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7207098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爬山虎的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爬山虎的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爬山虎的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爬山虎的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爬山虎的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汉字,学会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的语言,并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爬山虎的可爱,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进而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初步感知全文,导学12自然段。二、导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

2、架子,就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哪些同学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二)预习要求1初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段落具体写爬山虎的脚。2学习生字新词。3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预设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三)检测学情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爬山虎(h)占地(zhn)铺(p)开 均(jn)匀(yn)重叠(di) 根茎(

3、jn)叶柄(bn) 触着(ch)痕(hn)迹(2)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生齐读课文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启发我们要留心和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学生交流并明确: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变化。3自主探究,理解课文1、2自然段。(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作者在哪两

4、处看到爬山虎。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写这两处爬山虎的?明确:从“满足”、“一大片”可以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2)学习第2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明确: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写叶子颜色美,排列带齐、均匀;第四句写风吹过时的景象。叶子颜色美表现在哪里?明确: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说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叶子的整齐、均匀表现在哪里?明确:整齐,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起来,

5、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四)课堂练习。(1)寻找生活中的爬山虎,并进行仔细观察。(2)预习课文35自然段。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导学35自然段。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描写的内容,并深入分析了第1、2自然段,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3、4、5自然段。(二)自主探究,理解课文。(1)学习第3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明确:长在茎上。它的脚是什么形状的?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说明的?明确:是枝状的细丝,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说明,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足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明确:嫩红。(

6、2)学习第4自然段。自读,在描写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在文中找出爬山虎往上爬的动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触、巴、拉、贴。能否将这四个动词变换顺序?学生讨论、明确:不能变换顺序。理解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3)学习第5自然段。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怎样爬的,读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些什么?明确:讲了爬山虎和墙的关系。这一自然段说了哪两种情形?板书:枯萎、牢固。齐读最后一句,并理解其含义。明确:“要是休想”一句说明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非常牢固,赞扬了它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三)课堂小结只要我们平时养成

7、仔细、专心、耐心、有序观察的好习惯,一定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他人发现不了的秘密。相信大家一定会受叶圣陶爷爷的启发,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四)感悟写法文章语言质朴,几乎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非常细致,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传神!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这篇说明文生动而贴切。作者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形象地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作者用了“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准确而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五)课堂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爬山虎

8、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了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往上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怎样用生动、细致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本课的重难点。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9、、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2“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如此整齐,令人惊叹。结合上下文,边看插图边想象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它的脚由直到弯,一拉一紧便爬上去了。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儿便自然也向下垂。一顺儿朝下的叶尖儿,如此整齐的叶子,多像一幅画。叶子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所以均匀而不重叠地生长,可见爬山虎是多么聪明的植物啊!1多音字。占长铺2近义词。舒服舒适均匀匀称空隙间隙 原来原本拂过掠过 牢固坚固仔细细心 痕迹印迹逐渐逐步3近义词。舒服难受 均匀不等牢固松散 仔细粗心弯曲笔直 逐渐猛然4段落结构。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以及爬山虎的叶子。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爬山虎和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就会枯萎。5课文中心。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