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205968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 2 卷第 1期 2( X )1年2月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Jo umd o f J i n路a n gsha nNo而a lCo l l e g e (件i l osop忡 a nd 阮i a l S cie n ce s ) V o2 2 . 凡b .N o . 1 ZI X )1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 罗润生 (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 , 江西吉安3 4 3以刃) 摘要 : 皮亚杰 和维果茨墓在学习和发展 的关系 、 自我中心以及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上具有较大 的分歧 。 皮亚杰认为 , 儿童的 “ 图式 ”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 才为他的

2、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 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 ; 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性质 ;语 言源于 思维 , 语言对思维不起作用 。 维果茨基认为 , 学习先于发展并 促进发展 ; 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 , 而是现实性和社会性的;语言在思维中起重要 作用 。 两位大师分歧的实质在于是否为发展找一个基本的原因 , 皮亚杰主要从个体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与探 讨 , 维果茨基努力想要将个体乃至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 我们应该以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的 形式看待任何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理论 。 关键词 : 皮亚杰 维果茨墓理论分歧态度 中 图分类号 : B8 4 一 肠

3、 一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l (X 巧一19 7 5 (2( X ) 1 ) 0 1 一 o or o 一 0 3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是两位都生于1 8% 年的 心理科学巨匠 , 都对世界心理科学特别是发展心 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其中 , 皮亚杰是 认知学派的创始人 , 维果茨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学 派的灵魂人物 , 他们对心理学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进行了系统论述 ,一 如发展的原因 、 发展的阶段 、 发 展的机制等 。 因为两派理论观点分歧很大 , 皮亚 杰与维果茨基本人以及后来各持观点的理论者和 研究者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 那么 , 皮亚杰和维果 茨基的主要理论分歧是什么?

4、分歧的实质又是什 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分歧?笔者将就这些 问题作尝试性探讨与论述 。 不足之处 , 敬请读者 指正 。 一 、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主要理 论分歧 皮亚杰(pi卿t , 1896 一 1980) , 瑞士著名心理学 家 , 认知学派 的创始人 。 在诸多关于儿童心理发 展的理论 中 , 皮亚杰的理论独做一帜 , 对世界各国 的儿童心理发展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描述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依 据 。 皮亚杰的研究重点是儿童智力发展 , 他的理 论贡献主要有 : 第一 ,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 、 富有辩 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 第二 , 描述了

5、 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 ; 第三 , 第 一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 具 ; 第四 , 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 第五 , 创 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 。 维果茨基( V i即t s 峙 , 1 8% 一 193 4 ) , 前苏联心理 学家 。 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方面 , 维果 茨基做了许多探讨 , 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 会起源 、 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 、 教学的依赖关系等 方面有很独特的论述 , 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的特色 : 第一 , 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第二 , 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 ; 第三 , 提出

6、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第四 , 提出了儿童 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 值得一提的是 , 维果茨基 理论的影响波及全世界 。在中 国 , 1 99 8年1 0月 “全 国维果茨基研究会 ” 的成立则标志着我国学者对 维果茨基理论成果 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对其思想遗产的研究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综合考察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 论 , 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分歧 。 首先 , 在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上 , 皮亚杰和 维果茨基的观点不尽相同 。 皮亚杰认为 , 儿童的 “ 图式 ”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 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 收稿日期 :2 (又幻一 1 1 一 2 8 作者

7、简介 : 罗润生 (1%9 一 ) , 男 , 江西吉安人 , 井冈山师范学院教育心理教研室讲师 , 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 第 1期 罗润生 :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 提供了可能性 , 儿童不可能有超出发展水平的学 习 。 例如 , 还处于思维的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是 不可能学会抽象的逻辑概念的 , 因此 , 发展是学习 的必要前提 。 而维果茨基提出了另一个方面的问 题 : 学习在发展中有什么价值?他认为学习应促进 儿童的发展 , 为此提出了 “最 近发展区 ”的概 念 , 即 维果茨基认为 , 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 , 一种是 现在水平 , 即儿童当前所达到

8、的智力发展状况 ;另 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 , 经过努力所能 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 。 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 存在差异 , 这个差异地带就是 “ 最近发展区 ”。 维 果茨基断言 “唯一 的 好 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 习 ” , 因此 ,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 展 。 例如 , 应帮助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 进行概念系统化 , 促进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的 转化 。 其次 , 儿童的自我 中心问题也是皮亚杰和维 果茨基争论的焦点之一 。 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 与收集了有关儿童言语与思维发展 的大量事实 , 发现 6 、 7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 自己 , 目 的不在于与

9、他人交流 , 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一 种伴随现象 。 皮亚杰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这些儿 童不能进行 自我观察 , 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 思维含糊不清 。 所以 , 皮亚杰从儿童 自身发展阶 段的角度出发 , 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 自 我中心的性质 , 儿童的心理与活动的一切特点都 是从这一基本特点中产生的 。 而维果茨基认为 , 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 、 沟通 、与 他人进行联系 并对他人施加影响 , 所以语言一经产生就是社会 性的 。 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 , 随着 儿童的成长 , 它的功能逐渐分化 , 到了一定阶段便 分化为内部言语与交际言语 。 不管是 “ 自我中心

10、 言语 ”还是“ 社会化言语 ” (皮亚杰的概念) , 它们都 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 。 内部或自我言语是在 社会言语基础上通过儿童将行为的社会形式 、 集 体协作形式等转化为个人的心理机能而产生的 。 同样 , 维果茨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与对婴儿 行为的分析来看 , 认为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 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 , 而是现实的 、 实际的 、 有实 效的思维 , 以外界满足儿童需要为基础 , 认为再大 的儿童也不会认为想象 中的苹果比真正 的苹果 好 , 因此思维从发生来讲也是现实性 、 社会性的 。 再次 ,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认知的关系也鲜明 地体现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的对立

11、 。 皮亚 杰认为语言源于思维 ;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 , 才出现语言 ; 语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 , 自我 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成熟的思维形式 , 社会化言 语反映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思维形式 , 语言对思 维的发展不起作用 。 值得一提的是 , 皮亚杰所指 的思维是一种概括化的 、 整体的心理结构 , 是个体 发展的图式 。 而维果茨基认为 , 儿童的言语在认 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言语作为思维的工具起着 计划 、 协调 、 解决问题的作用 , 思维/认知随着语言 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 , 经由语言的发展而 提高 , 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 现的 。 因此 , 在皮亚

12、杰看来 , 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 个体化到社会化的 , 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 标志 , 认知发展的过程是 “非言语动作思 维自 我中心思维和语言社会化言语和逻辑思维 ”; 在维果茨基看来 , 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 , 个 体化是发展的标志 , 认为语言的发展是 “社会言 语 自我言语内部言语 ”的过 程 。 二 、 分歧的实质及其统一 经由分析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主要理论分歧 可见 , 皮亚杰着重论述在大环境中的个体内部过 程中发生的变化 , 以及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如何 指引个体下一步的发展 ; 维果茨基关注个体所处 的环境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并规范着发展 的历 程 。 皮亚杰专注于个体内部

13、心理发展次序与方向 的研究 , 认识到人类心理活动内部的逻辑运算方 面的基本作用 , 强调人类本身 内在的逻辑过程的 作用 ; 而维果茨基则关注使发展可能实现的客观 的文化模式 , 认识到人类个体智能依靠适当的人 类文化历史作为心智活动工具手段实现心理活 动 , 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 。 这些分歧必然导致他 们理论与研究方面的尖锐差别 , 那么我们该从怎 样的角度去辩证 、 统一地看待这两个理论呢? 首先 , 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争论的中心都源于 是否为人类的发展找一个基本的原因 , 是个体自 身内部的生长还是历史 、 社会 、 文化等外部因素的 作用 。 已有大多数观点认为皮亚杰注重个体内部 的自

14、然生 长力 , 而维果茨基关注外部的作用 。 实 际上 , 这两位理论 家的出发点与原意却被误解 了 。 皮亚杰认为 , 推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 阶段发展的动力是不平衡平衡的动态 过程 ,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第2 2 卷2( X ) 1年 但他从未论述打破这种平衡的原因 。 因此 , 发展 的方向虽清楚 , 但发展原因一直未确定 。 正由于 此 , 他的理论应变成发展方向的理论 , 而不是关于 发展原因的理论了 。 对皮亚杰来说 , 文化创造的 只是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 因此根本没有 基本原因 , 也就无所谓生物学倾向还是社会学倾 向 。 维果茨基的分析单元是背

15、景下的个体的发 展 , 认为个体通过社会文化交往来掌握文化符合 等工具 , 从外到内获得全面系统的思维 。 对维果 茨基来说 , 他努力想要找到个体发展的物质原因 , 并最终把个体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 文化历史因素 。 其次 , 这种分歧带给研究者什么启示呢? ,合理 发展看似固定不变 , 但细究其里 , 却是千变万化 , 复杂难解 。 我们应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两人的理 论结合起来 , 变成一个共同的理论体系 , 以解释人 类发展及其机制的惊人的多样性 。 皮亚杰和维果 茨基都认为 , 儿童必须通过与 自然 、 社会的交往建 构他们的心理 。 皮亚杰更多关注儿童本身如何利 用已有 “

16、 图式 ” 去进一步建构更高级的 “ 图式 ” , 强 调个体本身内部发展的阶段和方向 ; 而维果茨基 更关注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如何在儿童已有心理结 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心理结构 , 强调儿童外部 的社会文化规律对发展的作用 。 总而言之 , 两者 真正的对立只是在于皮亚杰尽力对个体发展的方 向作出解释 , 而维果茨基尽力找出个体乃至整个 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 分歧只是在于解释角度不 同 。 除此之外 , 皮亚杰并没有象一些批评家指出 的那样 “ 忽视社会文化规律的作用 ”, 只是没有强 调人际交往 、 社会环境的作用 。 而维果茨基也强 调儿童 自身的作用 , 认为儿童一定要通过 “ 内化过

17、 程 ” 才能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 所以 , 虽然解释原则不同 , 但双方描述的一些现象 对彼此都是适用的 ,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看到了 儿童的自言 自语以及思维最初 的直观动作性 , 都 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事实 。 发 , 可以启示我们如何去看待不 同甚至互相对立 的心理学理论 。 心理学理论大多是对人类心理现 象深层原因的一种假设 , 并且对同一种现象 , 不同 角度的理论家可以提出大相径庭的观点 。 如何在 众多理论中选定自己的角度 , 这就涉及如何看待 理论分歧的态度问题 。 首先 , 我们应该承认理论之间存在的差异 , 抹 煞这种差异是错误的 , 将差异割裂开来分别对待

18、 , 将差异绝对化也是错误的 。 其次 , 我们应该正确 地把不同结论结合起来和统一起来 。 如何正确结 合对同一种现象但理解完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 这就涉及到对待不同观点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形 式 。 必然性的观点认为 , 两个对立的观点只有一 个是对的或者两者中的部分观点是对的 ; 结合不 同理论的唯一方法是发展一个研究模式 , 获得经 验性结果 , 然后抽取各个理论中符合这个结果的 部分放在一起 , 只有这样才是理解不同理论关系 的相对正确的方法 。 但这种观点失之简单 , 我们 倾向于以可能性的形式来看 待与结合不 同的理 论 。 因为理论家和研究者都带着特定社会文化的 烙印去理解人类普遍

19、的 、有着 广泛可能性的联系 , 我们只有超越出必然性领域 , 才越有可能发现从 未发现的联系 。 虽然有时我们会被这种可能性引 入歧视 , 但是 , 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现有的发现 , 就会永远成为已有信念系统的奴隶 。 正如尼尔斯 波尔所说的 , “伟大 真理的对立面也可能是真实 的 ”, 我们应该随时以可能性的形式去理解描述人 类心理现象的不同理论 。 参考 文 献 : 三 、 正确看待理论分歧的态度 从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理论分歧的讨论出 (1)白学军 . 国外对儿童自我言语研究的新进展J . 心理 发展与教育 , 199 0 . 1 . 2龚浩然 . A C 维果茨基与J 皮亚杰在关于儿童思 维与言语问题上的争论J . 应用心理学 , 19 93 . 1 . 3潭秋桂 . 皮亚杰论儿童言语社会化 (J . 心理科学 , 19 96 . 5 . 313 一314 . 4 布鲁纳 . 赞赏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两位心理学家在学术 观点上的分歧 J . 四川心理科学 , 19 98 .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