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7214797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小学协作研究会第25届年会参评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单 位: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小学姓 名:余火军邮 箱:联系电话:18008685577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小学 余火军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存在、创造、传播、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下,构建学习中心环境,以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活动为主线,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探索提升学生素养及技术的新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

2、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学生的学”的新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下,如何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出研究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对教育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使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

3、传统教学中,学生因为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不能发挥其自主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而今,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机会,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室设计,改变教室的空间与结构。当前人们谈论起未来教室,更多的是在讲装备的配备与使用,忽略了教室作为一个空间概念的属性。不在结构、空间、布局上做一定调整,难以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需要,所以要以信息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一个彼此合作、高度互动、强调动手操作的环境,让教室就是实验室。交互式、自主式学习环境的构建。这是当前未来教室研究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触控显示屏)、学生移动终端(平板

4、电脑)、视频会议系统等加上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即时教学的系统。需要学习环境中有良好运行的网络系统,提供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网络上强大的个人“空间”平台,集BBS、聊天室、电子邮件、资源下载、数据存储、在线学习、答疑等功能一体个人空间,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有提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

5、环境下进行教学,能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的确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由于受到教学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对于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阐述为主,知识结构也是留于形式、生硬无味,也就不可能将科学现象揭示的淋漓尽致。而通过信息课件资源、学习网站,运用各个知识结构层次中的具体内容如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来展示,也可以借助网络的广阔平台亲身去搜寻问题的答案以及交流心得。在这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逼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近距离的去感受具体事物,这必将给他们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不仅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探

6、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此外,传统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作业设计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来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这种交互性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尤其适合,他们在探寻知识和答案的过程中无需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在众人面前,而是能更好的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获取新知,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并学会自主、创

7、造性地学习,真正把握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工作方式和精神,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其能动性,还能养成学生正确的科学学习、研究态度、科学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他们未来更远地学习、生活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化教学为学习者提供的是一个网络化的电子环境,打破了教学的地时空限制,将知识本身、知识的传受者和接受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学习。对学生来说,网络教学更可以满足他们对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追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他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个人不同的学习能力可

8、以更精确地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同时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也更多,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新的技术,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同步课堂、互动课堂、微课等,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大数据时代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

9、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者在其中可 以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局限于把教育技术当作一种多媒体播放工具,信息技术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发 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为学生建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环境。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 综合,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构建模拟学习环境来解

10、决这个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科多媒体专用教室的环境下,利用专门的教学功能进行专业技能的示范和训练,或进行 特殊的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如帮助学生探索那些不能接触到的地点和事物;测 量那些难于测量的事物;运用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事物进行实验等。这样可使抽象的问题具 体化、形象化,从而符合中学生认知的规律,便于知识的理解吸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探究、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可以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创造一种完全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并不断突破,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由此引起的自我成就感,能更加激发出创造精神。

11、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习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

12、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让学生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学习知识,联系实际,开阔思路,适应社会。中小学生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海量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中所蕴含着的矛盾和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自主探究和选择的权利。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判断和选择能

13、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为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终身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意识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快乐的事情,从这一深度看,学生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究者。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调整学习内容、方法和坡度,使学生根据个人的特征学习不感到困难,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上去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

14、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活跃的思维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孕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参考文献:1杨俊峰,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6):21262樊美筠,整合教育学习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吕巾娇,董丽丽,教育技术学学科基本概念解析及趋势预测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64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中国电化教育,2012,(6):4756.5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