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721447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HB002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摘要:黄土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及黄土源边滑坡及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分析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用以处理黄土的失陷性对工程造成的地基基础不稳固性。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重锤夯实;强夯法;灰土挤密法”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下面从六个方面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1.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

2、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

3、理地基。 12 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1.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 2.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2. 1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 2. 2强夯加固过程是瞬时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发生

4、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过程。其作用结果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2. 3单点强夯是通过反复巨大的冲击能及伴随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等对地基发挥综合作用,使土体受到瞬间加荷,加荷的拉压交替使用,使土颗粒间的原有接触形式迅速改变,产生位移,完成土体压缩-加密的过程。3.挤密桩法3. 1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时,先按设计方案在基础平面位置布置桩孔并成孔,然后将备好的素土(粉质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捣)实至设计标高止。通过成孔或桩体夯实应注意的是,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它透

5、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3. 2 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打入或振动沉管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桩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等填充料,通过这一挤密过程,从而彻底改变土层的湿陷性质并提高其承载力。3. 3机械打桩成孔横向加密土层,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 在土中挤压成孔时,桩孔内原有土被强制侧向挤出,使桩周一定范围内土层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使桩周土孔隙比减小,土中气体溢出,从而增加土体密实程度,降低土压缩性,提高土体承载能力。从桩孔边向四周加密试验证明沉管对土体挤密效果可以相互叠加,桩距愈小,挤密效果愈显著。 4.灰土桩与桩间挤密土合成复合地基 一般来说,挤密桩可以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达到均匀的挤

6、密效果。每根桩都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即使桩与桩之间有一小部分尚未被挤密的土体,因为其周围有着稳定的、不会发生湿陷的边界这一部分也不会发生湿陷变形。5.桩基础桩基础既不是天然地基,也不是人工地基,属于基础范畴,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出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不允许采用摩擦型桩,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 6.化学加固法在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应用很多,并取得实践经验的化学加固法包括硅化加固法和碱液加固法,其加

7、固机理如下: 61硅化加固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化学过程,一方面基于浓度不大的、粘滞度很小的硅酸钠溶液顺利地渗入黄土孔隙中,另一方面溶液与土的相互凝结,土起着凝结剂的作用。 62碱液加固: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7.预浸水法预浸水法是在修建建筑物前预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大面积浸水,使土体在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产生压密,以消除全部黄土层的自重湿陷性和深部土层的外荷湿陷性。预浸水法一般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烈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8.结论本文论证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适用范围、可能处理深度及效果,同时对各处理方法应注意事项和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等也进行了概述,这为工程场地地基处理方案的选型论证及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1地基与基础白丽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92裴章勤,刘卫东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汪国烈,李新怀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处置C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系列学术研讨会之九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