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214555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CT、MRI) 1.定义及病因 2.感染途径 3.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常见并发症 5.影像学表现(CT、MRI)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 定义及病因 2.感染途径 3.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常见并发症 5.影像学表现(CT、MRI) 6.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abscess of liver) 肝脓肿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是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结核性肝 脓肿和霉菌性肝脓肿等;以细菌性、阿米巴性常见。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等; 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腹腔或其它

2、部位的感染,阿米巴性常继发于 肠道阿米巴病。 1.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常见并发症 5.影像学表现(CT、MRI)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胆道源性:细菌沿着胆管上行,多见于胆石症、化脓性胆囊炎,是 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 2. 肝动脉源性: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进入肝脏。 3. 门静脉源性:多为门静脉引流器官感染。 4. 肝外伤性:特别是肝的贯穿伤或闭合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 肿。 1.定义及病因 2.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常见并发症 5.影像学表现(CT、MRI) 6.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病理改变: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

3、、水肿、大量白细胞浸润,进一 步白细胞崩解,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腔。进而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 肿壁,脓肿壁具有吸收脓液和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脓肿壁为三层结构:内层为坏死区,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中间层由胶 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层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 润炎性水肿带。 临床表现 症状: 1. 寒颤和高热:是最常见症状。体温可高达40。 2. 肝区疼痛: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3. 消化道及全身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少数可有腹泻、腹 胀等。 体征: 肝区压痛和肝肿大最常见。 右下胸部和肝区叩击痛。 右上腹肌紧张或上腹部腹膜刺激征。 严重可出现黄疸。 1.定义及病因

4、2.感染途径 3.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5.影像学表现(CT、MRI) 6.诊断及鉴别诊断 膈下脓肿; 向胸腔穿破,发生胸腔积液、脓胸; 向腹腔穿破,发生急性腹膜炎; 胆管性肝脓肿穿破血管壁,引起胆道出血; 1.定义及病因 2.感染途径 3.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常见并发症 5. 影像学表现(CT、MRI) 6.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平扫: 1. 脓腔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圆形或椭圆形; 2. 早期病变边界多数不清楚,后期边界较为清楚; 3. 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的环形带; 4. 约20%病灶可见气体或液平; 发现气体为诊断肝脓肿可靠证据。 CT

5、增强表现 1、脓肿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典型表现为“ 双环征”。 即:环形强化脓肿壁+周围水肿带。 有时内部可见分隔状、蜂窝状强化。 2、脓腔不强化。 脓肿早期内部液化还未形成,平扫和增强扫描时肝脓肿表现类似于 肿瘤的软组织肿块。 肝脓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CT表现,加之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临床表现趋于 不典型,易与其它病变相混淆。CT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1.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区伴环状强化,脓肿壁外围可有低密度环形“双靶征”或“双环 征”,反应脓肿形成期,外围低密度环为脓肿周围充血水肿带,此为肝脓肿最多见表 现。 2.多方或蜂窝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时病灶内房隔及细小

6、脓肿壁均可有强化,可呈“簇 状征”或“花瓣征”,反应细菌性肝脓肿形成初期,或多个脓肿融合,或化脓性炎症 破坏后的增生反应。 3.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影,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延时扫描时部分病灶呈等密 度,反应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的炎性反应。 特殊表现 肝脓肿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而病灶周围片状或楔形一过性强化,反应了脓 肿周围肝组织炎性充血,局部灌注增多,此征象为肝脓肿在动脉期的重要征象。增强后部分病 灶较平扫缩小,或不能明显显示,病灶缩小反应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 的炎性反应。 MRIMRI表现表现 1.平扫脓腔呈长T1长T2信号。

7、2.脓肿壁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3.增强后脓肿壁呈环形强化(厚薄均匀)。 4.脓肿周围的水肿MRI敏感性高于CT,呈T1略低信号,T2为稍高信号,称为 “晕环征”。 如果发现环形强化和在脓腔内有气体影为典型肝脓肿表现。 1.定义及病因 2.感染途径 3.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常见并发症 5.影像学表现(CT、MRI)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病人有较典型的全身感染病史,一般都有肝脏肿大、肝区疼痛等症状。影像学检 查发现肝内厚壁囊性病灶,特别出现典型的“环征”和脓腔内的小气泡则可诊断 ,一般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1早期肝脓肿与肝癌鉴别: 早期肝脓肿因无脓肿壁形成,CT表现为

8、边缘模糊片样低密度影,需要与部分肝癌 鉴别; 1、结合临床病史,肝脓肿有炎症反应,或抗炎治疗后复查脓肿有吸收;原发性 肝癌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增高。 2、CT增强典型肝癌呈“快进快出”表现。 二、多发性肝脓肿与囊性转移瘤 转移瘤: CT表现为多发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边缘可光整,可有 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因原发病各异,影像表现亦不同;肝转移瘤少血供 者,增强示无明显强化;多血供者,在动脉期常见病灶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中 央囊变区无强化,与周围水肿带构成“牛眼征”。 MRI表现T1缩成边缘清楚较低信号,T2多呈高信号,又称“靶征”。 三、肝脓肿与肝囊肿 肝囊肿C

9、T表现:肝内囊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液体密 度,囊壁菲薄而不易显示;对比增强无强化。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显示增厚、模糊,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增强后囊肿壁可 有轻度强化,有时与脓肿很难鉴别,需结合临床。 四、肝脓肿与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发病缓慢,可长期无症状,病变进展可出现过敏反应、压迫或囊肿破裂, 继发感染等。 CT表现: 1、单发或多发囊肿,边界清楚,增强后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强化。 2、大的囊腔内可见分房结构或子囊(囊内囊)。子囊分布在母囊的周边则呈车轮 状。 3、囊壁钙化:呈壳状或环状,具有特征性。 4、内囊分离(感染或损伤)征象:如内外囊部分分离表现为双边征,如内囊完全分 离、塌陷、卷缩,并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荷花征。偶尔完全分离脱落的内囊散开 呈飘带状阴影。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