.近代与现代,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走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 如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 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 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 思潮,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 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 殊途同归,主张汲取西医之长以发展中医,如张 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中西汇通 的代表作。,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 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

12、法研究中医。因 而此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 趋势: 一是中医学理论经过梳理研究而更加系统、 规范; 二是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 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学,大量的专 著和科研成果相继出现; 三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方法进行 研究,探讨中医学理论概念的发生之源与继续发 展、创新之路。,周恩来总理接见 著名中医学家孔伯华 先生。,毛泽东主席接见 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 先生,共商中医发展 大计。,毛泽东主席接见中西医结合 眼科专家唐由之等。,(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必须走继承 与创新并行的发展之路。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 承的目的

13、是创新。只有重视继承,才能将中医学 的传统理论传承下来,为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 创新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需要,是中医学新理论、 新观点的产生之源,也是中医学的生命之源。,推拿按摩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之一,是经历了人类历史长河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疗)。,三、中国传统手法医学简史 (推拿学中介绍),在远古时代,对一些疼痛,原始人无意识地本能地用手去按压,抚摩逐渐形成了最古老的推拿疗法。,推拿按摩作用原理 推拿、按摩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处处显示出与阴阳五行、经络腧穴、脏腑学说、八纲辨证、现代医学的关系。 (一)祖国医学中的作用机

14、理 1、调整人体的阴阳五行。 2、调整人体的经络系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3、调整人体气血、筋骨、脏腑的功能。,1、神经调节:手法机械刺激作用于皮肤的触压感受器,肌肉、肌腱的牵张感受器,血管的压力感受器,结缔组织震荡感受器,经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下丘脑脑啡肽上升(镇痛)激素上升(抗炎)作用。 2、体液调节:组织、脏腑病变,渗出、水肿、充血病理变化组织细胞代谢障碍产生大量的毒性产物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手法通过机械刺激局部组织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细胞供氧和物质代谢。,(二)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机理,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规范、熟练、适当的手法,并将其操

15、作的方向、频率的快慢、用力的轻重、手法刺激的性质与治疗的部位、穴位以及具体病情、患者体质强弱等相结合,就能发挥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等作用。 1、调整脏腑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2、疏通经络,(三)推拿的作用,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连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象网络一样分布全身,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协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 3、行气活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周流

16、全身运行不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4、理筋整复 中医学中所说的筋,又称经筋,是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类似于现代解剖学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等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有关软组织损伤,统称为筋伤或伤筋。 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来达到治病目的的。,各种手法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机械性力的刺激,但熟练而高超的手法便产生了“功”,这种功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而操作的,一方面直接在人体起着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能量和信息,通过神经、体液等

17、系统,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泌尿、免疫、内分泌、运动等系统及镇痛机制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治疗不同系统的疾患。,四、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一)概念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发掘、整理、研究、总结用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康复医学中所面临问题的医学学科。也称为“当代中医康复学”。注意与中国古代康复医学、西方古代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的区别。中国古代康复医学:中药内治法和外治法,针灸、推拿、气功疗法,中国传统体育、音乐疗法等等可用来解决或减轻残疾或预防残疾的疗法都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康复医学的范畴。,西方古代康复医学:(古希腊-19世纪)希波克拉底日光、海水、矿泉水镇静、消炎、止痛,运动增强肌力

18、、改善体质和延缓衰老。卡洛斯奥雷利亚诺斯滑轮悬挂肢体治疗瘫痪病人。耶罗尼莫斯 莫丘利亚里斯运动-工作作业疗法。10世纪:杠杆、滑轮、重锤摆动进行治疗的器械, 直流电和感应电、离子导入法、高频电疗理疗学的形成。 现代康复医学:(20世纪) 以药物、手术、PT、OT、ST文体、心理等方面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残疾所造成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以达到提高其QOL(生活质量)的医学分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以及临终医学并列第四医学。,(二)发展中医康复学任重道远: (注意两点)1、必须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2、合理借助现代康复医学的研究成果。,五、怎样学好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自学)1、

19、必须理解中医学基本的思维方式;2、必须勤学苦练,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4、必须树立良好的医德。,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 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 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

20、动。,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上的整体性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 两个方面: 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 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 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 割的,即形神一体观。,五脏一体观 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四肢百骸等)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人体生理系统简表,形神一体观 形体,是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及 运行或贮藏于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它们以五脏 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络通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 过精、气、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代谢,完成 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神,有广

21、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 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形神一体观,即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在活 的机体上,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形是神的 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 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 对形体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2)病理上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 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既然是协调统一、密切配合的,在病理上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的;如肝

22、病传脾。,(3)诊治上的整体性,机体在生理与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而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验舌与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学也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天行赤眼肝经风热,选用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方剂)。,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1) 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也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机体产生生理或病理变化。例如:昼夜晨昏、四时气候

23、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早晨晚上凉一些,白天暖和一些;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多汗、脉浮大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脉沉细等;,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稀疏,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一旦改变环境,初期多感不适应(“水土不服”),但经过一定时间,也就逐渐能够适应。如吃辣椒(湖南人喜欢,广东人不喜欢)。,(2)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影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因此,除了一般的疾病外,常可以发生一些季节性的疾病,或时令

24、性的流行病,如春季多温病、夏天多中暑、秋天易发疟疾、冬天易患关节炎等这些都是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2)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影响,(3)三因制宜,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对人体生理病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重视外在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在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4)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也将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必然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人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交流中,维

25、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协调,这就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一旦人的心理活动方式与外界社会环境不相协调,就可产生疾病(情志致病)。,不利的社会环境,如家庭纠纷,邻里不和, 亲人亡故,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可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和稳定,不仅易引发某些身心疾病,而且常使某些原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死亡。,(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 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

26、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如麻疹、感冒、肠痈、痢疾等,皆属疾病的概念。,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是症状(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 二是体征(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舌苔、脉象等。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

27、依据,但因其仅是疾病的个别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 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 尽相同,因此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孤立的症状或 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 依据。,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 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 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 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

28、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 同的疾病过程中。,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 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 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 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

29、几个步骤: 因证立法:即依据已经辨明的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 证候,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随法选方:即据证立法之后,随治法选择相应的治疗 手段或措施,并予以处方。治疗手段,包 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据方施治:即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治疗 的实施一般应由医务人员执行,某些情况 下可由医生指导病人自己执行。,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因此,

30、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 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 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 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 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 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 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 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 中医学历来都是辨证和辨病同时并用的。要提高中医 的临床诊治水平,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中医学 思维方法的特点。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 四部分。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四部分。,思考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 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